关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状况的对策思考

2010-08-15 00:46杨锦鸿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洪 山,杨锦鸿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安徽 滁州239000;滁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滁州239012)

关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状况的对策思考

洪 山,杨锦鸿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安徽 滁州239000;滁州学院 中文系,安徽 滁州239012)

目前有不少高职院校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状况,这种状况已经对学生的成才和就业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技能、突出实践性的基础上,还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养、教材建设、评价体系等各个环节着手。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已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技能方面确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欠缺,也是不争的事实。高职学生来源复杂,贫困生多,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就业压力大;加之高职院校多为工科,学校为迎合市场需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轻视道德、文化、艺术、心理等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水平、辨别是非能力、公德意识、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相对较差。总体来看,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卦·彖辞》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25就是说,以人类最好的文明教化天下即为人文。现在词典上大都将“人文”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1064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各种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可见,一个人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首先必须获取一定的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基础。但并不是说,只要有了人文知识就自然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质。每个人都必须通过教育才能有效提升人文素养。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呢?尽管目前学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阐释尚无统一的概念,但毋庸置疑的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使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说得简单直白一点,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给人“做人”的基本道理及行为规范,包括爱心、责任心、价值观以及语言修养、艺术修养、礼仪修养等等。

事实上,中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人的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1这句话是说,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使人们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在于团结群众、弃恶扬善,从而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和传统教育影响至深。而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受到冲击和排挤,逐渐被忽视、被弱化。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更是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修养的现象。这种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已对大学生的真正成才和就业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为此,国家近些年通过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着力扭转这一局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更具体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以说,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这一点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上已达成共识,但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真正把这一精神落到实处的却并不多,人文素质教育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没必要”的尴尬境地,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

二、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状况及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对一些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等近20个专业,既有文科专业的学生,也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调查对象中,83%的学生来自本省,外省学生占17%;来自城市的学生占29%,来自农村(包括城郊)的学生占71%。调查结果主要显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比较认同。有89%的学生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表示“完全赞成”,73%的学生对“人文科学的作用比不上自然科学”表示 “完全不赞成”或“不赞成”,90%的学生对“人文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程度”的说法表示“不赞成”。

2.各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不够、收效不大。虽然对人文素质教育表示认同,但大多数学生对“什么是人文素质?”、“什么是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并不清楚。只有0.8%的学生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问到所在学校的人文教育的开展状况时,有82%的学生认为本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的比例“偏低”,有70%的学生认为本校人文素质活动开展得“特别少”或“比较少”。71%的学生认为学校在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文化教育讲座时学生的“参与率不高”,有55%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参加”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还有24%的学生表示自己 “从不参加”,88%的学生在校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考技能等级证书上。

3.从整体情况看,高职学生现有人文素质的状况较差,令人担忧。学生对教材之外的文、史、哲、艺等方面的书籍阅读的比较少,个人在这方面的藏书“30册以下”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51%,“30—60册”的占35%,“100册以上”的只占0.6%;68%的学生不知道司汤达是谁,71%的学生不知道莫奈,只有21%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沈从文,33%的学生表示“读过几部”张爱玲的小说;在回答“唐宋八大家中哪两位是唐代作家?”时,49%的学生认为是韩愈和柳宗元,28%的学生认为是韩愈和白居易;52%的学生认为四大文明古国不包括希腊,39%的学生不知道郑成功哪一年收复台湾;对“国民生产总值”,只有42%的学生表示“有些了解”或“非常了解”,而对“知识产权”,61%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不太了解”或是“说不准”。

4.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景有期望,但并不看好。在最后一项调查内容,即征求学生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方面,有64%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做起来很难”,在回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时,49%的学生认为是“学校高度重视”,21%的学生认为是 “教师的整体素质”,18%的学生认为是 “学生的自觉参加”,12%的学生认为是“制度的有力保障”;在回答“你认为学校应开设哪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多选)”时,43%的学生选择文史哲类,27%的学生选择艺术类,36%的学生选择心理学、社会学类,18%的学生选择经济学类,还有21%的学生选择文化教育类;在回答“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或方式)”时,38%的学生选择 “学校多开设人文素质课程”,26%的学生选择“第二课堂”,22%的学生选择“网络”,14%的学生选择“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大多数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确实不高,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状况远低于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究其原因,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之外,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思想上并没有真正重视。尽管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有的高职院校把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为 “通识教育”,没有突出“人文”的内涵,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无非是多开几门文化课,搞一点文体活动;有的高职院校认为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他们片面理解了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的含义,把就业率看作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把就业率的高低和毕业生本人及家长对就业的满意度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足够了,至于人文素质教育,可有可无。

2.重技能轻人文的功利主义做法,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其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专业的学制由三年压缩到两年,再加上教育部积极倡导“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各高职院校普遍感到学生学时数有限,为了确保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数,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技能训练,那就只好拿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刀,或者压缩人文教育课程的学时数,或者干脆取消某些人文教育课程。

三、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其真正的目的在于“育人”。如果不尽快扭转人文素质缺失的状况,长此以往,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将是一批批 “有知识无文明”、“重个人成功而不讲社会责任”的问题青年,而不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注重专业技能、突出实践性的基础上,还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

1.转变思想观念,走出认识误区

多数高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有挫折感,心理压力大,非专业知识浅薄,人文素质方面有许多课要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生塑造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合乎要求的公民。正像著名学者钱伟长教授所说:“我们首先要培养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具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未来的专门家。”[4]如果说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合格是“残次品”的话,那么人文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5]如浙江省2002年在学校招生网上录取时发生的黑客“撬门”事件和2007年在全球范围爆发并造成百万用户电脑瘫痪的“熊猫”病毒事件,这些给社会带来极大威胁和危害的始作俑者都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这种鲜活的事例一再提醒我们,忽略人文素质教育会导致学生人格上的 “残疾”,而学生带着人格“残疾”步入社会,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将会贻害无穷。即使单从就业的角度来说,高职学生就业的单位绝大部分是企业,而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在招聘时,不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员工才能真正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而人文素质教育,正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一种教育理念。从就业的现状看,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那么,高职院校学生在缺少学历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扭转被动局面,就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技能优势更有“含金量”。可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本人都有利。高职院校必须走出认识的误区,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只有认识真正到位了,才能大张旗鼓地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素质教育氛围,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进行,才能使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合理设置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支撑体系。调查数据显示,课时过少是制约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学管理部门要合理设置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确保有充足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课堂始终是教育的主战场,人文教育课程的学习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就业单位绝大部分是企业,所以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既包括社会普适层面的人文素质知识与理论,又要包括企业普适层面的人文素质知识与理论,甚至还要包括特定职业岗位专门需要层面的人文素质操守与人文精神。[6]29但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最欠缺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教育的情况,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安排人文素质课程时,应多开设一些大学语文、中国文化概论、艺术鉴赏、实用写作等文化素质必修课程,并保证足够的教学时数(至少开设一学期到一学年)。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再开设一些选修课和讲座等,如大学美育、名作欣赏、古典诗词鉴赏、古代礼仪文化、演讲与口才、书法等等。其次,在直接的人文素质课程学习之外,高职院校还应鼓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真正的价值追求。在教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学。如果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能真正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必将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长此以往,必定能培养出会做人、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还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内化,以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里讲的改革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演法、交流法、体验法、反思法、阅读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帮助他们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氛围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既需要在正规课堂上学习人文知识和理论,也需要在校园和社会的人文环境氛围里,通过实践活动得到潜移默化的体验和陶冶。学生身处校园之中,校园文化是不可替代的人文教育资源。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通过举办人文社科讲座、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读书会、演讲赛以及人文教育专题网站或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观博物馆和烈士陵园、参加社区服务、义务献血、慰问演出、科技文化下乡、青年志愿者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应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必须紧紧围绕国民人文素质和现代企业员工人文素质的要求和标准来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深刻体悟,进而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人文知识和理论内化、升华、凝练成为一种符合现代社会文明要求的、符合现代企业文化要求的、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6]30

4.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过程,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在这里,教师的师德人品、言谈举止、仪表气质、治学精神、教学态度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对教师的要求是“道德文章,堪称楷模”,即要求老师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人格上也是学生的榜样。今天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样如此,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他们以身示范的影响力和实施人文素质教学的水平。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而且,提高教师人文素质也应该走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前面。高职院校要通过修订管理制度和教师规范等措施,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担任人文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人文教育重任,自觉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跨学科进修、培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通过举办旨在加强人文素质的师资讲习班、研讨班等,使专业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的同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广大教师在各门课程包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中都能有机地渗透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注重利用自身专业特点和特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

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材做保证。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再加上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建设比较薄弱,一直缺乏合适的人文素质教育专用教材,特别是比较全面系统、能够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就更少。因此,高职院校应把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建设纳入到学校教材建设的规划,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来弥补这一空缺。在确定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读书目后,可以对外采购一批必修课程所需的教材,如《大学语文》、《实用写作》等,同时,根据本校实际,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自行编写一些选修教材或导读教材,如《高职学生人文修养读本》、《古代礼仪漫谈》、《现代企业文化》等。当然,教材建设一定要保证质量,特别要注意教材的导向性,宁缺勿滥。

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直接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师,应从各校自身实际出发,根据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筛选经验、科学论证等方式,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化。通过科学研究,取得有效的成果,及时掌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指导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改进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水平。

6.建立健全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有效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引向深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个评价体系应针对学和教两个方面。首先,针对学生方面,要制订科学的、易于操作的人文素质评价标准,把学生应达到的各类素质和能力分别确定出具体的指标。有了标准,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对学生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把人文素质教育变成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觉提高人文素养。其次,针对教师方面,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一般都是由教学管理部门检查教师是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进度完成授课内容,到期末测定其课程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每学期的学生评教也主要依靠教务处统一制定的项目或教务管理软件事先编定的程序进行简单的定量打分,而且评价的项目适用于所有授课教师,多年不变。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只要按计划上完课就大功告成,不会花时间去思考育人的问题,也不会去探索育人的方法,因为这些都与评价教学效果无关,也不会影响其薪酬或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很明显,这不利于提高教师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时,应多方位地考察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育人的深度和广度、育人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受益面及程度等。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会积极参与到人文素质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创新育人模式,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7]141

[1]王弼.《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傅云龙.《大学》精华版[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

[4]陈亦冰,沈祖芸.以赤子之心办兴国之学[N].中国教育报,2007-04-30.

[5]刘琴.高职生专业技能人文素养能否“兼得”[N].中国教育报,2007-04-10.

[6]陈小波.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与跨越[J].教育与职业,2008,(14).

[7]唐星,罗黎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36).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Absence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ong San,Yang Jinghong
(1.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Chu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huzhou239000,China;2.Chinese Department,Chuzhou College,Chuzhou239012,China)

At present,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still absent in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situation has exerted a tremendous sid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of the students.Therefore,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not only put emphasis on professional skills highlighting practicality,but als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ideology,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methods,teacher training,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evaluation system,etc.

vocational colleges;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absence;means and ways

G710

A

1672-447X(2010)02-0096-05

2009-10-15

安徽省教育厅2008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2008jyxm639);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院本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YJZ-2009-03)

洪 山(1965-),安徽淮南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和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曲晓红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