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浅析

2010-08-15 00:56胡先锋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心理

胡先锋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450045〕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背景分析

就业形势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 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 1至 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 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在我国,在就业机会不断增多的同时就业的难度也在增大,人才地位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人才争夺的日益加剧。2007年底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普通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经济危机下,很多国际公司开始大量裁员,其国内分支机构招聘数量锐减,下游衍生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用工量随之减小,造成中国劳动力市场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尤其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指出:到 2008年底,有 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将有超过 600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如何找工作、能否找到工作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情况非常严峻。上述新形势、新情况对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来讲,无疑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趋势。今日的大学生可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相对的自由与外在的压力都间接或直接地作用于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心理环境。1993年之前,大学生毕业全是国家安排,“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是那个时代的心态写照,而且大学生一毕业,就有了干部身份,就可以直接进入党政机关。1994年后,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不再实行统一分配政策,大学生毕业后要自谋职业。大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兴趣、心理、能力、价值观念等进行调适,以适应社会的变革,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角色。在大学生职业选择面不断拓宽的同时,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

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人才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再是优越的特殊群体,只是社会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大学生一旦走出校门求职,就是一个即将走上社会的“准职业人”。面对求职,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兴奋;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情。

大学生群体是处于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的个体心理特点。一方面,个体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都成为心理发展内在原因,大学生能力、兴趣、需要、性格、价值观等交互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与行为;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家庭状况、学校教育等成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就业心理的外在刺激因素,这些因素激发他们对就业问题更多地去思考、更多地去认识、更多地去分析,与此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困惑。在这些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较处于个体一生中其他阶段的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稳定性”相应要低一些,因职业发展和求职就业而产生的心理现象也更加多样,因就业压力和求职挫折而产生的心理现象也更加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象分析

1.求职中的就业心理问题

求职中的就业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准备不足”。由于对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没有充分认识,求职者或者盲目自大或者自卑怯弱,就业资料准备不能服务于求职就业需要,面试自荐内容和方式在设计上存在失误;由于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造成就业目标模糊化、职业岗位理想化,一旦得到应聘机会,或者是草率对待,或者是以偏概全,结果失去很多好的岗位;由于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心理状态过于消极,造成心理高压,惶惶不安,甚至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等等。由于没有良好的准备,求职者对什么样的职业有价值、什么样的职业有发展前途、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等问题都没有好好考虑,准备不足、匆匆上阵,结果只能屡屡挫败。

2.签约中的就业心理问题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就要准备签订就业协议和就业合同了。在这个阶段,毕业生面临决策,时间更短、压力更大、矛盾更多,许多就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和加剧。有的毕业生觉得就业机会难得,对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做深入了解,对就业协议上的补充条款也不看不问,匆忙签约后又后悔,给供需双方都带来损失;有的毕业生被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认为对方对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既然认可就应该提高待遇,于是对用人单位提出许多薪酬、住房等要求,结果影响了个人的职业印象,没能顺利签约;有的一直观望“更好”的,以各种理由拖延签约,结果最终失去签约机会;有的毕业生“这山望着那山高”,签约后继续寻找自己更“满意”的就业岗位,签约后时刻等待机会违约,结果往往是两手空空;还有的已经签约,觉得任务完成了,浑浑噩噩地度过余下的大学时光,结果由于违反校纪受到处理,对就业也产生了间接的负面影响。

3.择业期的就业心理问题

由于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期为两年,因此在择业期内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仍在继续求职择业。但和大学毕业时不同,这个阶段的毕业生已经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就业信息的获取范围、应聘机会的获取途径都已不同,主要通过社会职业中介、个人社会关系、临时就业岗位等获得就业信息并参加招聘活动。由于在毕业当时未能就业,有的毕业生会自卑、消沉,完全依靠家长和中介介绍工作,有的会焦躁不安,在社会上东闯西闯,什么工作也干不长。这个时期缺乏一定的教育辅助环境,大学生更应该自信、自立、自强,拓宽职业定位、把握工作机会,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谋求更好发展。

4.就业初期的就业心理问题

大学生完成学业并签订就业协议后开始走向职场,在这个时期,就业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就业初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是“不适应”。有的毕业生认为现实的工作内容和自己的职业理想差距太大,觉得所做的事情层次太低、太琐碎,没有发展前途,因此抱怨、颓废,消极的工作状态带来的是擦肩而过的职业发展机遇;有的认为实际的工作和获得的地位、待遇不能匹配,匆匆辞职,没有看到现有职位的发展潜力,主动丧失了就业机会;还有的进入就业岗位后没有积极主动积淀职业能力的意识,忙忙碌碌工作一段时期后发现没有任何职业收获,从而出现职业状态下降。这些存在于就业初期的就业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形成了障碍,更给他们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然性

第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的。大学生因就业问题呈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是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心理表现的,它不仅体现在求职择业的具体行为中,也体现在对待专业学习的态度、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个人日常生活安排等具体的学习和生活事件中,与其他心理活动具有一致性并互通互融。另外,就业心理不单独存在于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之外,也不是界限清晰地存在于大学生心理的某个模块里边,而是存在于该阶段个体的整体心理发展中,是大学生身心自然发展阶段的自然心理表现之一。

第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现实事物”作为刺激,是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的正常心理反应。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产生和发展都源于就业问题给予的刺激,在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群体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犹豫、从众等心理,个体对就业问题的认识越客观、对就业压力的心理承受力越大,就业心理相应就越积极,相反,个体如果不能正视就业、自我压力过大,消极的就业问题就呈现得越多、负向程度也越大。

第三,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逐步发展起来的,正如社会其他就业群体的就业心理发展一样,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是在不同的就业环境下显示出不同的集中趋向和行为特征的。随着竞争的加剧,就业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都将呈现多样化,并不断涌现新情况和新问题。

2.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全面性

大学生就业心理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认识不仅仅是对消极就业心理的认识,也要看到积极的就业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如果仅仅看到消极的心理问题,就容易陷入迷茫和紧张,就会不自觉地单纯地将个人实际与就业问题的各种表现进行对照,挖掘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渐进入消极的状态,严重的还会由于“暗示”的作用加重现有的心理问题或者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认识,应该坚持全面的客观的原则。首先要学习掌握就业心理状态的健康指标和相应表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培养;同时,要了解就业心理问题的种类和成因,根据自己的实际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调适。只有全面认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才能有效地培养积极就业心理,实现就业目标。

3.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促进性

大学生就业心理伴随着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而存在,同时也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首先,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标志着他们在整体心理素质上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其次,伴随着对就业问题的认识与再认识、对就业挫折的面对与消解,个体的心理承受力不断提高,对待就业的积极行为会不断提升;另外,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发展也促进他们开始思考职业发展、开始规划职业生涯、开始主动准备就业,这些都是就业心理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客观存在,但并不是不能缓解、不能改善、不能阻止和干预的。为了就业心理的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具有关键的意义。只有确保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合理认知,才可能实现教育目标、辅导措施、教育效果的合理有效,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就业状态的养成提供坚实的保障。

[1]李玉运,贾治辉.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2]陈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65-69.

[3]蔡应昌.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