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侮的现状及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2010-08-15 00:49黄喜珊黄俊彬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广东危害校园

黄喜珊黄俊彬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暨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1;2.广东水利学院党委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925)

校园欺侮的现状及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黄喜珊1黄俊彬2

(1.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暨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31;2.广东水利学院党委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0925)

文章介绍了校园欺侮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在此基础上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当前校园欺侮在世界各国的普遍性。进而从对受欺者的危害、对加害者的危害以及对旁观者的危害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校园欺侮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重大影响。

校园欺侮;直接欺侮;间接欺侮;青少年学生;身心危害

作为攻击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欺侮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但是校园欺侮对于广大教育者和家长来说应该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汇,国际和国内媒体关于校园欺侮的报道,有关校园欺侮的调查数据的公开,让人们渐渐明确了一个事实:校园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安全和谐,孩子们之间的交往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一、校园欺侮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校园欺侮是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与一般的攻击行为相比,它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Smith,1993):(1)行为发生时双方力量的非均衡性。即在通常情况下是体力上或心理上相对较强的一方对相对弱小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2)行为的重复发生性。即欺侮者和受欺者的这种因为欺侮产生的角色关系往往会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根据校园欺侮的发生方式和表现形式,校园欺侮可以分为直接欺侮和间接欺侮两大类。直接欺侮主要包括身体欺侮和言语欺侮。前者指运用身体力量并通过身体动作来实施的欺负行为。后者指运用通过语言和言语活动来实施的欺负行为。根据言语欺负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又可将其分为当面言语欺负、电话欺负、信件欺负(如写恶意小纸条、寄信、发电子邮件进行骂人或侮辱等)以及近来突增的网络欺侮。间接欺侮的主要形式是关系欺负,是指运用人际关系或关系网络来实施的欺负行为。

二、世界各国校园欺侮发生的普遍性

校园欺侮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校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对其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的探究,首先必须把握校园欺侮的实况。

1.校园欺侮在西方

最早对校园欺侮进行系统调查的是挪威的 Olweus (1993),他受挪威政府委托,对挪威715所学校的130000名中小学生进行波澜壮阔的调查,结果发现:卷入欺负行为的“受欺者”或“欺负者”约占全体的5%,“严重受欺负者”或“严重欺负者”约占5%,其中受欺负者约占9%,欺负者约占7%。同年,Olweus在瑞典政府委托下又对瑞典60所学校的17000名三至九年级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同样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中有18%的学生报告受过欺负。另一方面,Whitney和Smith (1993)采用Olweus的欺侮问卷调查了校园欺侮在英国校园的出现率:在英格兰24所中小学的6758名儿童中,“受欺者”在小学中占27%,在中学占10%。“一周至少被欺负过一次”“严重受欺负者”在小学和中学分别占10%和4%。而欺侮者中的“欺侮者”和“严重欺负者”分别占小学生总体中的12%和4%。

在西班牙,有17%的小学生报告曾受欺负(Heyman,1992)。在意大利,有的研究者(Genta et.,1996)调查到中小学生中受欺负者约占29%,欺负者占8%,既是欺负者又是受欺者的约占13%。美国全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对15686名公立和私营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30%的学生承认有时或经常被欺侮或欺侮他人,而8%的学生说至少在一周内就欺侮过其他学生或被欺侮过一次(Rigby.K.et,1991)。

2.校园欺侮在日本

早在20世纪的80和90年代,日本就发生了几起令人震惊和痛心的青少年因不堪在学校受欺侮而自杀的事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发生在1986年的“鹿川裕史事件”、1994年的“大河内清辉事件”和1995年的“伊藤准事件”。上述三位少年自杀时均年仅13岁,他们临死前写下的遗书告诉人们,逼使这些花季少年走上自绝之路的正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欺侮事件。如鹿川裕史是因为不堪同级同学的虐待欺负,尤其是忍受不了同学联合签名为其召开的“模仿葬礼”而走上了自绝之路。

从具体的数字来看,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1994年全国公立中小学校欺侮的情况是:15095所学校中共发生56601件,小学的欺侮发生率为31.3%,初中的欺侮发生率为55.5%,高中发生率为37.6%。从欺侮的方式来看,小学阶段以嘲弄和排挤为主,随着年级增高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暴力跃居第一位,其次是嘲笑和语言威胁,女生的欺侮类型以同伴排挤或无视、恶语相向等关系性攻击为主,男生则以身体攻击为多(冈安,高山,2000)。

3.校园欺侮在中国

在我国,中小学校园内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现象并不少见,学生回家哭诉被强迫收取“保护费”的事情也时有耳闻。尤其是近年来诸多与校园欺侮相关的事件在网络等媒体上频频曝光,已经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张文新等(2002)率先在国内中小学中进行了关于校园欺侮的大规模实证研究。他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中“受欺者”和“欺负者”所占比例分别为 22.2%和 6.2%,初中生中则为 13.4%和4.2%,其中“严重受欺者”和“严重欺负者”所占比例分别是7.1%和1.5%。综合起来,有近1/5的学生卷入欺负问题。从欺侮的分布特征及类型表现来看,总体上中小学生欺侮的发生率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直接言语欺负最为普遍;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欺负他人。陈世平等人(2002)发现,天津的小学生中经常受欺侮的比率为20.3%,初中生为11.8%,高中生为4%。对广东城市和农村10-16岁695名中小学生的研究则发现,有39.6%的学生“经常”或“有时”受他人欺侮,而20.2%“经常”或“有时”欺侮他人(何进军,2002)。

2002年,劳凯声和孙云晓两位学者以“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为题,对我国校园中少年儿童的隐性伤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当中发现,有11.3%的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最怕的事情是“被同学欺负”,“经常”和“偶尔”有“高年级同学欺负低年级”经历的学生分别为6.1%和32.5%。调查表明欺侮现象在城市、县镇和乡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小城市比较突出。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负;而父母学历水平较低的少年儿童,受同伴欺负的可能性更高(《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30日第4版)。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校园欺侮在我国中小学校园中发生的比率也是比较高的,必须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三、校园欺侮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危害

校园欺侮对青少年的危害不仅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受危害的主体也不仅仅限于受欺负者,同时包括了欺负者和旁观者。

1.对受欺侮者的身心危害

首先,通过暴力的身体欺侮给受欺者的身体带来直接的伤害,而受欺者因不堪继续受欺而走向轻生是校园欺侮对受欺侮者生命伤害的惨痛而有力的注解。从那些不堪受欺侮而走上自绝之路的日本学生留下的遗书中,可以看到青春年少的孩子本来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他们并非不珍惜生命者,写自杀匿名信寄给文部大臣的学生更可以说是为自己的生存尽了最大努力。当然并非每一个国家的校园欺侮都如日本般严重,但从这些真实的事例人们可以感受到校园欺侮带给学生身体乃至生命的可怕威胁。

其次,校园欺侮给受欺者的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对那些长期受欺者,可谓心灵遭受严重创伤。研究(如Olweus,1993)表明受欺经历增加了受欺者的心理压力;经常受欺负通常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焦虑及相关症状;使受欺者丧失自信,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增加了加入非法团伙的可能性;在短时期内会表现出恐慌、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回忆受欺侮事件;自尊心受到严重影响,受欺者在感到屈辱的同时,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受欺负的孩子容易厌学、逃学和辍学。

2.对欺侮者的身心危害

校园欺侮不但伤害了受欺者,对欺负者一方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从长远来看,如果一名儿童把欺负作为一种达到个人目的的有效手段而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攻击性人格特点(Sharp et.,1994),对其日后的各种适应造成巨大障碍,如在澳大利亚(Rigby et.,1994),那些曾有过欺侮行为的男生,在今后也有家庭暴力的倾向。对于欺侮者而言,60%的欺侮者在24岁前出现犯罪行为,小学期间的攻击性行为如果得不到矫正,将成为成年后稳定的行为特征(Karen A,2000)。再者,欺负者往往集合在一起结成了不良的同伴团伙,这进一步增加其反社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如一项研究发现,从6年级到9年级被鉴定为欺负者的孩子到24岁时,至少有60%被判一次犯罪,40%被拘留三次以上。而不参与欺负的孩子中仅有10%有犯罪记录(Kathryn S.et,2005)。对欺侮者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冈安、高山,2000)还发现,欺侮者都有较高的心理压力,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3.对旁观者及其他学生的身心危害

即使是没有卷进校园欺侮,旁观者的身心也受到也会受到欺负行为的负面影响。目睹校园欺负的学生报告说看到欺负行为是不愉快的,许多报告说极度忧伤(Lodge J.et,2005)。他们会感到非常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欺负者的目标,他们的注意力会因此集中于怎样避免成为欺负对象而不是学业任务,可能因此拒绝上学甚至缀学。

欺负对整个学校也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它营造了一个担惊受怕的环境。有研究发现,欺负不仅给学生个体带来大量痛苦,对校园氛围也产生破坏作用(Kathryn et,2005)。如果校园内长期充斥着拉帮结派、诽谤、嘲笑、辱骂、歧视等消极的欺侮行为,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无疑是低下的。其不良的校风对该校的所有学生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学业上的荒芜,对人际交往的非正常心态或不良交往模式的习得,精神上的压力等等,总之必将对学生们的将来造成种种不可预计的负面影响。

[1]陈世平,乐国安.中小学生校园欺侮行为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2,V(3).

[2]何进军.中小学生欺侮行为方式与特点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V(3).

[3]张文新.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心理学报,2002,34(4).

[4]岡安孝弘,高山厳.中学校におけるいじめ被害者および加害者の心理的ストレス[J].教育心理学研究.2000,V(48).

[5]Genta M L,Menesini E,Fonz A,Costablile A,Smith PK.Bulliesand victims in school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Italy.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1996,11:97~110.

[6]Heyman,G.D.,Dweck,C.S.,&Cain,K.M..Young children’s vulnerability to self-blame and helplessness:Relationship to beliefs about goodness.Child Development,(1992,63,401-415.

[7]Karen A.Berthold and John H.Hoover,Correlates of bullying and vietimizatio among intermedia tstudents in the midwestern USA[J].Schoo lPsyehology Intemaoonal,2000,2!(一):65一77.

[8]Kathryn S,Whitted,D R,et al.Best Practice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Bullying in School.Children&School,2005,6:167-175.

[9]Lodge J,Frydenberg E.The Role of Peer Bystanders in School Bullying:Positive Steps Toward Promoting Peaceful Schools.Theory into Practice,2005,44(4):329-336.

[10]Olweus D.Bullying at School: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Oxford:Blackwell,1993.

[11]Rigby,K.,&Slee PT.Bullying among Australian schoolchildren:reported bahavior and attitudes.

[12]Towards victims.Journal of Socical Psycholo(J),1991.131:P615-627.

[13]Rigby,K.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families of Australian adolescent schoolchildren involved in bully/victim problems,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1994,16,173-189.

[14]Sharp,S.&Smith,PK.Tackling Bullying in Your School: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Teachers.London:Routledge,1994.

[15]Whitney I,Smith P K.A survey of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bullying in junior/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Educational Research,1993,35:3~25.

The Current state of Campus Bullying and Its Harm on Teenage Students

HUANG Xi-shan HUANG Jun-b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Guangdong; 2.Guangdong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Guangzhou,510925,Guangdong)

The paper introduce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campus bullying,then elaborates on its global universality with examples of western countries,Japan and China.The paper goes on to analyze the severe harms of campus bullying on three teenage student groups:the bullied,the bullies,and the onlookers.The paper gives read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campus bullying is and how universal it is worldwide.

campus bullying,direct bullying,indirect bullying,teenage students;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arms

G715

A

1671-5004(2010)03-0106-02

2010-04-15

黄喜珊 (1973-),女,广东饶平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研究。黄俊彬 (1974-),男,广东饶平人,广东水利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广东危害校园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酗酒的危害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