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杰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甘肃 兰州 730070)
不可持续消费的社会化
汪宇杰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甘肃 兰州 730070)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可持续消费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文章从社会化视角对这一问题予以分析,力求找出产生此问题的社会化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解决路径提供依据。
消费;社会化;社会机制
不可持续消费,主要指浪费的,不健康的,造成人与自然、社会不协调的消费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作为基本的经济活动和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和全球化浪潮下消费主义的渗透,加之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我国当前存在大量不可持续性的消费。这些不可持续性消费已经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一方面,在人们充分享受物质消费的快乐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酸雨蔓延、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等,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另一方面,社会不平等加剧,炫耀、攀比之风盛行,道德滑坡,人际关系冷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探求其根源并寻求解决之道,本文拟从社会建构论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发表了题为《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的报告,其中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定义:“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①对照我国目前的消费现状,存在着大量不可持续消费的现象。从消费的后果看,可以归纳出如下三种不可持续的消费类型。
一是资源浪费型消费。资源浪费型消费是指人们因不讲究资源的使用效率而出现的资源滥用或无效使用的消费活动。资源浪费型消费既可能发生在生产消费领域,也可能出现在个人生活消费领域。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存在不顾资源消耗情况,片面追求扩大消费的倾向。一些消费者缺乏资源节约意识,出现不切实际的,一味地以高消费为参照的消费行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当地提高消费水平,追求更高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本无可厚非。但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有些人不顾自己的收入情况,不顾自己是否喜欢或需要,盲目攀比、斗富比阔、挥金如土。过度用水、过度用电、过量耗油,大量采用天然资源包装商品、过度使用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用品,这些不讲求效用的过度消费,加剧了煤、电、油、水、地等资源紧张,对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
二是环境破坏型消费。环境破坏型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大量排放有毒物质或随意丢弃废弃物,使得环境的污染程度超出自身净化能力而造成破坏环境的消费活动。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出现为了追求经济的高度增长,不顾环境保护,片面鼓励消费的现象。同时,很多消费者环保意识还没形成,乱扔废弃物的情况比较普遍。我国每年报废废旧冰箱400万台,电视机500万台,由于没有及时组织回收,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同时,由于过度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特别是包装用品,造成环境长久污染;过多食用野生动物,破坏了生物链。
三是不健康消费。不健康消费是指对生命以及社会带来危害的消费活动。这种不可持续消费类型主要是因为人们消费不健康的产品导致的。不健康的消费品主要有不健康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食用化肥、农药残留超标或加入对人体有害添加剂的食品,使用不符合各种标准的假冒伪劣商品或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家居装修材料等等都是属于有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物质产品消费,而看黄色影视录像、赌博、嫖娼等等则属于不仅不利于消费者心理健康而且对社会的安全带来潜在威胁的精神产品消费。这些对消费者和社会构成危害的消费行为在我国消费生活中大量存在。
社会学认为,消费需要是社会化的产物,受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而接受何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很大程度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定型的。所以鲍德里亚指出,“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是对人的一种强制力量,文化不再是为了延续而被生产出来的,而是根据媒介自身,根据一些规则被制定出来的。传媒总是向个体宣扬和灌输普通个体要获得文化公民资格所必须拥有的一套公共文化”。②并且,消费需要作为各个社会阶层的群体意识,又通过社会化过程而得以延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所有制的多元化格局,在意识形态领域也体现为多元化的言论和立场。加上实行开放政策以后,西方文化(尤指消费文化)的大量流入及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无疑使传媒面临着一个复杂得多的舆论环境。我国大众传媒事实上就存在消费舆论导向偏离,过分热衷于传播物质文化;制造传播低俗文化等问题。如把消费水平简单等同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富裕=消费”的观念出发,把高消费误为“小康”目标的提前实现,甚至把消费水平看作是评价改革成果的标准,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体现;不加分析渲染西方生活方式,不恰当地赞美其商品丰富和高档、赞美其生活富足、享乐,导致现实中不适当的模仿,使消费行为越来越脱离国情和绝大多数人所能承受的能力;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节俭的美德,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瘤疾,当作解放思想的对立物;勤俭节约被视为守旧,铺张浪费反成时尚;忽视应有社会责任,不再关心贫困、弱者,忘掉国情,强化消费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社会价值取向扭曲,不适当地宣传、颂扬某些阶层、个人的高消费行为,以此标准代替应有的社会贡献价值。正是存在这些错误导向,包括消费主义在内的不当的消费方式在我国不断滋生、漫延、发展。
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转型时期,伴随改革政策推进及社会结构性调整,出现各种社会差异、社会分化、社会问题,消费实际上已经逐渐成为确定社会群体差异性的重要手段。同时,当外在规制影响乏力甚至缺失的情况下,这种消费需要作为各个社会阶层的群体意识,又通过社会化过程而得以延续下去。
政府应该从不可持续消费的社会化机制入手,通过消费者教育、消费示范和推进“绿色消费运动”,以及法律、舆论媒体等方式,倡导可持续消费观,并逐步使之成为消费者的内在意识。
(一)对消费者进行可持续消费教育。可持续消费观不可能在传统观念基础上自发产生,只能通过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广大公众的广泛教育、灌输、诱导才能逐步形成。并且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方能变为现实和取得成效。为此,现阶段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多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普及,使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可持续消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应将可持续消费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要在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开设消费科学和环境科学方面的教育课程,举办各种可持续消费知识讲座,宣传可持续消费的思想、观念及相关环境法律知识;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让消费者认识到消费水平、消费质量的改善不仅依赖于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观念。同时,还要大力支持民间机构、社会团体和营销企业对消费者所开展的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对于有利于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和技术及时发布信息,通过组织现场交流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加以推广应用。促进可持续消费观从专业群体走出来,成为寻常百姓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二)进行可持续消费示范。政府或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倡导、鼓励、支持可持续的消费行为方式,发挥其示范效应,从而对其它消费者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积极效应。这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出资办学、修桥铺路等公益型消费,以及倡导文明型消费,支持节能型消费等等方式进行。对于两类消费主体政府应特别注意,一是妇女,妇女在可持续消费方面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这是由于他们是家庭购买行为的主要承担者,消费品选购对于教育未来的消费者——儿童、改变家庭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上起着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类是高消费群体,高消费群体一般被认为属于精英群体,其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对其他消费群体有着强大的示范效应,如果他们的消费具有可持续性,可以为社会带来正的示范效应,反之,则会诱导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偏离可持续性。
(三)适当开展“绿色消费运动”。政府可以适当开展此类活动,并引导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组织、消费者积极参与。通过倡导绿色消费运动教消费者如何选购真正的绿色商品,指导消费者通过有意识选择对环境有利的商品,诱导企业提供有益于环境的商品,以便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模式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同时唤起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消费意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持续消费问题在我国日益严峻,解决这一问题,必先要厘清其社会化机制。其实,不可持续消费问题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在经济、社会的内外部机制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并在舆论、大众传媒引导等社会化机制下得以社会化而延续的。然而,其社会化机制本身又承担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功能,从而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一套包括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内的新的消费文化体系,从源头上对不适当的消费模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这才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然而,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基于以上研究与认识,我们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持续消费问题的解决必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可持续消费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也就离这一问题的解决为期不远了。
[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可持续消费[J].产业与2003(3-4):11.
[2][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2版,P71-72.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Unsustainable Consumption
WANG Yu-ji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Gansu 730070,Lanzhou)
Currently,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ur consumption;unsustainable consumption is one of them.This paper from a social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issue,sought to find out the problem of socialization mechanisms,the path for further research is to provide evidence of their resolve.
consumption;Socialization;socialization mechanisms
G0
A
1671-5004(2010)03-0079-02
2010-05-01
汪宇杰 (1986-),男,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系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