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

2010-08-15 00:43王军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王军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安徽淮北 235000)

浅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

王军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安徽淮北 235000)

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心理问题向多元化和多极化发展,必须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在知识经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问题都面临新的挑战。在大学生中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和社会赋予的重任。素质教育是一个涵义较广的概念,通常是指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的心理是人才成长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造就人才的基础。人才潜能地发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取决于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3月16日,教育部又针对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情况,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阐明了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高等学校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我认识的错位

许多大学生都是中学时代的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不再,使他们的内心受到重创。另外,他们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忽视了事情的另一面,由于害怕自己的失败而采取某种防御性和压抑性的心态,他们不愿与老师、朋友、家人进行交流。

2.环境的改变

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有重要影响。绝大多数新生都是首次远离家门,他们离开了长期依赖的父母、朋友以及熟悉的环境,面对的是陌生的校园,生疏的新群体,意味着一切都要独立,对各种问题都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这些都会给每个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

3.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语言、风俗、生活环境以及对交往对象的期望过高,因而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而另一部分学生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面对大学中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兴趣,但又担心失败,只是羡慕而无积极参与的兴趣,久而久之,开始回避现实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脱离。他们因人际关系不适应陷入苦闷和焦虑,以为人和人关系冷淡而感到孤立无望。

4.承受挫折的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许多大学生在挫折面前感到束手无策,有些甚至承受不了挫折而产生厌学、退学甚至自杀等心理。造成大学生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小环境,又有社会的大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在具体的运作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政治方面的问题、思想方面的问题、道德方面的问题之外,还有大量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恰恰在这个问题上被传统的教育忽视了,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淡漠思想政治学习,从心理上抵触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彰显人文化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推动力。之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乃至素质教育的心理基础,是由心理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决定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先要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功地与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反之,一个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自卑、孤僻、有人际交往障碍,那他就失去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素质教育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素质教育所包括的内容之一就是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天具有的生理特点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人的所有精神活动都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就缺少前提条件。将来世界性的竞争会愈来愈激烈,谁最终取胜,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教育水平,也取决于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

当代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正处于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为激烈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维中充满着更强烈的独立性、批判性、理论性,同时又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思想解放,思维敏捷,但往往缺乏成熟的理性思考能力,思维方式简单,容易产生偏激的看法;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不愿受人摆布,自我评价往往偏高,在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活动能力强,对冗长、刻板、枯燥地脱离现实的说教难以产生认同感;他们情绪不甚稳定,总是处于一种起伏跌宕的状态之中,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成熟,使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是提高管理育人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构建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高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以及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为此,高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育的教师队伍,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演讲观摩等有效的活动形式,了解自我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2.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课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他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开发智力上,而且还表现在培养和陶冶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和社会心理品质。因此,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心理因素,唤起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心理健康常识地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

3.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心理素质地培养和身心健康地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和学习而获得补偿。高校大学生由于本身社会经验和阅历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应将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对一些不良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辨别是非的综合判断能力、承受挫折的适应环境能力。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重视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心理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第一讲堂与第二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渗透,互相促进,动静结合,功能互补,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效应,形成一种和谐宽松、健康向上的群体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影响之中,从而使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重要特征的文化氛围,它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学报、校刊、网络等手段,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氛围,大力提倡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互帮互学,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及人间真情,形成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体验,发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个性,在心智和才智上得到充分锻炼。

[1] 张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体系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2] 叶金辉.心理咨询与治疗[M].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1.

[3] 许燕.面向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9(10).

责任编辑:张彩云

G448

A

1671-8275(2010)03-0075-02

2010-03-10

王军萍(1978-),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