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女权运动的萌芽与发展比较

2010-08-15 00:54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女权运动女性主义

李 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4)

中西方女权运动的萌芽与发展比较

李 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外语系,广西 桂林 541004)

中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并非西方的女权运动启蒙了中国的女权主义。女权运动从启蒙到兴起的最初阶段,中西方女权运动有如井水跟河水,各自为阵,各自发展,并各有收获。随着留洋学子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和推介,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尤其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的女权运动才开始影响中国。西方女权运动历时比中国长,其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也明显多于我国。但由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现实,中西方的女权运动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女权运动;女性主义;中西方文化

迄今为止,西方的女权运动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源于西方的女权运动,旨在为广大女性争取各种社会权利和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女权运动也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西方女权运动和中国女权运动并非像以往的学者们一致强调的那样,以为西方女权运动对中国女权主义启蒙和形成都有影响。

回顾历史,中外女权运动在海内外的萌芽和发展告诉我们,女权运动从启蒙到兴起的最初阶段,中西方女权运动在形成之初的数十年间,有如井水跟河水,各自为阵,各自发展,并各有收获。随着留洋学子对西方文明的了解和推介,特别是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国门被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及外国传教士的到来,中西方的女权运动才开始相互影响。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西方女权运动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都明显多于我国。

一、西方的女权运动

1.西方女权运动的启蒙

西方女权运动的启蒙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女性意识首先兴起[1],继而是英国、美国,然后席卷欧美[2],其影响甚至遍及南半球的澳洲。在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者当中,目前仍然健在的澳大利亚杰梅茵·格里尔(Germ aine Greer)和美国的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无疑是女权运动的领军人物[3],被称为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的两面旗帜,她们对女权运动有着相同或相异的主张,她们与其追随者一道,共同推动了西方女权运动的展开,影响了南北两个半球的几乎每个角落。

2.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进程

一般来说,从其内涵和外延上看,西方的女权运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揭露性别歧视现象以唤起女性的独立意识;关注平等要求,强调性别差异和性别的独特性;着手建构自己的理论、追溯女性主义的源头、考察女性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并从性别差异入手,旨在超越其原来的视界和观点。[4-5]这场运动在英国和美国比法国更强劲。

3.西方女权运动的理论基础

西方女权运动以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权和天赋人权为理论基础。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对象也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其中以女性主义意识和理论为基础的性别研究就涉及到多个领域,而且发展迅猛。这不仅深化了女性主义研究,而且为女权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4]12-13

4.西方女权运动的理论指导

自郭吉斯(O.Gouges)1791年发表《女权宣言》,主张男女平权、提倡男女平等以来,在近3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女权运动都不乏理论指导。除了弗里丹、格里尔等领军人物的研究和探索之外,还有许多女性主义者,如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亚历山德拉·科伦泰(A leksand re Ko llon2 tay)、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安德里亚·奈伊(And rea N ye)舒拉密斯·费尔斯通(Shu lam 2 ith Firestone)、朱丽叶·米切尔(JulietM itchell)和潘克霍斯特母女(Emm eline Pankhurst及Dam e Christabel Harriette)等纷纷著书立说,对女权运动提出相同或相异的主张,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中国的女权运动

1.中国女权运动的背景

建国之前,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由于封建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的长期影响,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传统观念和封建纲纪的残余在男性主宰的社会里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禁锢和压制着女性的才能及其人格发展,女性像物件一样受到歧视,甚至遭受裹足的摧残,女性始终生活在在社会最底层。这是因为古代中国阴阳殊性、男女异行,强调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6]

2.中国女性意识的萌芽

18世纪,在遥远而封闭的中国,人们对于其时启蒙于法国并在随后半个多世纪此起彼伏、如火如荼的西方女权运动几乎一无所知。但早在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就主张男女平等,开创了解放女性之先河。他在《天朝田亩制度》里规定男女一样可以均分土地;还主张女子不缠足,曾颁发《禁裹足布告》,规定“天国”之内禁止给女子缠足。尽管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又恢复了缠足,尽管人们对“天国”的男女平等主张最终并未真正实现有种种非议,尽管对天王本人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评价,但从客观上讲,洪秀全可以算是中国具有女性意识的第一人。

3.中国女权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维新变法的出现,主张女权者纷纷显现,如康有为、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先后发文倡导并组建了“不裹足会”[7]20,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了女权运动的按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女子的命运,同情女性主义者,甚至投身于女权运动的洪流。他们倡导男女平等,开始向性别歧视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陈规陋习挑战。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请禁妇女裹足折》并获准施行。1901年之后,“不裹足会”和“天足会”等组织在中国城乡竟相出现。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顺应女权运动和广大民众的要求,下达了《令内务部通各省权禁裹足文》。其时,中国的女权运动虽然历时不长,但已取得明显成效:20世纪之初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新生活的“新女性”崭露头角;女子已开始有了上学堂甚至出国留洋的机会;尤其是到19世纪20年代,除偏僻地区外,裹足陋习已不再施行于新生女孩,已缠之足也大都放开,这是近代中国女权运动最值得称道的伟大成就。

4.中国女权运动的理论指导

(1)理论基础

中国现代的女性主义通常从五四运动说起。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30余年,与西方女权运动不同的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深化是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历程而与时俱进的[8]。兴女学、不裹足在女性主义发轫时期最著成绩。女子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留学的权利及其走向社会、从事职业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虽几经挫折,但由于女性解放运动持续不懈的努力,以往前所未闻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财产继承权、婚姻自主权、再婚自由权乃至禁止男子重婚等,不仅获得社会承认,更被明确载入1930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次年5月起施行的《民法》[7]21。最令人振奋的是,这一时期有一大批女性领袖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加上有识之男性来倡导和推动,中国女子社团空前兴盛,人才辈出,女性报刊与论争之盛也并居高峰[7]19。

随着近代中国兴办女学的进程,女子入学、留洋者日众,职业女性次第出现并逐渐被社会所接受[9]。中国最早女子社团、第一份妇女报刊和第一所中国人自己办的女学堂先后于1897—1898年出现[7]25。从此,各种女性团体和报刊相继而起,实现了对女性的启蒙[7]18。由此可见,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几千年来一直被排斥于社会之外的中国女性,开始有了女性意识。此后的女性解放运动基本上都遵循着五四运动的方向发展,中国妇女常被置于家族—家庭、民族—国家之间。20世纪以来,中国每次社会变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都会带来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10]。不过,中国女权运动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尽心尽意地解决着民族、家庭和当时的革命问题,却常常忽略或忘却了女性自身的根本问题[11]。其实,妇女是一柄双刃剑,但手持这把利剑的往往是父系社会里的男人。

(2)理论指导

认真考究不难发现,在辛亥革命以前,即秋瑾女士1907年创办《中国女报》时,女性主义的萌芽就已经开始有了理论的指导[12]。当然,秋瑾的女性意识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她依旧以男性为标准和参照)。对中国妇女问题有较深入讨论的当数1917年《新青年》杂志第2卷第6号女子问题专栏的开辟。当时较集中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为妇女的遭遇鸣不平,二是探讨妇女解放的道路。周作人认为,妇女除了要接受新思想、实现自我觉悟外,还要经济解放和性解放[13],而鲁迅认为经济权最要紧[14]。

但这一时期由男性提出并解决女性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运作策略实质上仍是男性中心主义的产物,女子问题实际上只是反封建斗争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男性用以反封建的有力武器。女性解放运动斗争的对象并非男女不平等的强大的男性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而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等压在全体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反封建这一中心问题常常替代或淹没了真正的女子问题。女性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多为男性,除鲁迅、周作人外,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林语堂、毛泽东等也都是20世纪上半叶女性解放运动最积极的倡导者[15]。但女子并未因此而进入文化或语言层面,更鲜于从女子价值标准与女性话语角度出发对人类社会文明加以质疑、批判和重估。

5.西方女权运动对中国女权运动的有限影响

纵观以往的学术论著和相关论文不难发现,在女权运动萌芽和发展的前数十年里,中国和西方的女权运动有如井水与河水,倒不是因为它们彼此互不相犯,而是因为当时中国的闭关锁国、消息闭塞。直到19世纪中叶,当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国门,传教士趁势涌入,提倡兴女学、戒裹足[7]21,从事文化、教育、出版、慈善等活动[7]24。西方传教士固然是列强入侵中国的帮凶,但他们以各种方式传入中国的“福音”也有男女平等的思想,客观上对逐渐开放的中国有其积极影响。如男女公开社交、自由择偶、文明结婚等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引发了中国早期改良思潮及后来的维新变法[7]25。早期改良先锋或有出洋游历,或从事洋务,有机会接触到西方,了解并向国人推介西方文明,尤其是女性地位的变化和西方著名妇女活动家的情况,其中有被称为法国大革命之母的罗兰夫人(M adam e Ro land)、红十字会创始人南丁·格尔(Florence N ightingale)、俄国虚无党首领苏菲亚(Sophia)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问题的观点也开始有了些许介绍[7]18。直到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女权运动在中国才开始有了较为系统的引进和借鉴。

由此可见,虽然西方女权运动给辛亥革命前的中国吹来了一股男女平等的自由之风,推动了近代中国反封建君权和男尊女卑思想的女性主义解放,加速了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进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在戊戌变法前虽大多未出国门、不通洋文,但通过传教士和早期改良等途径他们了解并接受了西方文明。而且经过维新派的继承、阐发及舆论鼓吹,西方女权运动倡导的“男女平等”思想开始冲击传统的中国社会,近代意义的女权运动吸取到了西方文明的“营养”[7]17。但是,从其萌芽至今的100余年间,中国女权运动缺乏理论探索和理论指导,西方女权运动对中国女权运动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由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现实,中西方的女权运动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1] 李银河.女权主义围绕性别气质问题的论争[G]//荒 林,王红旗.中国女性文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13-23.

[2] CROLL E.Changing Identity of ChineseW om en[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3.

[3] 杰梅茵·格里尔.惊世骇俗的《女太监》[EB/OL].(2010-03-13)[2010-08-07].http://www.cnr.cn/allnew s/201003/t20100313_ 506149397.htm l

[4] 肖 巍.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其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13.

[5] 丁少彦.意义的构成:美国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 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二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3:839.

[7] 刘宁元.中国女性史类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25.

[8] 鲁 迅.娜拉走后怎样[G]//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61.

[9] 姜振昌.中国现代杂文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40.

[10] 陶春芳,蒋永萍.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概观[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3.

[11] End ofW omen’s Participation?[G]//CHEUNG S.China in the Post-Deng Era.Hong Kong: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1998.

[12] 李小江.性别与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94.

[13] 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M].北京:三联书店,1995:44.

[14]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15] 沙吉才.当代中国妇女家庭地位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Origin and Developm ent of Fem in ist Movement in Western Coun triesand China

L IYue
(Departm entof Foreign Stud ies,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 logy,Guilin 541004,China)

W om en’sMovem ent in theW estern countries p lays a worldw ide important ro le to other countries’counterparts,inc lud ing China’s.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 ents of China’s andW esternW om en’s Movem ents,the author discovers that,unlikewhat the scho larsand experts thought,W om en’sM ovem entof the W est is not the insp iration forChina’s fem inist consciousnesses.On the contrary,W esternW om en’sM ovem ent developed side by sidew ith China’s in their early stagesw ith no interaction atall butboth benefited from their ow n accomp lish,respectively.W ith the advancem entofoverseasChinese’sunderstanding,introduction and rec2 omm endation of it,W om en’smovem ent in theW est comm enced its influence on China’s from the 1850s,and, in particu lar,the 1890sor the 1900s app roxim ately.Another discovery of the author is thatW esternW om en’s M ovem ent has a longer histo ry than thatof China’s.There aremo re theo retical app roaches and guidance in the W est than those in China.

W om en’smovem ent;Fem inism;Culture ofW 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G04

A

1009-2854(2010)10-0085-04

(责任编辑:刘应竹)

2010-06-25

李 月(1967—),女,广西柳城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女权运动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唐群英: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美国禁酒令入宪与废止的历史
清末民初“新闻豫军”革命性品格探析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论向警予的女权主义思想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