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杰
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
周民杰
(贺州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西 贺州 542800)
针对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年轻薄弱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大背景要求,对地方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和新增专业教学团队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以期对地方院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未来的建设提供参考。
地方院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育部2007年《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要求高校“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及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贺州学院作为一所2006年由师范教育为主升本转型为综合性教育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将薄弱的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显然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文章通过对地方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和新增专业教学团队的特点分析,提出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以期对本校和兄弟院校教学团队未来的建设提供参考。
地方高校的特点是其“地域性”,因此其办学方向和目标的定位主要以“地方为中心”,紧紧贴近地方,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这既是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根本,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P68-70;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绝大部分应定位为教学型或教学服务型,主要进行本科层次或专科层次教育,实现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但目前,地方高校在规划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片面性和盲目性,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善于从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出发,确立科学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则与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的状况与地方高校建设与发展规律和要求不相适应。当前,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片面的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结果导致在教学与科研导向上产生偏差,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1.2 由于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局限,一部分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往往不太安心于现有的教学科研环境,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情况比较严重[2]P5-6。
1.3 传统教学方式,教师间的思想交流不够,教师投身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单兵作战”很难把具体课程的建设工作做好,没有老教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难以成长。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的教学团队结构比较松散,长期以来沦为学校和院系自上而下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涉及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教研室则缺乏教学工作的指挥权和决定权、教学资源的分配权、教师资源的调配权,难以组织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任务,因此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有效运行的教学团队。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只坚持原有专业人才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少着眼于新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在地方院校增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而要保证新增专业质量,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来支撑,但是,目前,新增工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上除存在上述缺点外,还暴露出许多问题。
尽管增设专业是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大量的调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有成熟的学科支撑的前提下开设的,但是,理工科专业有别于文科专业,新增专业并不就是简单的增加新课程,而必须有相应的实验、实训条件来支撑,由于地方院校多处在中小城市,地方经济不够发达,对学校建设投入不够,实验室硬件设施薄弱,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够,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多由部分原有专业教师转型和引进的本专业青年教师组成,难以选拔出较出色的带头人;专业结构不合理,不完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年龄结构断层,30~40岁的中青年教师比例总体偏低;职称结构有待调整,高级职称人数较少;学历结构层次偏低,大多教师来自普通高校。
虽然,新增工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如上问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他的优势:团队成员较年轻,有理想有抱负,期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团队的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同时,由于新增专业是学校通过规模扩大增强竞争力的途径之一,而没有质量的规模是不可靠的,因此学校和系部领导对新增专业高度重视,对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更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针对地方院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具有的上述特点,笔者认为团队建设不仅需要团队自身采取措施,而且也需要学校给团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1.1 明确团队建设目标与任务
分析“质量工程”所提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和高校可持续发展即为团队建设的目标所在。上课学习理论,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学会应用理论,这就是本科学习的全部内容,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从上述各环节出发,做好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仿真等基地建设。教师是上述工作的实施者,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顶梁柱,要保证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团队,发扬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1.2 团队队伍建设
在队伍建设中坚持培养与引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教学改革实践者和团队带头人双重角色,所以队伍建设的第一步是选拔与培养或者引进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专家作团队带头人。其次,通过培养与引进的方式对团队成员进行选拔,组建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双师结构、性别结构、专兼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以保证团队持续的战斗力。
3.1.2 团队精神建设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3]。
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增加案例教学,注重工程观念培养,做好教材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修改教学大纲,编写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教材,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实验仿真等教学环境,强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实验内容应由单一的验证型实验向综合型、开发型、设计型实验转变,实验室全方位、全时段面向学生开放,使之成为本科生综合性、创新性、研究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紧密联系地方企业,建设实习、实训、仿真等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有所用。上述工作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协作进取。对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来说,硬件设施不足,更需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而利用科研来服务教学是很好的一个办法。在科研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就需要团队成员,吃苦耐劳积极争取地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纵向课题,同时紧紧依托地方,加强横向联合,主动承担地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购置仪器设备,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这样,老师可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学生也得到了锻炼。
学校管理层为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应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并积极整合教师资源,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构建平台。
3.2.1 制度保障
学校应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奖励政策和激励制度,为团队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管理方面,给团队充分授权,使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决定团队成员的组成,调控内部经费,考核与评价成员,实施分配办法等方面均有相当的自主权力。
激励机制能调动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物质上的激励,可以在专门的津补贴和奖金、职称评聘、外出培训、人才选拔、科研立项、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精神上的激励,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全力营造团队建设的浓厚氛围,给团队以精神的优越感。
3.2.2 政策保障
学校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专业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帮助团队成员尽快成长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促进团队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3.2.3 资金保障
学校应设立专项配套基金,为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中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社会服务等的实施做好保障。
3.2.4 物质保障
学校应尽量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及教学硬件条件,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科研环境。
只要团队成员和学校共同努力,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定能快速成长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使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1]陈洪江,麦茂生.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J].贺州学院学报,2008(4).
[2]张 琳.地方高校定位与教师队伍建设[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5).
[3]殷 源.团队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An Analysis of Newly Open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s Construcation at Local colleges
Zhou Minjie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Hzhou University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Based on the young and weak of Newly open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Quality Project”requirements,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Team’s construcation at regio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the Newly open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s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sised.A new way of Newly open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s construcation was proposed.It was useful for the future construcation of Newly opene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at regio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regio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Newly opened specialty;Teaching Team’s construcation
G640
A
1673-8861(2010)03-0103-03
2010-06-26
周民杰(1978-),男,湖南武冈人,贺州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薄膜功能材料与新能源
本文为贺州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