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新途径

2010-08-15 00:47钟伟珍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媒介素养

钟伟珍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

媒介素养教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新途径

钟伟珍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

大众传媒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大学生低层次低水平的媒介素养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实效;途径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各界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一问题,纷纷出台对策,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我们看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与社会的期望值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有的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在他们身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其中一个原因值得关注,那就是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效途径的探索还远远不够。所以,积极探索增效新途径应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质

自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大众媒介及信息的种类与数量飞速增长。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海量信息中健康向上的内容对他们知识面的拓展及能力的提高起到的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那些不良信息对他们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及精神世界等方面的影响却是消极的。有专家指出,我国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对青少年将会带来知识构成扁平化、思想智力迟钝化、社会责任缺失化等负面影响。为消除此类影响,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经验,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来培养青少年,让媒介素养成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屏障”。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与修养。包括对各种媒介的了解和使用;对媒介传播的内容能作出独立判断,并进行反思;能自觉利用媒介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服务;具有良好的媒介道德,使用媒介时能遵循伦理道德的要求等。其中,反思和批判能力是媒介素养的核心。信息时代,由于数字化生存环境的形成,社会成员想要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创新,必须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有人说,媒介素养就是信息化时代社会成员的一张“通行证”,缺少这张“通行证”,个人的成才与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大众传媒发达时代一件十分紧迫的事情。

媒介素养教育是个人提升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这种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从英国学者率先提出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抗拒流行文化所推销的“低水平的满足”这一主张到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早已由开始时的“抗拒”、“抵御”式转为现在的批判自主式,施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增多。实践表明,媒介素养教育在提升人们认识、甄别、取舍媒介及信息的能力方面卓有成效。综观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轨迹,其培养大众对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指导大众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媒介,利用媒介为自身的发展服务的实质显而易见。如今,大众媒介的表现形式除了报纸、杂志等传统的纸质媒介外,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更是迅速地进入其主要表现形式的行列,与传统的纸质媒介一起共同承担着信息传播的任务。

二、低层次低水平的媒介素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制约

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面对的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控制话语权,通过互联网、广播等渠道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把其他国家纳入西方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如不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就谈不上对各类信息进行科学自主的解读,就会被信息牵着鼻子走。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基本处于自发和低水平的阶段[1]。如今,这种状况却一直没有改变。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资讯发达的当代,如果缺失媒介素养这道屏障,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有研究者指出,假如任由青年学生现有媒介素养状况持续下去而无所作为,当代青年价值取向与理想信仰则会进一步分化迷失[2]。可见,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各类媒介信息中的大部分是好的,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能提供很大的帮助。但问题出在那些虽占少数却祸害无穷的不良信息,它们或歪曲捏造事实,或宣传暴力色情,或鼓吹颓废低俗,给青年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常常感叹世风日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仅在社会上出现,甚至在部分大学生的言谈举止中也时有表露:或贪图享受、胸无大志、得过且过,或自私自利、热衷低俗、社会责任感缺失 ……种种令人堪忧的现象无不暴露大学生因缺失媒介素养而存在的隐患。对此,我们应予以重视,警惕不良信息宣扬的错误思想毒害大学生,并积极尝试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途径促其改变。

目前国内专门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仅限于与新闻和传播有关的院校或专业,其他高校和专业的大学生则难觅接受专门、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机会。这正是当前国内大学生媒介素养基本处于自发和低水平状态的主要原因。自发和低水平的媒介素养,显然不足以为大学生提供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视角,也不能让他们具备良好的不受媒介信息牵制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信念和行为的能力。这就给不良信息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这种被动的局面必须尽快扭转。我们理应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紧学习、借鉴国外和港台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经验,在高校普及媒介素养教育,从而打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新局面。

三、与时俱进,开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效新途径

大学生只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浏览各类信息,我们就难以杜绝各种媒介不良信息的传播。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面临学生低层次低水平媒介素养的制约,我们惟有积极面对,勇于创新,利用好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途径,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受学生低层次低水平媒介素养制约的不利局面。

1.创新观念,让媒介素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早已习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内容,也一直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只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就已足够,对是否应该增加新的内容考虑甚少。这是一种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观念,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增强。在大众媒介发达的今天,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激荡。面对西方国家思想文化、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的扩张,如何巩固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当前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是前提。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墨守陈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当作“铁板一块”、“一统天下”。时代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也应得到充实,在保留传统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增加媒介素养教育,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1]

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因为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发挥极强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大众媒介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除了传递信息,更重要的就是通过它所承载的信息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它所传递的政治观念、文化观念、道德思想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来实现,这就内在地决定了媒介素养教育对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为此,必须加快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以期通过系统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的能力,从而为他们理性、自主地思辨和取舍信息提供有益的指导,避免被信息左右。

2.创新形式,多管齐下,全方位立体推进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需切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整合各种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抓紧抓好。目前,最关键的就是打破专业界线,使媒介素养教育在非传媒专业的高校落户。鉴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相对落后,缺乏成熟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成功经验,高位起步。比如,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全国性跨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机构或协会,然后通过这些机构和组织经常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大力宣传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媒介素养教育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可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这种形式覆盖面广,最能保证广大学生通过接受正规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了解媒介的基础知识,学会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制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与技巧,达到建设性地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的教育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高校的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媒介素养教育并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全方位立体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态度积极,思路正确,方法得当,当前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严重滞后的局面是完全可以转变的。

3.创新手段,运用多媒体方式促进媒介素养教育发挥思想教育功能。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具吸引力是媒介素养教育发挥思想教育功效的前提,而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能增强教学活动吸引力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所谓多媒体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能够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由于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以往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能有机地将文字、数字、图象、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与主观能动性,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与阐释功能,能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又能对学生阐释抽象的理论知识,揭示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强化学生的逻辑训练。因此,多媒体教学从一开始就成为一种广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条件下,媒介素养教育在大众传媒多样化的环境中进行。无论从内容还是从目的看,媒介素养教育都具有与别的学科不一样的特点。正因如此,要更好地发挥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教育功效,就要对原来单调而僵硬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运用既能体现这门学科特点又能使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媒介素养教育的魅力呈现出来,最终达到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目的。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这一创新,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彰显时代特征,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增效,而且也有利于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1]鲍海波,杨洁,王喜严.象牙塔里看媒介[J].新闻记者,2004(5).

[2]高立伟.传媒素养教育: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A New Method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Moral Teaching in College

Zhong Weizhen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Mass Media,with the mechanism of its special function,has a strong appeal to college students,and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ir modes of thought and patterns of conduct as well as their correct outlook of world,life and value;The substantial resultsof ideological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 be restricted by low-level media literacy of university students,and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raises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moral teaching,which improves media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Media literacy;Media literacy education;effect;method

G641

A

1673-8861(2010)03-0030-03

2010-06-19

钟伟珍(1967-),女,广西贺州市人,贺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信息化环境下广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增效途径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C081)。

猜你喜欢
理论课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