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玮
(桂林理工大学 博文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
袁 玮
(桂林理工大学 博文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独立学院既不同于一般的公办普通高校,又区别于高职高专,对其定位一直较有争议。经过十年的发展磨合,大多数独立学院将自身定位于培养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要达成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依据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密切校企合作,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等,以培养既懂理论,又善于实践,能满足社会所需的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双师型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产生于1999年,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标志。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我国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214.8万人。
独立学院不同于一般公办的研究型大学,他们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磨合,我国的独立学院大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岗位的一种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强调:理论教学突出够用、能用、会用,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和实训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应用技能。
1.人才培养计划尚需调整
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发展来看,近10年来,随着一批本科院校纷纷向教学科研型或研究型大学迈进,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原行业部委院校在体制改革中划归地方为主管理后向综合性迈进[1]。而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人才培养计划最初往往直接移植自母体的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与母体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出现了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争生源、争就业市场的情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大多数独立学院认识到要生存发展,必须转变办学方向,创立自己的特色,应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打造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色。而如何通过人才培养计划达成此目标,其中理论和实践学时的分配把握、课程的设置、专业方向的定位、学分的具体要求等等,都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地调整完善。
2.硬件配套设施不全
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高校的优势资源办起来的,在设立之初,校中校的情况比较突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相关硬件配套设施都借用母体资源。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有了独立校园,但还是存在硬件设施配套不全的情况,特别是投入较大的实验室建设方面较为欠缺,仍需借用母体资源。而另一方面,因为多年扩招,母体高校自身也存在教室、实验室使用紧张的情况,以致影响了独立学院教学的正常进行。
另外,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客观上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这正是目前影响不少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
3.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构成是专兼职结合,主要包括了三部分:一是聘任的专职教师,来源于三处:刚毕业的硕士及紧俏专业本科毕业生,所占比重较大;少部分来自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母体高校退休返聘教师[2];二是外聘的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其他高校的在职教师;三是母体高校选派的在职教师兼职。其中第一和第三部分是主体。
由于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主要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及退休老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较为缺乏,年龄结构极不合理,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状态。另硕士生虽然有较高学历,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从校园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实践经验,也无教学经验。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又存在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等问题,且大多不会使用电脑,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与方法难以适应现在的需求。而兼职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大都不强,处于“上课来,下课走”的状态,无法提供学生必要的专业指导,很难保证教学全过程的完整性[2]。真正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求的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十分匮乏。
另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其教师待遇与公办高校的教师待遇相差较大,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造成流动性较大。
4.未能针对三本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独立学院属于三本,学生成绩低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信心不足等情况,但他们在人际交往、组织协调、创新思维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3]。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师大多来自一本二本院校,不少教师一本教案两边教,没能针对三本学生的特点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影响了教学效果。
1.依据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应在调查了解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切忌闭门造车,因循守旧。通过加强和用人需求单位联系,广泛征求他们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证书培训、技能要求等的意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同要求。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可适当地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并将认可度较高的权威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融入到培养计划中。在第二课堂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的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第三课堂方面,大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利用社会资源来培养学生,让学生到社会大舞台上去锻练,以增长才干。
2.加大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的鲜明特色在于教育的应用性和技能性,要求学生在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独立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要保证一定的实践学时,并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应建立由校内实验室和企业实训基地组成的“双训”实验实训体系。一方面,要加大实验室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实验室布局,配置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与设施,使学生通过在校内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练习,初步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实用技能。另一方面,在学生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基础上,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跟班作业,在设备齐全、业务流程真实的情况下直接参加实际工作,接受手把手的传授,进而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既能帮助企业解决部分问题,又能实实在在的学到技能,深受企业和学生的欢迎。
3.发挥独立学院优势,密切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要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密切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之路[4]。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基础,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最清楚需要什么专业、什么规格的人才。现在学校大都通过教学仿真模拟软件及建设具有实际工作场景的实验室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但这种模拟性的实训场景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工作现场,因为现实中各种影响因素繁杂,这些是在模拟场景中无法完全体现的。特别是有些高新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模拟场景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及时体现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水平,只有到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才能真正学到较新的实用技术[4],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独立学院大都是与大型企业联合举办的,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举办企业通过参加学校董事会,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对各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为依据,参与制订学校的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专业设置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并可以通过利用举办企业的优势资源和关系,邀请知名企业经理人或专业人员到校讲课,与学生分享职场人士必备素质、实战经历以及各行业的发展新趋势等[4]。
4.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应当配备一支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又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2]。
独立学院应以此为目标来建设教师队伍,一方面有针对性地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深入生产经营的第一线,积极参与企业的相关课题研究等。通过他们的亲身操作和实践,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
5.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应使任课教师统一认识,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寻求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授课方式,适当弱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
丰富教学方法,避免“一言堂”的讲授式教学,鼓励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的综合运用。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热情,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挖掘潜质,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成功、成才[3]。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相关举措,使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真正为社会所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弥补了教学研究型高校学生不善于实践,而高职高专学生缺乏系统专业理论的缺陷。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位于研发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之间,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既懂理论,又善于实践,具有本科学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4],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范文曜,马陆亭.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5(6).
[2]张 芹,孙冬梅.浅析独立学院专职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3).
[3]杨玉海.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经济师,2008(7).
[4]魏训鹏.从教育生态平衡看独立学院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J].扬州大学学报,2006(8).
A Discussion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Yuan Wei
(Bowen School of Management,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 Guangxi 541004)
In China,independent colleg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They have been booming in recent years.Different from general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the defini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has been controversial.After a decade of development,most independent colleges have positioned themselv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those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Bu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re are many problems,such as cultivation plan still needs adjustment,incomplete hardware facilities,teaching staff do not have the necessary skills,teaching isn’t individualized for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To reach the goal,we must properly solve these issues.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we need to develop cultivation plan,to build a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eam,to strengthen practice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our teaching must ai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who can meet the needsof society,with not on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practical experience.
Independent colleges;Applied talents;Practice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C961
A
1673-8861(2010)03-0033-04
2010-06-18
袁 玮(1968-),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教务部主任,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