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州 510655)
从海尔管理三步曲看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
李双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州 510655)
当前,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诚信作为现代道德体系基石的重要作用,是引入了海尔管理三步曲“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指导下,制定保证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提出对大学生诚信建设也应走“三步曲”,最终使诚信目标的行为不断地内化,变成学生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大学生;诚信教育;海尔管理;三步曲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1.22
诚信是我国几千年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是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金律,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传统美德,诚信一直受到人们的自觉信奉和推崇。然而现实社会生活中却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道德失范问题,包括被大家称为“人间圣地”的大学校园里同样存在诚信危机。诚信教育已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很多教育界人士也普遍认为应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与突破口。而在企业管理中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本文认为海尔管理三步曲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就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海尔管理运行的过程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指导下,制定保证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也称之为“海尔管理三步曲”,它对海尔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成功有赖于它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价值观、行为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得到了融合。
海尔管理三步曲中的第一步,就是企业为达到自己的根本目标,实现根本宗旨,提出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第二步是当企业提出自己的某一理念或价值观时,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的人不多,这时将部分的行为典型化,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就能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第三步是,即便有了典型人物与事件,也还会有部分人不接受理念与价值观,这时就需要制度的强制,使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通过“管理三步曲”的实施,企业就形成了“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这种管理环境有两大作用: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认同的员工,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相同的员工,有巨大的同化作用。正是这两种作用,使得“管理三步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
2.1 目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的瓶颈
2.1.1 “知书”不“达礼”
“知法犯法”是罪加一等。对于一些人迫于生计,不得不舍弃一些道德规范去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这可以归结为“饥寒起盗心”,大学生是一个“知书”的群体,却做出了知而不行、知行分离甚至明知故犯的行为,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拖欠贷款等,大量的说教工作依然没法遏制这种诚信危机。
2.1.2 重“自律”轻“法治”
现在,国人在谈及“诚信”时,往往把其视为一种道德美德,而非一种经济、法制意义上的义务。从孔子提倡“信”到孟子强调“诚”,侧重的都只是一种适用于“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小则是为了“独善其身”,大则是为达到“兼济天下”的目的而调整朋友关系、乃至君臣、君民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目前也是注重“自律”,考试作弊、简历注水、拖欠贷款等行为,最多也只是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好像并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生存,甚至还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在德国,毕业生会因档案上记录曾经逃避公共汽车票而求职受挫;在新加坡,有人拿着飞机票却不能登上飞机,因有资料显示他借阅的图书还没有归还图书馆。可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今天仍然难以冲破这一藩篱。
2.2 借鉴海尔管理三步曲的价值性
海尔管理运行的过程是“提出理念与价值观,推出典型人物与事件,在理念与价值指导下,制定保证人物与事件不断涌现的制度与机制”。正是这“制度与机制”和员工“理念与价值的互动”,使海尔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反观现在大学生行为中“拖欠贷款”、“简历注水”、“考试作弊”等失信现象,这些行为都违背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但我们对此的做法,更多的是从道德的层面上教育学生,要弘扬诚信,即使对失信行为也制定了相关的惩罚制度,但效果并不显著。而海尔管理三步曲给我们的诚信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有着同工异曲之处。通过与海尔管理三步曲的对比,我们发现,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同样需要思想领先,通过“典型”统一认识,通过制度形成习惯,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结合,构成管理制度与诚信文化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因此,借鉴海尔管理三步曲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2.2.1 实现“诚信”的知行合一:知书达礼
海尔管理三步曲的做法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来说,既有柔性的教育,如提出理念并使理念形象化,又有刚性的约束,如制度的强制,实现两手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柔性教育就是抓道德、抓修养、抓教育,使人内心生出自我约束力,不断克服人性中背离社会道德准则、背离人民利益的一己之欲,使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刚性约束是指讲诚信,就要讲法治,靠制度、靠监管,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诚信建设才有坚定的基础,如无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约束,诚信难以实现。刚柔相济,方可实现大学生诚信的知行合一。
2.2.2 实现“诚信教育”的目的: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结合
关于道德发挥作用的渠道,人们普遍重视道德的自律性,忽视道德的他律作用,如儒家就提倡“导之以礼,齐之以德”,反对“导之以政,齐之以刑”。实际上,无论是道德观念的形成,还是道德功能的实现,都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结果。非诚信行为违背道德规范、增加社会成本,是所有理性社会成员的共识。但要有效遏止非诚信行为,在宣传教育、典型示范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约束机制,将他律形成制度,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海尔管理三步曲正是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结合。
3.1 诚信教育管理第一步:对大学生提出诚信的理念或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诚信的习惯,首先就要对大学生提出诚信的理念或价值观,而且还应当赋予诚信崭新的时代内容,以跨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对待诚信。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在人际互动的当今社会中,人无诚信则很难立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融合,诚信地位尤为突出。如果没有诚信,就会破坏个人或集体在社会活动中的竞争力,面临随时被淘汰的危机。只有树立诚信为本的招牌,增强自己被信任的程度,才能在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尚未踏上社会,所以更应认真对待诚信问题,在校期间把诚信作为自己的基本行为准则,做到“知行”合一,发扬诚信文化的传统美德,让诚信成为大学生活点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构筑大学生的精神体系。
3.2 诚信建设第二步:充分利用示范效用,使理念形象化
当对大学生提出诚信的理念或价值观时,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的人并不是大多数,能用这种理念指导具体行动的人就更少了。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诚信很重要,但在自己的实际行为中却依然忍不住要“拖欠贷款”、“简历注水”、“考试作弊”……虽然在他们主观意向上觉得诚信很重要,但社会竞争迫使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甚至有不少同学做出不诚信的行为只是“从众心理”,他们看到别人作弊或是注水简历时,也常常会效仿;甚至觉得别人既然都这么做,自己一个人诚信也不会得到更好回报。
其实,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如对毕业后及时还贷,拾金不昧的事迹加以表扬、社会与学校对模范的奖励,都是模仿学习的正面应用,而“杀一儆百”则是模仿学习的反面应用。大学生并不需要直接尝试具体的行为才知道其后果的价值与意义。许多时候,他们通过观察榜样,就能够在多种可能的行为中作出独特的选择。如果大学生发现在特定的社会中,通过不道德的行为对生存更有利,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会受到处罚,不用付出相当的代价,那么,大多数的大学生就会采取与诚信行为相反的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管理,发挥模范的示范效应是不可替代的大学生诚信行为培养的途径。高校要树立起正面的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用,让优良的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反过来,不良的信息则塑造出不良的道德的行为模式,使理念形象化,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
3.3 诚信建设第三步:以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诚信管理制度
像所有的道德一样,诚信也具有道德的软弱性,对不讲道德的人,作为道德的诚信在他们身上无能为力,诚信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必须使自身具有强制力,让诚信本身成为法律——即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诚实守信的义务。制订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来鼓励和支持诚信行为,保障坚持诚信原则的个人和团体的利益,从而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诚信行为发展的优良环境,从根本上推动诚信的发展。
3.3.1 建立和完善惩罚失信行为的制度体系
建立和完善惩罚失信行为的制度体系,不仅是必须的,也是最重要的。根据学校各个方面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制定详细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制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广大同学的利益及对校园的日常生活、教学危害严重的失信行为,如考试作弊,学术腐败,恶意欠贷等等,更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制度,并做到有机统一,力争通过一定的机制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制度网络,以对失信行为进行更加周密、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所有失信行为无法逃避。
3.3.2 建立对失信行为的舆论监督和惩罚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舆论界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新闻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舆论和新闻媒体对于监督和惩罚失信行为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有谁做出了失信行为,就通过新闻媒体将其曝光,对于绝大部分的团体和个人,这种方法也具有相当大的打击力度。如江苏大学开高校风气之先,采用网上曝光的方法督促毕业生归还国家助学贷款,使得这些同学与银行和学校主动取得联系或已还清逾期贷款。所以,新闻媒体要积极在惩罚失信行为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学校也要利用新闻媒体监督和打击失信者,要学会利用舆论工具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意识。
3.3.3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国外许多大学已经实行了该项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部分高校也已开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学生的诚信档案应包括: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将诚信记录与学生的评优、入党、减免学杂费、勤工俭学等直接挂钩,使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的人生第二身份证。作为个人信用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求职,晋升等领域使用这些资料,这也必将加大失信成本,使一些学生在失信时望而却步。
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辩证发展过程,需要经过诚信知识的领会、诚信情感的建立、诚信意志的锻炼和诚信心理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过程。整个过程必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春风化雨中内化。借鉴企业管理中的成功做法,运用海尔管理三步曲的经验,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实行柔性管理和刚性约束相结合,让“诚信”内化成大学生的自觉行为,达到知行合一。
[1]杨杜.现代管理理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肖玲,杨龙芳.论大学生诚信与诚信教育[J].咸宁学院学报,2009,(2):118-120.
[3]姚英华,杨会军.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6).21,33
[4]程艳丽.论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和谐校园[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11.
G641
A
1671-4733(2010)01-0077-03
2010-02-27
李双贵(1977-),女,广东新会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电话:15296007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