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松
当前,农村中小学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定期举行教学大比武,开展教学沙龙,撰写教学反思等等,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了教育发展。个别学校错误地认为教学研究是累赘,为了应付检查,临近学期结束的时候草草地在听课笔记上作假,重数量而轻质量,重结果而轻过程。教学研究缘何在农村中小学遭遇尴尬?
传统的应试教育从中作梗。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仍将学生成绩放在首要位置,用分数来衡量学生、评价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均围绕如何提高分数做文章,导致教师根本没有精力钻研教学。
社会的评价体系错误引导。受高考的影响,学生成绩仍是社会对教师评价体系中一把重要尺子。教学业绩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声誉和利益。当利益和教学研究进行博弈时,大多数教师选择了利益。现在部分地区对教师的评价还引入了学生评教的活动,教学成绩的优劣仍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一个关键性要素,这在客观上促使教师放弃教学研究。
现行的教研模式不利于研究。受资金、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以校际研究活动为主,本校教师之间听课显然无法让教师们汲取到源头活水,教师需要“走出去”放开眼界,也想“迎进来”近距离借鉴,但由于缺乏资金扶持,这种教研模式几乎成为农村教师的奢望。
相关行业干预教学研究。很多教师平时都没有动笔写作的习惯,但凡到晋升职称的关键时刻,便在杂志上搜索文章,东摘西抄,凑成一篇“佳作”,再花几百元买一张获奖证书,为晋升职称扫清了障碍。如此不仅违背了职称评审所设条件的初衷,还使教师懒于从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