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保全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2010年春节过后,全国各地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再次遭遇民工荒,并且规模超过以前。有消息说,珠三角和长三角用工缺口高达100万,仅东莞一个城市就有20万的缺口。为什么在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会出现民工荒?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在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3月统计,中国1.3亿农民工中有2 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这一状况是近十几年来罕见的。为此政府稳定扩大就业的一系列措施迅速启动,多管齐下保就业。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就业资金420亿,比上一年增长66.7%,增幅前所未有,4万亿投资初步测算拉动非农就业5 000万。仅京沪高铁就有超过11.62万人参与建设,而四川当年的灾后重建也吸收了140万民工就业。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在过去的几年里,广东的农民工工资逐年上涨,然而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上涨的幅度总赶不上全国平均的工资水平,例如2007年,广东在岗工人平均工资虽增长12.4%,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工资6.3个百分点,而且连续第7年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位居倒数第三。刚刚上调的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是1030元,深圳特区内的最低工资为1000元。
按照目前企业制定工资标准的惯例,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愿主动上调本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一个企业人事主管就讲,如果给的待遇高过其他企业,可能会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广东地区难以上涨的工资相比,内地的工资水平虽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高,但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高涨的消费水平,内地的工资水平对农民工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所以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缺工的企业大多是订单式企业,这些企业接到订单后,通常的做法是让工人加班加点赶货,但在新《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加班费为平时薪酬的1.5倍。从成本核算方面考虑,支付加班薪酬会直线上升,要知道在农民工的收入中,加班费占很大比例,如果扣除这部分加班费,农民工真正拿到手的工资非常可怜。这就导致农民工不再把长三角,特别是珠三角,作为自己打工的第一选择,因而也就出现了民工荒。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由于高出生率,所以早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就开始出现,但由于我国生产率不高,“人口红利”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红利”的影响,相反则是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口严重困扰着经济的增长。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当时是解决中国非意愿生育问题,到了1980年正式提出“一胎制”,只是最近10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和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的时候,我们才切实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虽然目前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仍然是提高的趋势,例如2005年到 2006 年,从 72.1%到 72.3%,至 2007 提高到72.5%,但城镇人口则出现下降,从2005年的76.2%下 降 到 2006 年 的 76.1%和 2007 年 的76.0%。劳务输出大省河南省,2008的新增劳动力是200万,2009年是110万,预计三年见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10年开始趋于下降,到2022年以后将大幅度减少。也就是说,民工荒现象背后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说明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结束,劳动力结构和总量的变化所导致的用工短缺才刚刚开始,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人口红利将转向人口负债。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澡盆被淘干,并不意味着农村劳动力没有可以转移的潜力,而仅仅是说,如果没有工资水平的提高,或者其他等值的激励手段的加强,非农产业就不再能够像从前一样,轻而易举地得到所需的劳动力供给,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现象。无论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是对于人口红利枯竭的忧虑,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制造业纯粹低素质廉价劳动力形成的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的报酬所占的比重从1995年的52.4%下降到2007年的39.7%,而企业盈利从23%上升到31%,有些地区的工人已经好几年没有长过工资。首先,政府应依法执行劳动工时制度和劳动定额标准,突出解决农民工劳动报酬偏低的问题,政府应保证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确实增加职工的工资收入。其次,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工作,尽快建立维护农民工工资权益的长效机制,营造一个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氛围。
目前,我国城市中基本上建立起了以社会保障为核心、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广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长期忽略,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土地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唯一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进城以后,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他们一旦失业,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其他诸如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等现实问题更是无从谈起。“贡献在城市,保障靠农村;年轻在城市,养老回农村”,这是多年来农民工城乡生活的真实写照。为此,要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要坚决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企业和劳动者都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必要的工伤保险及大病医疗等救助、补贴制度,建立农民工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最低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救助、事业救助以及法律救助等。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会员和职工权益的代表,所以工会的职能就是要保护职工的合法权利。工会要维护职工权益,让他们加入工会组织,开展好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利用法律,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工会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扮演好调解的“中间人”角色,避免问题激化、复杂化,要通过平等协商、谈判乃至支持农民工申请仲裁、提起诉讼,扮演好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角色,努力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
现在一些企业也认识到要激发农民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必须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但很多企业只是从物质方面入手,如改善工人的居住条件,对农民工的心理关注不够。今天的农民工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有更多的理想,希望融入城市,但他们只能在流水线上进行重复简单的劳动,只是一个城市的过客,这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再加上他们在恋爱、考核、奖惩及人际关系处理中,遇到困惑而产生情绪波动、思想郁闷、精神痛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需要关怀。但企业关心的是生产计划,关心的是利润,职工的精神需求在企业里往往得不到关注。企业一方面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安全卫生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另一方面,对职工的心理健康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1]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再访民工荒.2010-04-03.
[2]徐智慧.东莞缺工真相[J].南风窗,2009(20).
[3]蒋悦飞.广东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N].广州日报,2010-02-26.
[4]蔡昉.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之谜[J].新华文摘,2007(13).
[5]李亚杰.力挽狂澜信心坚砥砺奋进逆势扬——记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EB/OL].(2009-12-23)[2010-05-20].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