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猷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 410208)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案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威胁到校园稳定。在这种背景下,扎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逐渐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尽职尽责,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快速有效控制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确保减少学生心理危机造成的生命损失,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校园、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体现在从中学到大学阶段转变的不适应,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大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感觉不适应。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普遍偏弱,对家庭环境的依赖较大,远离家门的大学生中环境适应问题广泛存在,大学生感觉到无助和忧愁,久而久之,可能导至心理危机。
中学时代的学习常依靠教师的严格要求,大学阶段却几乎靠自己。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对那些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应;他们难以独立克服困难,学习成绩明显下滑,挫折感增强,不良情绪滋生,积累下来便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大学生都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中,人际交往是少不了的,而且往往占据绝大部分生活时间。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常常可能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协调而导致。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多数学生封闭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本来很普通也很快乐的一件事却成了部分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每时每刻的人际交往,都有可能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体验到各种困难、紧张和麻烦,而他们当中一部分最终必然会选择逃避,从而封闭、压抑自己,迟早导致心理危机。
恋爱对大学生来说并不奇怪,把握得好,恋爱对大学生学习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如受单相思、热恋、失恋难以自拔而影响学习,饱受折磨,那就需要足够重视了。这样的经历往往会导致精神空虚、自卑、内心焦虑等心理问题。合理的调控,自我疏导、向朋友倾诉可以有效地化解压抑的心情,否则,将可能导致心理危机。
中学期间,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各门成绩也还过得去;进入大学后,由于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等各种原因,导至学业成绩不理想,感觉竞争压力很大。觉得自身没有丝毫优势,优秀的对手似乎无法超越,进而自卑、放纵的思想席卷而来。另外,在就业方面,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中不理想的就业状况矛盾,这一矛盾又无形中给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竞争与就业压力最终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情绪低落,感到自卑和失望,导致心理危机。
学院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全面指挥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然后,确立学生工作处为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心理咨询中心,具体负责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系部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组长为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书记),组员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干事和辅导员组成,并指定一名辅导员或学生干事为系部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必须通过心理咨询专业培训,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应在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独立地开展系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另外可在系学生会下增设心理健康部,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和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小常识;可在每个学生班级推荐一名合适的学生担任心理健康委员,作为班委会成员。系心理健康部在心理健康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作知识宣传、情报搜集、信息反馈等方面工作,辅导员要大力推动心理健康委员积极工作。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针对广大学生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教育为本,防范于未然。
要加强广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建立起对人生价值的肯定,珍爱生命;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强化社会责任感,充分认同自我的社会价值,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生存价值观,从思想根源上消除自卑心理。
要通过课堂教学、教育活动、讲座、心理咨询等各种方式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争做身心健康的社会接班人。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生活环境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等开展教育;通过学生心理健康部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积极向上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思想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进行危机处理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危机信号,一般什么情况下会激发危机,自杀前有哪些可能的征兆,如何帮助和干预要自杀的学生。
强化预警机制是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关键在一个“早”字。总的来说,应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无阻,信息提交快速准确,必须争取第一时间处理好事件,力争避免严重心理危机的发生。
2.3.1 心理危机排查机制
心理咨询中心每年应进行一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从中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有计划、有措施地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和必要的前期危机干预工作。
系部每年应对五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①对高考失利新生的排查;②对大二专业学习困惑学生的排查;③对毕业班就业困难学生的排查;④对家庭非常贫困或单亲家庭学生的排查;⑤对因恋爱或其它纠纷困扰的学生的排查。并将排查的结果报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应将全校测评出的高危个体、系部上报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名单及时录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中,并组织专业人员对高危个体进行危机评估,且将评估结果保存至“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并反馈系部。系部再依此作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部署。
2.3.2 心理危机报告机制
要落实好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必须先理顺好心理危机报告机制。报告机制畅通,预警机制才有效。
班级心理委员要随时把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向辅导员汇报一次,并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上交系心理健康部。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向所在班级辅导员或系部心理健康指导老师报告。
辅导员要多进学生宿舍,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并通过班委会、班级心理委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系部负责人要通过系心理健康部和班级辅导员以及系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及时、全面了解全系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系部应每周填写一次“系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报学生工作处。一旦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须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并书面汇报学生工作处。
对于学生中严重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事故及其处理情况,学生工作处应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2.4.1 人文关怀
系领导要多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多与心理困难学生交流沟通,各方面给予足够关怀,消除他们的顾虑,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全体教师尤其是学生辅导员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和学生多交流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并对情感和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排忧解难。还要发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给予适时的帮助,切实帮他们度过难关。系部和班级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氛围,以这种氛围感染学生,触动学生。
2.4.2 药物治疗和心理暗示治疗
心理危机学生的治疗大体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专业医疗机构心理暗示治疗。二者都有显著疗效,只是针对不同程度的病情症状,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案。对于症状较严重的,必须二者结合同时治疗,只有同时治疗,才能更加迅速地缓解病情,解救生命。对于症状较轻的,可通过心理暗示治疗,必要时再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非常严重者,必须立即通知其家长并送专业精神医院接受心理暗示治疗和药物治疗。
2.4.3 安排监护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密切监护。系部应成立监护小组,主要由该生同宿舍同学和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组成,可由心理健康委员任组长。监护小组要随时掌握该生的一举一动和心理状况,随时随地都必须有人陪伴在其身边,不允许有让其独自活动的时候。监护小组应随时向班级辅导员和系心理指导老师汇报该生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须采取果断措施。
经专家评估确认有严重心理危机者,系部应对学生做休学处理,并通知其家长立即来校接人,告知其家长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案,劝其接受专业治疗。在学生家长到校之前,系部应对该生进行全天24小时认真监护。对送去医院接受救治的学生,系部应指派足够人员根据医院要求在病房进行全天24小时认真监护。
学生心理危机治愈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相关人员应对其进行定期心理访谈,了解其学习、生活基本情况,掌握其思想动态。系部应妥善安排其学习和生活,要求辅导员必须密切关注其生活、学习、思想上的情况,并随时汇报。班级心理委员应多与其交流沟通,与其交朋友,充分了解其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指导老师每周找其谈心一次以上,并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和与其密切接触的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认真如实填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报校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要根据反馈的情况,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及专家开会讨论,拟定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咨询计划。实施多次心理咨询之后,并将心理咨询鉴定结果及时反馈学生所在系。
系部根据监定结果,对不同心理状况的学生须采取不同的监护措施和力度。对心理状况较好的学生,安排其室友监护即可,但仍须密切关注,一般也须时刻陪伴,以防不测;对有一定危机倾向的可应安排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其宿舍全体成员组成监护组,全天必须有人陪伴。对于仍有高危倾向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必须对其保持密切的关注和进行积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系部须成立专门监护组,24小时认真监护,每天汇报情况;心理咨询中心还要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定期反复的心理咨询及风险评估。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非常需要耐性的工作,时间长,流程长,见效慢。但它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是一项挽救生命的工作,是一项维护学校稳定、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危机干预各环节工作,一定能把这项任重且道远、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做好。
[1]教育部有关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1.
[2]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Z].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