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战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0-08-15 00:43李劲夫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价值体系民族

李劲夫

论统战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李劲夫*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当前统一战线最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统战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有助于我们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这一事关统一战线科学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统一战线;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化;科学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次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高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其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其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科学发展、和谐相处的时代精神是其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和谐文化的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渊源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统战思想同样是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流传久远的“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其中写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世外桃源,天下大同,可以说“和”的思想贯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翻开中国历史,很多关系一朝一代甚至几朝几代的重大事件都是在“和”文化的思想影响下发生的。比如西汉时期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进藏”,清朝在承德修外八庙等,都是为着团结或联合这个“和”的目的采取的行动,可以说是统一战线思想的生动实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统战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巩固壮大的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着紧密联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巩固壮大统一战线辩证统一的。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所处的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了。我们要巩固壮大统一战线,要把成千上万的统战成员团结起来,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样需要有一根“红线”,这根红线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战线要在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中有所作为,要完成好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关系这“五大关系”和谐的重大政治任务,就应当牢固树立和忠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统一战线的“生命之灯”

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个“坚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动摇。如果这个指导思想动摇了,那么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就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也就放弃了,统一战线就会解体,它的生命就完结了。所以,我们要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统一战线的“生命之灯”,越是在复杂的形势下,越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盏“灯”照亮统一战线前进的路。

统一战线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一朵花,不论它的花瓣有多少,花心只有一个。一个国家,不管社会思想有多么复杂,占主流地位或者说统治地位的思想只有一个,主导价值或者说核心价值只有一个。指导思想是一元的,而不是二元的,多元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确立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独尊地位。西方国家虽然标榜“思想自由”,但以个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始终在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而不以其它主义作指导思想呢?应当看到,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是没有尝试过其它思想。为拯救民族危亡,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在我国先后出现过甚至流行过,但又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因为它们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今天又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所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既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巩固壮大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一元化引领下尊重社会思想的多样性。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排斥社会思想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多样化,是一种正常状态。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有利于促进思想的解放,激发起社会的活力,推动理论、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美国社会有共产主义思想吗?当然有。美国共产党在1938年曾有7.5万名党员,现在人数减少了,也还有7000来人。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一个是指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存在的状态,一个是指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是什么。我们要用一元引领多样,同时也要充分尊重这种多样性的状态。如果不尊重多样而强求一律,那就可能会出问题。统一战线是各种社会思想比较集中的地方,尤其要注重尊重多样性。只有充分尊重多样性,才能更好地坚持一元化,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多党合作的“政治之根”

一个人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动力。如果是很多人,那就要有共同理想,有共同理想才能携手并肩,共创未来。统一战线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理想是巩固壮大统一战线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根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不论属于哪个党派、哪个阶层、哪个利益群体,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共同奋斗。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长期共存。现阶段,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构成我们国家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就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多党合作不是一年两年合作,也不是一个时期合作,一个时期不合作,而是长期合作。解放之初,一些民主党派认为自己完成了历史使命,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如救国会就说,新中国都成立了,我们还救什么国啊,所以宣布解散了,其他一些民主党派也要酝酿解散。当时毛主席还在苏联访问,知道情况后非常惋惜,发电回国给周恩来、李维汉同志,希望保留民主党派。随后,毛主席又提出各党各派长期共存。他曾开玩笑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1956年,毛泽东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①就在这一年,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万岁、民主党派万岁”的“两个万岁”思想。周恩来有句话说得也很形象。他说:“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应当指出,长期共存不是政治上的作秀,共存是有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要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合作共事。从历史上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合作共事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第一届政务院所辖34个部级单位的正职中,非中共人士有14人,占2/5还多,这其中就有: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谭平山,水利部长傅作义,文化部长沈雁冰,教育部长马叙伦,司法部长史良,交通部长章伯钧,卫生部长李德全,森林工业部长罗隆基,粮食部长章乃器,等等。这是新中国党内党外合作共事的精彩开局。尽管后来有过一段曲折历程,但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现在合作共事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2008年万钢、陈竺分别出任科技部长、卫生部长以来,各地党外人士担任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已不足为怪。至于担任部门副职的人数更是有增无减。不论正职、副职还是一般公务员,总的来看,党外干部有职有权,合作共事也是真诚的、愉快的。我们要树立和弘扬共同理想,同时也要通过合作共事一步一步来实现共同理想。要进一步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把合作共事做得更实、更细、更有成效。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道路上风雨共担。共同理想总归是理想,它给我们一种目标,一种信仰,而实现理想还得有艰辛付出。这就要求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共一起分担风雨,分担忧愁。党外人士要强化分担意识,主动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党外人士不能见外,不能例外,更不能把自己置身事外。比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民主党派应当风雨共担。民主党派有一些资源,也有这个能力。从党务与要务来看,民主党派要做好党务工作,但也不能忘记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执政与参政来看,招商引资由执政党牵头来做,但参政党也要全力参与。参政党是和执政党同台演出的兄弟,而不是台下的看客。从优势与劣势来看,民主党派人才众多,联系广泛,优势多于劣势,完全可以分担重任。除此之外,民主党派还要在更多方面共担风雨。只有共同担当,同舟共济,才能让共同理想更真实,更亲切。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民族宗教和海内外关系和谐的“精神之柱”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所要弘扬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而又以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为其鲜明特征。民族精神犹如社会的“黏合剂”,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集、整合在一起;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召唤力和推动力,可以焕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当前,统一战线内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特别是在民族领域、宗教领域以及港澳台海外同胞中间,传统的差异、信仰的差异、观念的差异、认识的差异都很明显。但是他们在炎黄子孙这一自我认知上还是一致的,他们对于中华民族的感情还是强烈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支柱依然留存着。这个支柱就好像是“众神之神”、“神上之神”,还在影响和左右着信奉他的每一个人。我们要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海内外关系和谐,就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统一战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把这个“神上之神”更加凸显出来,把他的影响力发挥出来。

首先,民族大同,国家至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五大特点。一是多。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1个亿以上。二是大。少数民族地区占地面积大,达到全国总面积的64%。三是长。历史很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和捍卫祖国,共同创造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个历史的特点与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完全不同。四是边。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聚集在边疆地区。我国陆地边境线22000公里,其中19000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个特点说起来很沉重,但又不得不说,那就是相对来说还比较穷。有两个45%的高比例:其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45%。其二,在全国贫困县当中,少数民族地区又占45%。

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近年来,民族工作、宗教工作越来越被看重。这是有深刻背景的。冷战以前,两个霸权掩盖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冷战一结束,这些问题终于爆发,世界上刮起了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它的特点是“三个否定”、“三个意识很强”。“三个否定”,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共产党领导。“三个意识很强”,就是民族意识很强,宗教意识很强,独立意识很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1945年到2005年的60年间,世界上发生诸如战争、恐怖袭击之类的重大事件332起,其中278起是因为民族问题引起的,占83%还多。2010年3月29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地铁站同时发生两次自杀式恐怖袭击,造成39人死亡,73人受伤。31日,俄罗斯的达吉斯坦再次遭到自杀式恐怖袭击,12人死亡。现在初步查明,地铁爆炸案的两名“黑寡妇”,一个只有17岁,另一个也才28岁,还是一名教师。“黑寡妇”在俄文里被称作“自我献身的神圣斗士”。这些“黑寡妇”的共同之处是,她们的丈夫、父亲、兄弟或儿子在两次车臣战争中,或者是在俄军针对车臣的反恐行动中死去,这使她们心中充满了仇恨。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民族矛盾。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不只是在原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还遍及到全世界。不幸的是,对我们中国也有波及。建国60多年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问题在全世界是处理得最好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民族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特别是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的发生,给民族工作敲响了警钟。西藏和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藏独分子和疆独分子却妄想把它们从中国分割出去,搞什么大藏区、东突厥斯坦国,这都是民族分裂分子的野心,这种梦想当然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但他们的分裂活动和恐怖行动却给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带来灾难。为此,要更加看重民族工作,审慎应对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全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

民族团结,国家在上。当前,我们的民族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爱国情感与民族情感哪一个更重一些?有的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一代,思想上还很模糊。一项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调查显示,认为个人自豪感来自本民族的学生占83%,而认为自豪感来自祖国的只有17%。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这种观念一旦体现到行动上,在关键时刻他们想到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本民族的利益,这种民族意识如果无限上升的话,就会很容易滑入民族主义的深渊。因此,少数民族同胞以及做少数民族工作的同志应当牢固树立一个理念,那就是:民族大同,国家至上。各民族要团结统一,最终还是要实现中华一体。国家要摆在民族的前面,国家利益要放在民族利益的上面。要有民族意识,更要增强国家意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其次,爱国爱教,爱国在先。宗教指人对“神圣”或“神圣者”的信仰,反映出人的灵性世界和精神生活。宗教的历程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宗教的建构与人类社会有着复杂联系,宗教的存在对世界上大多数人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②卓新平:“宗教对社会的作用”,《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8年版,页3 3 1。目前全世界6 8亿人口中大约有80%的人信仰宗教,其中基督教20亿,伊斯兰教12亿,佛教30亿。另外20%不信教的人,主要是在中国。宗教有五大特征,或者说有五性:一是群众性,二是长期性,三是特殊复杂性,四是民族性,五是国际性。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前面的“三性”。宗教问题是一个执政党不可回避的问题。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就要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这是基础。同样,宗教界自身也有一个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以“爱国”两个字为最要。从历史上看,宗教有过伤国之痛。我国现在的五大宗教,除了道教是本土宗教以外,其余都是泊来品。有的宗教,比如天主教、基督教,过去被称为“洋教”。“洋教”这个名词曾经是伤过中国人感情的。19世纪中叶,天主教和基督教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不幸的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本来是传播福音的宗教却成为侵略者的工具。民国时期曾担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来佛是骑着白象来到中国的,耶稣基督却是骑在炮弹上飞过来的。”有位西方学者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说:“一切传教士都从鸦片战争和随着中国的失败而签订的诸条约和法令中,获得了利益和好处。”那时候的教民常常以入教作为护身符,作奸犯科,鱼肉百姓。而传教士贩卖鸦片,掠夺地产,横行乡里,作恶多端,还享受治外法权,中国人拿他们没办法,搞得民怨沸腾,“教案”频发。据统计,近代以来爆发的“教案”就多达600多起。再从现实来看,宗教还有渗透之祸。现在,境外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渗透可以说咄咄逼人,愈演愈烈。它有统一的指挥,把基督教的渗透作为国家行为,作为“一超独霸”的软实力支撑;它有内在的推力,美国社会有基督教热,他们甚至雄心勃勃利用宗教在全世界推行他们的价值观;它有有效的突破口,所谓维权,加上非政府组织(NGO)、家庭教会“三合一”;它有深入的抓手,搞所谓的“家庭聚会点”;它有可借的势头,借助我们现在处在变革期,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价值选择日益多样;它有可乘之机,那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它有方便的掩护,包括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它有近邻的攻势,比如韩国在东亚文化圈中扩大基督教势力等;它还有本身的特点,如便捷的传播方式、严密的传教网络、强大的组织能力、广泛的群众基础等。③叶小文:《宗教七日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 0 0 7年版,页1 8 4。也许还有我们有的同志的疏忽和怠慢。由于对方凌厉的攻势和我们自身的怠慢,近年来,宗教渗透事件时有发生。宗教渗透不是传教那么简单,而是要与我们执政党争夺群众基础,是一种价值观的侵略,用西方的价值观给人“洗脑”,是一种非常厉害的和平演变手段。我们一定要高度警觉,千万不能大意。一方面要坚决抵御渗透,另一方面,要在宗教界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宗教与爱国是不相冲突的。在旧中国,弘一大师曾发出“念佛不忘救国”的呐喊。在抗日救亡的时候,南岳各寺庙组建了“佛僧青年救亡团”,和尚到一线杀敌,周恩来为他们题写了“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八个字。宗教教义和经典中也有很多爱国主义的主张,比如佛教就有“报国土恩”。在新约里,耶稣就是一个爱国者。当他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时,看见自己国家那个城堡,想到它将被毁灭时,他就为它哀哭。我们说爱国爱教,爱国始终是放在前面的。应当看到,树立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做好宗教工作,抵御境外势力渗透的根本之计、长远之计。

第三,炎黄子孙,中华情深。中华情很深厚。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都是炎黄子孙。黄皮肤、黑眼睛的人都有那么一种浓厚的中华民族情结。邓小平曾说:“我们有几千万爱国侨胞在海外,他们都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又说:“我们欢迎海外的华侨、华人都回来走走。一是了解我们的国家,二是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参与,可以尽力。”应当说,我们独一无二的海外资源之所以成为优势,追根溯源在于他们对于大中华的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很重要。缺少这种认同感,很多事情就难办了。如果没有对祖国的认同,连“回来走走”可能都做不到,更谈不上为祖国建设“参与”和“尽力”。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对于巩固壮大统一战线,特别是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具有特殊意义。没有这面旗帜,就没有一个向心力。统一战线也就会失去凝聚力。有了这面旗帜,哪怕其他标准和要求低一点,对我们也是有利的。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曾经说过,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④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页984。总之,只有在统一战线树立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凝聚更多力量,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海内外各种资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的“力量之源”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是最广大群众融汇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的一种文化潮流,是一定时代的主体风貌。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的将近90年时间里,先后产生过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孟泰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这些精神都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而改革创新始终是时代精神的核心。革命战争年代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开放年代更不能没有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近30年来,作为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新的社会阶层的迅速崛起,就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相联。

新的社会阶层是时代的产物。30多年前,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而现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超过96%。非公有制经济已占GDP的65%左右,部分地区已经达到70%以上,在江浙沿海的某些地方,非公经济的比重甚至超过95%。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量70%至80%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近10年来,个体私营企业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近600万个,约占同期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3/4,成为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将近8000万人,他们掌握或者管理着10万亿元以上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和4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没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迅速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也不会出现数以千万计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以说,新的社会阶层本身就是时代精神催生出来的,它是时代的产物。

然而,新的社会阶层的形象并不完美。新的社会阶层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也不容忽视的是,在少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因此,新的社会阶层应当高扬时代精神。这既是从根本上解决形象问题的需要,更是实现“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的前提。时代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包含着民主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精神、诚信友爱精神、科学发展精神、和谐相处精神。在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时,要把这些时代精神贯穿进来。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讲民主法治,不搞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更不能做“黑老大”;讲公平正义,不要做那些拖欠工资、奴役员工的事;讲诚信友爱,不要欺行霸市;讲科学发展,顺应低碳潮流,共建“两型”社会;讲和谐相处,多参与慈善活动,多服务社会民生。更重要的是推动改革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成为铸造伟大时代的中坚力量,引导企业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

五、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广大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的“心灵之约”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八荣八耻”。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3月提出来的。起初主要是针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来提的,但它的适应对象决不止这些,它有普世性,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尤其应当成为广大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的“心灵之约”。

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成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根本道德准则。温家宝总理曾引用过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的一段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的确,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个道德定律,并且要对它有敬畏之心。当前正值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候出现的社会思想是形形色色的,人们的道德取向也是形形色色的。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一个引领文明道德风尚的标杆,要有一个鲜明而正确的道德定律。这个标杆和定律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因为这个荣辱观把是非、善恶、美丑分得清清楚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在社会主义荣辱观里说得明明白白。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也应当成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最根本的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塑造统一战线良好形象上起着核心作用。践行“荣”,摒弃“辱”,统一战线的形象才会更好、更优。当前,统一战线要在道德领域着重倡导五种风尚。要倡导遵纪守法的风尚,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继续保持统一战线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倡导服务人民的风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努力服务社会,改善民生。倡导崇尚科学的风尚,特别是非公制经济人士,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诚实守信的风尚,企业和个人都要诚实守信,坚持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具公信力。还要倡导艰苦奋斗的风尚。当前,统战工作线多面广,任务繁重,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谋事干事的激情,工作就会一落千丈,更谈不上争先创优。总之,树立了这些风尚,统一战线的形象才会有质的改变,统一战线的魅力才会大大增强。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动力。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在人。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必然推动统战工作的科学化发展。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要知荣知耻,自省自警,谋事干事,立言立行。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之一,他能成就千秋伟业,与其谦冲自牧的品格不无关系。《贞观政要》里记载了一段他的自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意思是,坐着没事的时候就反省一下自己,生怕老天爷会不称心,老百姓会不高兴。统战人要以此为镜,勤于反省,弄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使自己的行为始终定格在科学化的轨道,通过个人的成长促进统一战线的成长,在服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统一战线自身的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熊必军)

A8

A

1009-2293(2010)03-0014-06

*中共岳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价值体系民族
我们的民族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多元民族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