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鹤
河南长垣县中医院外科 长垣 453400
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符合人体生理解剖、切口无张力、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已普及开展。我院 2007-03~2009-01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急性嵌顿性疝,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 46中男 30例,女 16例,年龄 30~78岁。其中腹股沟斜疝 40例,直疝 6例。嵌顿时间为 1~18h,嵌顿内容物为小肠者 38例,大网膜者 18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症、习惯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患者 20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均给予急诊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斜切口,找到并打开疝囊,探查疝内容物,确认疝内容物无坏死后将其还纳。充分游离疝囊至内环口,封闭疝囊切口并将其完全内翻至腹腔内,再将网塞填入并固定在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上。将成型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展平后与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肌腱缝合固定数针,远端固定在超过耻骨结节缘 1~2cm的腱膜组织上。术中有渗出者可于切口内腹外斜肌腱膜下留置负压引流管。彻底止血,按生理解剖层次逐层缝合。术后切口沙袋加压 6~24h,继续应用抗生素 2~4d。
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 38~76m in,平均 56m in。本组患者均早期下床活动,无切口感染、排斥反应、缺血性睾丸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 3~5d,发生尿潴留 2例,经留置导尿管 1~2d后好转。术后疼痛 3例,给予止痛及理疗后好转。术后出现阴囊积液 1例,经抬高阴囊、局部热敷后好转。全组病例术后随访 1年,无有明显异物感,无复发病例。
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见于中老年人,一经确诊应急诊手术。如果不及时治疗,嵌顿的疝内容物可发生坏死,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应积极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纠正缺水及电解质紊乱等。
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既往多采用传统的单纯疝修补手术方法,即应用已有缺陷的邻近组织修补后壁,此种疝修补术后复发率高[1],而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缝合,是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的不同组织间的强行缝合,张力比较大,不符合外科手术缝合原则,并且修补术后有大量线结存留,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另外,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常伴有局部组织水肿,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比较高。无张力疝修补术缝合时可以使正常解剖层次在同一位置上对合,克服了传统手术对正常解剖结构的干扰,且在无张力情况下对合,符合机体的生理,各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所采用的材料为聚丙烯单丝编制,组织相容性良好,中性白细胞可以自由穿过,有较好的抗感染能力,术后伤口不易发生感染。有报道称,术后 48h局部中性粒细胞数、C-反应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和血清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表明网片可以使血小板、溶酶体、凝血酶的活性激活,促使白细胞趋化和吞噬作用明显增强。网片的表面相对粗糙及空间相对宽大,促成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进入补片并且几分钟内就可与组织黏合固定,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为争取一期修补嵌顿性腹股沟疝提供了基础。理想的疝修补手术要求达到的效果是修补手术所需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防止修补区域原发疝的腹股沟底部再形成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上述要求。
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腹股沟疝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而且在腹股沟嵌顿疝的急诊手术中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该手术方法仍存在阴囊积液、严重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体会以下方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积极治疗所有可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原发疾病。(2)积极的术前准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要准确判断肠管的生命情况,对于有肠管坏死或局部有明显感染的患者不宜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要严格无菌操作,术野止血彻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剥离。手术时必须将疝囊游离至内环口处并彻底止血。网塞必须填塞到位并固定在内环口周围的腹横筋膜上。补片必须展平并牢固固定在腹横筋膜上,远端固定在超过耻骨结节 1~2cm的腱膜组织上[2]。
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其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拓宽了手术适应证的范围,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或)伴有其他原发病而不能耐受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该术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安全可行、疗效可靠,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可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1]曾显斌,任少平.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425-426.
[2]宫万霞.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09,28(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