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秋莲
河南扶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扶沟 461300
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腹腔干扰少、术后疼痛轻、肛门排气早、手术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07-01~2009-01,我院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87例,效果满意,患者普遍反应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 87例,年龄 32~68岁,平均 49.3岁。子宫肌瘤 68例,功能性子宫出血 12例,子宫腺肌症 7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87例,1例中转开腹手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对要接受手术的病人,无疑是一种较严峻的心理考验,特别是对行器官切除术的患者来说更是一种挑战[1]。心理护理应贯穿于病人整个住院过程。由于腹腔镜和阴式子宫切除术相对于开腹手术开展时间短,病人对新技术缺乏了解,术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麻醉方法、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手术的优缺点和转为开腹手术的可能性,正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个性化的施护,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取得病人、家属的理解和合作。本组患者 1例表现为术前痛哭,1例术前准备完善后拒绝进手术室,护士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沟通后,患者顺利配合手术。
1.2.2 术前准备:(1)配合医生做好各项辅助检查,以了解病人各项指标及有无手术禁忌证。(2)术前 3d碘伏纱布阴道擦洗。(3)术前 1d备皮、皮试,抽血样,为交叉配血备用。(4)术前 1d晚开始流质,术前晚及手术当日晨清洁灌肠。术前 12h禁食,术前 8h禁水。手术前 1d开始静滴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
1.2.3 术前宣教:指导病人有效咳嗽技巧,练习床上大小便,减少术后排尿和排便困难。
1.2.4 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术后去枕平卧 6h,如全麻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全麻患者应用心电监护,硬膜外麻醉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30min,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并调节好氧流量。(2)活动与休息:阴式子宫切除术属微创手术,指导患者早期活动,于术后 6h开始进行,帮助患者进行被动的活动,如下肢的屈伸、翻身、拍背、深呼吸等床上动作,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促进肠蠕动,同时预防压疮。因阴道手术患者留置尿管,影响下床活动,要鼓励她们增加床上活动量,一旦拔出尿管,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本组病例未发生肺部感染、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3)饮食护理:术后第 1天进流质,少食多餐,禁食甜食及牛奶,以免引起腹胀及腹痛,根据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进食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4)会阴伤口及阴道残端护理:严密观察阴道有无出血、阴道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会阴护理 2次/d,用碘伏纱布擦拭,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残端换药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本组1例阴道残端感染,经局部处理后症状有效控制,住院 10d出院。(5)留置尿管护理:注意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色、尿量,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 2次/d。禁止传统的针筒冲洗法冲洗[2]。术中如未发生泌尿系统损伤,应尽早拔出尿管。本组中 1例因泌尿系统损伤,第 5天拔出尿管,余 85例均在术后第 1~2天拔出尿管。指导患者多饮水,注意拔出尿管后能否自行排尿,防止尿潴留发生。引起尿潴留的原因很多,有麻醉、手术、创伤、个体差异、心理等因素[3],应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本组没有 1例尿道感染和尿潴留发生。(6)排便的护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发生。便秘不仅影响术后切口愈合,而且因用力排便,导致伤口裂开出血。本组患者第 2天开始服用少量番泻叶或蜂蜜,无 1例便秘发生。(7)出院指导:给予饮食知识指导,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不易久站、提重物,尤其是不易做下蹲和上举动作,即使在家中看电视,也要避免久坐。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术后 1个月、3个月来医院复查,如有盆腔不适、会阴不正常的出血及分泌物应及时就诊。
本组 87例中 1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余 85例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随访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5±1.5)d。
应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是近年来妇科开展的微创项目之一。通过对 87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前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认真仔细的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管道及会阴部的护理、床旁宣教等,使患者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1]蔡英如,陈月华.阴式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5,13(4):212.
[2]周俊峰.子宫癌根治术后预防泌尿道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2):920.
[3]阮耐娟.老年阴式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