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对于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启示

2010-08-15 00:54:11唐建军
关键词:平衡态教学研究阈值

唐建军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耗散结构理论对于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启示

唐建军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1)

耗散结构理论;中国翻译教学定量研究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缺乏以思想的实证主义形式出现的科学技术指导,定量研究的成果是少之又少。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必须走一条科学论证、整合创新、中西会通的道路,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引进耗散结构理论来指导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不仅有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关于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争旷日持久,莫衷一是。但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离不开科学主义和语言哲学的指导,必须走一条科学论证、整合创新、中西会通的道路,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前进。目前我国大部分翻译教学受到解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缺乏以思想的实证主义形式出现的科学技术指导,定量研究是少之又少。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引进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已成为当务之急,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正好为我们对于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一 耗散结构理论简述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里高津,通过对非平衡系统的长期研究,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自组织理论。这一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在外部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阀值时,则可能从混杂无序的状态,转变成一种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有序结构,称之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是一门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稳定和演变规律的科学,它探讨一个系统在何种条件下才能够从无序走向有序,并出现一种新的、稳定的、内部充满活力的结构。它不仅为揭示自然现象之谜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探索复杂社会现象的运动变化规律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科学工具。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称耗散结构理论“很好地代表了下一次的科学革命,因为他们的工作不仅与自然,而且甚至与社会本身开始了新的对话。”这个理论“可以作为当今科学的历史性转折的一个标志,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不能忽略的标志”。在这种意义上来讲,耗散结构理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对于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二 耗散结构理论对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四点启示

1 坚持开放性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是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和前提,一个系统要想形成并保持有序的结构状态,必须不断从外部环境引入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负熵流,并不断排出其“代谢”产物。中国翻译教学目前存在几大弊端:五花八门的教育思想实际上是舶来品,造成了翻译教学秩序的极度混乱,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过分强调全国一盘棋,夸大教学大纲的指导规范作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千篇一律;重翻译理论的介绍,轻翻译实践的教学;重课堂内知识灌输,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引导。这种大一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忽略的是各具特色、个性张扬,思路不够宽阔、方式不够灵活,这种不断强化的正熵流,会加剧系统的封闭状况,导致中国翻译教学工作呈现无序状态。关于中国翻译教学的无序状态,穆雷教授做了比较系统的评述和总结。他在《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一文中回顾了中国翻译教学的历史,反映了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目标。从系统的观点上看,中国翻译教学系统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处在不断地和外界发生作用、不断地输入输出的动态开放状态下;从文化的意义上来看,中国翻译教学是最应该与国际同步发展的领域,中国翻译教学的国际化应功居首位。鉴于其学科本身的特性,强调翻译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扩大开放、引入负熵、建立耗散结构,不仅是翻译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翻译教学的必然选择。

开放性是任何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和本质属性。只有在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不断交换的过程中,系统才能维持有序生存和发展。社会发展无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活动过程,它也只有处在开放性状态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翻译教学系统必须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时空等几个方面的开放性入手,着手解决翻译教学中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费力无成效的尴尬局面。近年来不少翻译教学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唤思想的解放,通过思想的解放来推进和深化翻译教学各方面的改革。因为文化的多元化,翻译教学界各位名家之间的声音也不尽相同。“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尽管也属正常,但恰恰说明了改革思想的匮乏,就是缺乏那种切实能够解释中国翻译教学现实、改造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想,可以说现在翻译教学界很多人并没有理解思想解放的真正意义。这样看来,中国新时期翻译教学研究,关键在于解放思想,继续开放观念、开放视野、开放思想、开放机制,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恪守非平衡态原则促进翻译教学理论创新

在普利高津的视野里,系统状态有平衡和非平衡两类。平衡态是指构成系统的部分、要素在物质、能量或信息分布上的均匀、无差异状态,这种状态在结构上是最无序的,也是无活力的。非平衡态则是有差异、分布不均匀的。“在所有层次上……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远离平衡态是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的最有利条件。平衡和稳定与封闭系统紧密相联,其导向是系统的、混乱无序的“死寂”状态。所谓教学平衡态,是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在较为封闭的教学系统中业已形成或约定俗成、处于表面平衡状态的各种教学规范。这种表面平衡状态具有许多缺陷。教学平衡态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延缓了教学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进程。因此,中国翻译教学突显活力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远离平衡、改革创新实现,鼓励新方法、新思路、新理论的探索,从平衡态到不平衡态,再到新的不平衡态的动态发展。

远离翻译教学的平衡态,必须进行翻译教学的理论创新。在目前的条件来看,应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一个大的方向。首先要解放学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二是要解放教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扮演“促进者”、“咨询者”和“信息源”三重角色,以一个平等、互助、合作者的方式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三是把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科学设计教学流程,优化教学内容。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和改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五是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扩大第二、三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六是大力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建立“网上翻译课堂”,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互动,使教师教学由教导变引导,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大量事实表明,翻译教学引入负熵越多,开放力度越大,引进的教育思想越先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对话和沟通,形成了一种有序的、持续发展的状态。反之,翻译教学就不能进步,不能发展,就不能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

3 强化非线性作用原则提供翻译教学改革动力

普里高津认为,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是新的有序结构形成并得以保持的内在根据。所谓非线性作用,就是指不具备均匀性和叠加性的作用。系统要形成新结构,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既不能是各自孤立的,也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只有它们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才能产生复杂的相干效应和协同动作,进而形成区别于原有系统结构的新的有序结构。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社会系统本质上是非线性的。中国翻译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普遍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作用机制,通过强化非线性作用原则,为我们翻译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翻译教学系统的各项工作中,无不渗透着浓郁的心理、情感、智力等精神因素,不论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其组成要素之间都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传统的教学体系表现为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线性关系。教学管理是以管理层为中心的教管关系,实行的是行政型教学运行模式。教学组织是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线性关系。可见,翻译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而应提倡师生的多向互动,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

对于翻译教学这类复杂系统来说,翻译教学过程看成是具有无限多样性、曲折性、丰富性和奇异性、由大量非线性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性大系统。系统内存在的由非线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相互效应、分岔效应和临界效应是系统存在和进化的重要条件,它决定了系统发展的方式、速度与方向。传统的翻译教学将学生受教过程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可以由外力推动的线性系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认知和自身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个体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个性结构内部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因此,应以非线性的观点看待学生接受翻译教学的过程。翻译教学的变革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促进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享资源,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自我变革和自我创新的源动力。

4 坚持有效性涨落原则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随机涨落达到或超过一定阈值,通过非线性的相干作用和连锁效应,将导致系统发生突变,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相反,新的系统要想保持自身,就必须将系统的涨落控制在一定阈值(即临界度)以内,否则,有序结构将会转化为无序结构。换句话说,涨落可使系统形成新的结构,也可使结构遭到破坏。在我国,中国翻译教学提倡科学的实证研究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但依然困难重重,没有突破性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翻译教学的本质内涵缺少深刻的认识,围绕翻译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还不够深入,对翻译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够广泛,导致缺少适时适度的有效性涨落。要谋求涨落的强度,促进适度涨落。必须创造使“小涨落加强”的正反馈条件,形成全体教师主动探索和广大学生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不断促进涨落强度的增加。

普利高津的阈值(即临界度)概念对于我们翻译教学实证研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目前中国翻译教学的研究水平和研究队伍的条件限制,目前我们还不可能达到对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定量的科学分析。下面仅以翻译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为例来探讨阈值(即临界度)概念的应用。众所周知,翻译教学的改革,首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而这恰恰是中国翻译教学中最应该进行定量分析的内容。我们要想检验翻译教学中的理论假设,就必须对翻译教学中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这里就必须采用以整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的收集方法、数据的统计方法。研究者实现明确分析翻译教学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和意义,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作出理论假设,联结可以和许多变量相连,从中你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翻译教学科学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的阈值(即临界度)研究可以使评价标准更精确化和科学化,在翻译教学科学评价实践中我们可以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变量之中,不再被各个评价因子中复杂的数据所困惑,特别是对于受人文科学训练的教师来说,可以直接选取不同的阈值(即临界度),通过对阈值(即临界度)的控制和调节,使翻译教学的目的更清晰,针对性更强,控制更合理,效果更显著,一切用科学的数据说话,即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三大原则,又符合中国翻译教学的现实情况。值得我们特别警惕的是,根据阈值(即临界度)的概念,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我们完全无法承受的判断:虽然中国翻译教学体系看上去具有多样化,但各个翻译教学机构受困于全国一盘棋的教学大纲,执行的策略都惊人地相似2豹脖这意味着,一旦整个体系达到阈值(即临界度),所有机构都很容易倒闭,从中国俄语翻译教学的惨痛教训可窥一斑,足以借鉴。这样说来引进耗散结构理论来指导翻译教学的实证研究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不可不谓之意义重大。

[1] [比]伊·普里高津1耗散结构理论[M]1沈小峰等译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2101

[2] [比]伊·普里高津1从混沌到有序[M]1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230

[3] 黄润生1混沌及其应用[M]1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1

[4] 陈颖健,(日)日比野省三1跨世纪的思维方式:打破现状思维的七项原则[M]1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1

[5] 魏诺1非线性科学基础与应用[M]1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

[6] 郑金洲1教育文化学[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

[7] 于枫1耗散结构理论与改革开放[J]1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1

[8] 唐建军1浅析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1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211

The In sp ira tion of D issipa te Structure Theory on Ch inese Tran sla tion Teach ing Research

TANG Jian2j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Wuhan Un iversity,Wuhan Hubei430071,China)

Dissipate Structure Theory;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quantitative research

Chinese translation teaching resaerch is lack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struction in the form of ide2 aistic positivism,and there are also very few quantitative research fruits1Under the globalvisualfield Chinese trans2 lation teaching research mustfollow a route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blen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o as to make a more scientific,systematic and internationalized development1From this sign ifi2 cance,it is notonly necessary butvery urgent to introduce Dissipate Structure Theory to instruct the positivistic re2 search in translation teaching1

H 31913

A

167322804(2010)0320168203

2009206201

猜你喜欢
平衡态教学研究阈值
初析固体物理学中平衡态的热力学条件
初析固体物理学中平衡态的热力学条件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河北遥感(2017年2期)2017-08-07 14:49:00
室内表面平均氡析出率阈值探讨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三态”模型:化学平衡移动教学有效的教学思维模型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