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2010-08-15 00:49李丹丹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信息

李丹丹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李丹丹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迅猛发展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在阐述互联网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剖析了网络给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以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困境,指出了加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奇迹,作为一种在高科技社会里认识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改变着人们以往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往与思维方式,并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的变革进程。高等学校是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社会的网络化发展的前沿。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了网络世界,上网已成为高校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生活方式,由此不可忽视网络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感、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极其复杂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网络的特性决定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的特性分析

网络世界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把电脑与现代技术结合而创立的赛博空间,在这个空间,既不是“实存”的物理世界,也不是纯粹的意识或幻觉,同时它也不是虚无或虚假的,网络世界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特殊的空间形态,虚拟性是其本质特征,它是对现实的模拟补充也是对现实的超越,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做到甚至根本做不到的,在网络世界中能够梦想成真。

网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这取决于其内在的特性。德国作家尼古拉斯•鲍恩用一句话高度概括了网络的独特个性:“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或别的什么人能够拒绝或想拒绝这个电子文明世界里的怪物。她新奇的自由性、便利性和挑战性,掩盖了她潜在的强暴性和危险。” 人们已经对网络做出了多维分析,总观起来,其主要特性为:

1.广泛性。网络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如电子购物、电子商业、电子教室、电子论坛、电子会议等网络应用皆已出现。迄今为止,没有什么能像网络一样神通广大,兼容并包,其囊括范围之广,可谓是一个人人可以各尽所好的自由平台。网络的广泛性主要表现为它的自由性。人们在网络中的生活、学习、工作,其自由度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无政府”、“个人至上”、“绝对自由”等口号充斥着网络社会,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选择、下载和发布信息,从而摆脱了传统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

2.虚拟性。“虚拟”是数字化表达方式的总称,虚拟即数字化、符号化。网络把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移入了以电脑为基础的虚拟空间,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这种虚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拟身份。网络中,一个行为者所选择和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特征,构成了一个人在网络社会中建立的身份,一组代码或角色符号便成了身份的维持物。个人在性别、年龄、身份等方面的差别被电子信号所湮没,形成了网络世界独有的规范和准则。二是虚拟共同体和虚拟社区。网络上,网民之间可以形成某种社团或组织,这种虚拟社团形式多样,组成多面, 范围也几乎不受限制。同时,网上一些展现个人主页的电子空间,可形成以虚拟身份创立的电子公共区域。网络的虚拟性使人的个体性、独立性更为突出,也导致数字化人的出现,容易造成青年大学生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3.交互性。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交互性是网络最相似于真实环境之处。每一个上网的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传统媒体中的所谓传播者和受传者,在此已不可区分,信息的单向传递已被信息的双向和多向交流所替代。交互性是网络人际交流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E-mail(电子邮件)是最为常用的交流方式,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时间收发信件。BBS(电子布告栏系统)和论坛,允许人们随时访问并予以反馈,人们可以相互在电子白板上交流对某个问题的看法。ICR (Internet Relay Chatting,在线聊天系统)和 ICQ这样的适时互动的交流工具,允许人们在虚拟的空间中同步交流。

4.快捷性。与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传输量大、发布灵活及时等特点,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把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按每个人的需要,第一时间给予提供,让你随时可以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大事。同时,信息的反馈也非常迅速,网民在浏览信息后就可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同世界各个角落的网民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便知天下事。

5.共享性。网络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信息就在指尖,作为信息主体的人需要什么信息,全在于他手中的鼠标点向哪个按钮,网上的一切资源都是共享的。

6.开放性。网络是一个空前开放的系统,它以个人电脑、异步传输和交互式沟通为基础,采用世界通行的标准和“网络语言”。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与共享,跨越了时空的距离,整个世界成了地球村,没有国界,没有统一的管理者,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中心,没有上下级关系,人们可以不受限制交往,所有的用户均以多边形式实现链接,由此,各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的冲撞与融合也成为可能和必须面对的事实。

此外,网络还具有平等性、趣味性、兼容性等特点,同时互联网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又决定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中会存在不少问题。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帮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动员人们满怀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其目标不仅在于使人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而且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智育、体育、美育一起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把党和国家对年轻一代政治、思想、法纪、道德和心理方面的规范或要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使之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特网发明者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然而,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与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并存,它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

网络是创新的产物,其创新形式使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知过程,在交互式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参与者能认知、感觉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对疑惑的问题认识得更为深入。相对而言,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面性的特点,静态内容层多,相对狭窄,具有较强针对性,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趋同性,教育者可以根据规定的培养目标方案选择相关教育内容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而进入网络时代,面对广阔开放的信息,大学生们目不暇接,是非难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同时,因网络的超信息量和信息本身固有的本质,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学含量,其政治性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中,并且是客观的和可选择的,在网络社会,由于大学生的自主性空前提高,从而使其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二、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机遇

众所周知,互联网作为一种以数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传播媒体,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其与生俱来的各种特性,使得利用网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网络也将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和全新的拓展。

(一)网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为开展思想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这是书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网络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其它传输手段的所有优点,它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传输声音和动画。今天,各个国家的政府、组织、商业和文化教育结构等都在因特网上有自己的网址和主页,个人也可以方便地建立自己的主页,这些信息可以最快捷被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尽情浏览。通过网络,受教育者能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校内外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娱乐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二)网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功能越来越强大,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现实虚拟、游戏娱乐、电子商场等功能广泛运用。因特网的综合宣传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学校教育的主、客体不再局限于老师和学生之间,教育者可以通过BBS、E-mail以及制作网上主页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把教育内容传输给学生。

(三)网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更高,效果更佳

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因特网已成为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同时,也是我们把握和了解国际动态的新渠道。及时迅速的信息传递,良好的交互界面,加之多媒体技术融合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动感十足的方式,学生可以同时与多个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更能轻松地接受教育。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多取决于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量。通过网络,教育者可以收集到学生们的建议及其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真实的思想动态,能及时地审查、分析、判断、占据信息至高点,并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纳入正确轨道,这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网络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更广阔

网络是开放的、自由的,它不再有地域上的界限。交互式远程教育为高校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高校“围墙”概念将逐步消失,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立体式教育空间。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讨论。同时,网络也使得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家长可随时查询学生在学校的政治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学校也可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再加上,电脑的普及为社会各界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便,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

(五)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网络是创新的产物,网络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为了适应网络的变化,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改变多年以来朴素的、传统的、经验式的教育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必须善于借助网络技术的先天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手段和新阵地。

[1] 程乐华. 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M].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 李玉华,卢黎歌,等. 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网络心理现象透视[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人民出版社,1972.

[4] 「美」Patricia Wallace. 互联网心理学[M]. 谢影,苟建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5] 唐•泰普斯科特. 数字化成长[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 祝智庭. 信息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谢海光. 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G41

A

1008-7427(2010)09-0048-02

2010-07-14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