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霞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的探析
曾春霞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社会公共道德是要求全体公民一致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高文化的社会群体,但在他们身上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 ;缺失
在当代社会,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标志。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使命。
大学是象牙之塔,它象征着智慧和文明。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一角色赋予了他们特有的文明属性。并且大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而且事关国家发展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公德缺失、道德错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些同学利用书刊或其他物品抢占座位,人不在阅览室而书却“占着”位置,使得一些后来者只能“望座兴叹”,有的同学在阅览室刚开门就把东西放在阅览桌上,人却赶去上课,这种抢占座位的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正常的阅览秩序;有些学生经常把早点或零食带进教室和图书馆,吃完后将塑料袋、便当盒、果皮等随意乱扔;随地吐痰、乱抛卫生纸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校园内的空气,有损人们的健康;有些同学将阅后不借的书刊随意归架,甚至有在图书上乱涂乱画的现象,影响他人的利用;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部分同学心存侥幸,总想通过作弊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这些发生在高校校园里是多么的不和谐,值得我们德育工作者深思。
1.社会公德意识不强
所谓公德意识,就是公民在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中自愿并主动地履行和遵守社会公德的理念和情感。公德意识的有无与强弱,既直接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集中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首先表现在校园公德,在校园公共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部分学生对社会公德规范在思想认识上不重视,在行动遵守上不自觉。
对已有的公共规则,如果认为给自己的行为带来一定的不便的话,有些人就会把它视为对自己的不必要的约束,从而不愿意自觉遵守。这样一来,本来是约束所有人的规则最后却可能成为只约束自觉遵守公德的人的规则。
2.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公德出现一定的滑坡与缺失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处在改革时期,生产关系处在发展完善时期,原有的社会公德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完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很好地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和遵从。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一定时期出现社会公德规范的部分“真空”,进而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社会公德的某些缺失现象。同时由市场经济特性所诱发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以及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造成严重的冲击。
3.虚拟网络的冲击
互联网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感染力合穿透力强的优势,以其生动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的特色,构成了一个强大的视听系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强的诱导性,一些平庸的甚至是低级趣味的文化作品和信息时刻冲击着大学生们本不坚固的道德防线和心理防线,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强大攻势,导致部分学生既不会拒绝,也不会选择,使一些控制力较弱的学生迷失自我,把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和生活费方式当成自己追求的目标。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守公德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
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
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大部分是在高校这个环境中产生、发展乃至巩固的,因此高校的公民道德氛围对于大学生相应道德的形成则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就必须开展适当的积极向上的公民道德活动,给大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历练、践行公民道德的环境。这里说的道德环境的营造,不仅包括开展公民道德活动,而且包括增加相关德育课程的实践性教育内容,校方对于道德氛围的营造也要采取更加实质性的措施,为建设和谐校园做长远准备。
再次,建立个人公德管理机制,为公德建档
当前社会之所以存在大量公德缺失行为,主要因为公德缺失者没有得到相应有的惩罚。因此制定和完善社会公德新体系,建立公德缺失惩罚机制,对缺失行为进行惩治。同样,在高校要建立学生个人公德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公德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指导。促进学生在校养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带动整个社会公德理念的提升与氛围的营造。
最后,加强公德的内在修养,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外部的环境、制度、教育的确能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的培养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大学生内在的修养做起,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要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形成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必须从认知水平入手,认知达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就是要践行自身的道德观,做到知行合一。自觉遵守公德应该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信念,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1] 丁毅.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
[2] 蒋伟杰. 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3).
[3] 毛晓兰.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04) .
G41
A
1008-7427(2010)02-0040-01
200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