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理论依据

2010-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俱乐部课外体育

庄 静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湖北 武汉 430064)

浅谈发展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理论依据

庄 静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湖北 武汉 430064)

课外体育俱乐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满足在校学生健身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发展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理论依据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依据

1.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新形式

1995年6月我国颁布推行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中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创办就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具体方案措施,针对性强,它目标明确地贯彻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计划的方针政策。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突破了高校体育课程的限制,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以终身体育为主线,让大学生在系统接受体育教育过程中养成的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我国有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数以亿计的在校学生,由于青少年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我国群众体育运动发展的水平。大学生的年龄在17~23岁,身心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因此,抓好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他们以健康的体魄走上工作岗位,而且还会将良好的锻炼习惯和运动实践能力带到社会群体中去,成为群众体育运动的动力,推动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普通高校在改革探索中,学习国外俱乐部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其它类型体育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地域上来看,实行俱乐部的高校多集中在广东、深圳、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大学等高校多年来实行体育教学俱乐部。湖北省内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出现了较有特色的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已初现倪端。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体育观,促进了学生相互交往,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学生自身的健身意识仍然十分淡薄;俱乐部活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缺乏时代特色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高校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认识不足,场地、器材得不到保障及经费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体育教学。

2.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符合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更新传统的体育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育观,明确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各个高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课外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基层组织,从教学上看,它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上的不足,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才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学生受到的影响程度上来讲,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有效地利用了高校体育资源,带动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创建符合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3.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一种新的社会基层组织,它的发展壮大要求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做保障,但是目前人们还是用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来看待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对体育俱乐部只是单纯的形式上的认识和接纳,而实质内容较少。

在该领域的研究方面,专门研究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文献很少,关于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对策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且仅有的研究仅停留在对课外体育俱乐部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对其内在的本质及其规律缺乏必要的理性分析,说服力不强。有些学者在谈及借鉴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经验时,没有很好地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移植职业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经验、管理及方法时,没有搞好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掌握体育技能,开展体育社交活动,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面向21世纪体育教育的特点,既要满足大学生现实身心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需要,还要满足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体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体育教育结构,体现体育教育的“时代性”、“时尚性”、“永恒性”、“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因此,必须认真研究高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高校体育改革的有效方法。

4.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实行的是两年制普修,即在一、二年级进行体育教学,三、四年级则是放任自流。据调查,业余时间自觉自愿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只占1/5左右,而把大量时间花在睡觉、谈恋爱和看电影等其它娱乐活动中,对其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这就给许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带来困难,使终身体育成为一句空话。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已经得到众多学生的认可,多数大学生们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是非常有兴趣的。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目的明确,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很高,这为我们在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俱乐部有效的开展活动,增强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对体育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1] 韩勇. 我国体育俱乐部研究状况综述[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

[2] 邹师,等.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

[3] 王勇,等.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3.

G8

A

1008-7427(2010)06-0152-01

2010-03-21

猜你喜欢
俱乐部课外体育
小满课外班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