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芳香
(南华大学 后勤管理处,湖南 衡阳 421001)
人事工作应注重人的心理与心理调节
蒋芳香
(南华大学 后勤管理处,湖南 衡阳 42100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事工作是专门针对人所开展的管理工作,人的心理与心理调节工作是做好人事工作的基础。本文从人的心理和行为关系出发,阐述了心理调节对做好人事管理工作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人事工作;心理调节
心理学科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心理是脑的机能,并不等于说脑本身就可以产生心理。人的心理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其一,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人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主观世界(知识、经验、思想、观点等),和不同的心理状态与特征(动机和需要、兴趣和爱好、理想和信念、情感和意志、气质和性格以及能力等)。反过来,这些心理内容、状态和特点又影响和调节主体对现实的反映,从而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主观性特点。
其二,人的心理活动(即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人不象动物那样消极被动地去适应环境,仅仅满足生物本能的需要。人能够积极地改造现实,人在从事某种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之前,以具有一定的心理水平,有主观映象、知识经验;有动机、需要、愿望;有自觉的活动目的,行动计划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再加上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思想品质等,因而推动人们在物质生产、科学技术、文化精神生活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果。
其三,人的心理也正是在变革现实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参与社会活动与实践的领域及层次不同,使人在心理方面的差异也不同。
其四,人的心理具有社会性和自我意识的特点。人的心理的社会性,表现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共同特性(语言、劳动、抽象思维、社会交往)方面,也表现为人与人相区别的个性方面。每个人不是抽象的实体,而是具有活生生的个性特点的个人。而自我意识是社会性特点的具体表现。说明人本身不仅是客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人既能认识客观世界,也能认识主体自身。
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都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劳动关系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一些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的变革,如养老、医疗、住房等等,无不与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发生着强烈撞击,从而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失衡。据本人多年从事人事工作的观察、分析,这种心理失衡主要有以下类型:
其一是观念失衡。随着改革开放,许许多多的新观念、新思潮不断涌现,强烈地震荡和冲击着人们头脑中业已固化的传统观念,有些事物甚至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发生了严重的错位,这种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差距,使人们早已静止的思维模式失去了依托,从而产生了观念上的失衡。
其二是利益失衡型。改革越深入对人们的促动就越大,往往是人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又不愿意舍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实惠”,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工致分配制度以及养老制度等方面。然而,改革的利剑所指,正是要解决这一类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它将打破人们在社会经济利益上的所谓“均衡”观念,使人们感到怅然若失,从而导致了心理上的失衡。
其三是运作不当失衡型。改革是一项极其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面对的是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改革的进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具体到一个单位其改革举措与外部的政策不配套,出台时机不当等,凡此种种都有可能在职工中产生心理失衡,把某一局部上的偏差引申到全局,进而在潜意识中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
其一,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引导职工提高认识,以求得观念上的转变。
在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心理失衡是由于观念因素而引发的。做心理调适工作就是要从观念的转变入手,积极教育广大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地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式,改变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抵制新生事物的惰性精神状态,坚定地树立起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和岗位与人才的竞争意识,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改革是全社会的事。在一个单位,也就是全体职工的事。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医疗、养老等制度又是改革中最敏感的事情,它既要群众参与变革,又要群众理解变革,支持变革。
其二,加强引导工作的艺术性,取得主体与客体的和协。
1.心理调节工作即要态度诚恳,又要情感炽热,还要春风化雨。既要阐明前途的光明,又要认清道路的艰难,还要充分肯定职工为改革所付出的代价。在倡导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温暖和煦的氛围中,促进人的灵魂的升华。
2.心理调节工作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说服人,教育人,激励人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要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以情感的力量打动人,以人格的力量感化人。
3.心理调节工作要善于疏导,对群众中聚集的各种各类的不满情绪,予以“散化”,创造条件,尽量满足群众自我心理调节的需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进而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入。
其三,换位思考,以求心理相容。
人事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充分掌握好政策,法规制度的本质,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宜的心理调节工作,理清所面对的每一个人的思想活动的脉络,运用换位思考法,置自己于对方的角度,把握换位后的第一感觉,拉近双方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差距,找到进行思想工作的切入点。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的精神实质全面贯彻于人事工作之中,诚心关心人,真心支持人,细心理解人,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全面地把握职工的思想脉络,灵活有效地运用心理调节的手段,改善群众的心理状态。要充分认识到改革中出现新问题,只能用深入改革来解决,心理调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深入研究的。
[1] 张金洲,张韶东,王李平. 关于高校实施人才战略的几点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
[2] 尤春卉. 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师,2005,1.
C970.4
A
1008-7427(2010)06-0069-01
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