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论视觉文化视角下的网络课程设计开发
王 宁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视觉信息为主要外在表现形态的视觉文化己日渐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形态。就教育领域而言,视觉文化可以理解为视觉化的教学媒体所呈现的信息,或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形成的对信息的视觉化处理、加工、创作能力。视觉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来,教育技术工作者开始注重视觉资源在教学中作用。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研究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将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种全新的感受,将会创造出更好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视觉文化;网络课程;设计开发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图像成为当代的日常生活资源,信息、知识、艺术乃至生活愈来愈的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电影等非印刷媒体来获得信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如虎添翼,纯文字信息在网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人们的视线更多地为精致的图片、小巧的网络动画、流媒体格式的网络视频所吸引。以视觉信息为主要外在表现形态的视觉文化己日渐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形态。有人称这是一个“读图时代”,视觉超越文字的图像阅读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视觉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准确理解和创作形象信息的一种习得技能。就教育领域而言,视觉文化可以理解为视觉化的教学媒体所呈现的信息,或是为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形成的对信息的视觉化处理、加工、创作能力。
“视觉文化”这一新名词的出现,既标志着当前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走向综合开放的趋势,也隐喻着视觉教育和视觉媒体艺术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宽,同时还提示着教育技术工作者将面临新的理论与实践的挑战。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在如今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各个高校都很重视网络课程的建设。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随之涌现出大量的网络课程,其中不乏很多精品,但也有不少网络课程还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制作粗糙、交互功能欠缺,没有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从视觉文化的视角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大问题:
1.设计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缺乏完美融合
现在,在设计开发网络课程时往往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过度追求网页页面设计的美观化,出现了花哨的页面、复杂的导航、表意不明的按钮等问题;二是过度追求制作技术的高端化,出现了操作复杂的动画、与教学内容不匹配的媒体设计、系统不兼容等问题。网络课程是依靠网络、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可视化课程,因此网络课程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本身进行有机结合,让现代教育媒体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2.教材多媒体化的设计能力不足
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是以超文本及超媒体形式制作完成的,以网页、单元方式呈现、利用多媒体或虚拟现实等技术,让学习者获得学习经验,并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有些网络课程依旧把传统教材搬到网上,知识内容和结构都没有发生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依然以文字为主,按章节顺序逐一讲述,即使有些内容配了图片、图表,但也缺乏结合课程特征和多媒体特性的精心设计,体现出对教材内容多媒体化的设计能力不足。这样的网络课程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厌学情绪,而且也无法体现出网络课程、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3.多元教育价值和人文关怀功能薄弱
教育实践不应该只讲教学效率,更应该体现育人价值,实现人文关怀。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者学习的功利性和网络学习的孤独感应该引起重视。而很多网络课程恰恰忽视了这些,往往只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习者的人文关怀。师生之间交流不足、交互讨论流于形式、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对学习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网络课程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而且还容易使学习者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团队协作能力。
网络课程是基于 web的课程,它能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和多重刺激,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交互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能仿真生产虚拟现实世界,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使学习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动手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在学习研究中表明,人们学习时,通过知识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在网络课程中视觉材料占据了极大地比重,视觉符号及表征编码的形象直观性和生动娱乐性在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中不可缺少。将视觉文化理念应用到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教学活动中来,培养视觉素养,开发丰富多样、新颖美好、有利于国民素质发展的学习资源,为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带来新的启迪。
1.培养艺技结合的理念
网络课程制作合乎美的规律性,并给学生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这也是开发人员的重要职责。就教育者来说,成功地将美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之中,能使创造冲动得到满足;对学生而言,融入自然美、社会美、思维美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此开发人员需要贯穿一个技艺结合的思想,即以技艺结合的理念指导视觉化教学软件的开发,有了技术的支撑,再进行艺术化的润色,有助于实现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内容本身之间的有机结合,让现代教育媒体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从而使得视觉教育资源转变为真正的教育视觉营养,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2.开发新的视觉教学资源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眼睛被那些更形象的图像冲击着、吸引着,于是视觉教学资源有了展示的新舞台,但同时对学习者的要求也提高了,即要从形而下的事物中解读出形而上的内涵,从具象的事物解读出抽象的意义。因此,教学资源的发展从最为真实的行为动作发展到抽象的文字,又发展到现在的图文并茂、动画视频、虚拟现实。每一种视觉教学资源都可以被看成是对知识的一种表征形式,怎样把各种不同的表征结合起来使用,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课程的学科特征、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学习特性综合考虑,并结合媒体特性设计出合适的有表现力的视觉教学资源。视觉文化开启视觉教学资源建设新视角,赋予视觉教学资源新特质:文本和图像结合、超文本和多媒体结合,以结构化的形式组织内容,以视图化的表征呈现内容,简洁、完整和清晰,并启发联想。
3.实现多元教育价值和人文关怀功能
2005年,AECT赋予了教育技术新的内涵,即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和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这一新定义明确指出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反映出美国教育技术工作者对本国与教育实践的反思,认识到教育实践不应该只讲教学效率,更应该体现育人价值,实现人文关怀。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应深入研究视觉文化在教育技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教育技术实践中实现人文关怀。视觉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技术应用的恰当性,赋予教学资源开发以新的特质,从对人、社会与文明的影响和作用三个维度来实现伦理道德教育,发挥人文关怀、传承文明与改善社会的多元功能。
1.合理进行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包括整体风格设计、页面布局设计和色彩设计。页面风格会极大地影响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评价,学习者主要以视觉方式从屏幕上接受文本、颜色、图像和动画等中接受信息,外观开始时显得特别重要,在学习者继续使用后,才会逐渐增加对内容以及浏览网页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从而获得该网络课程的综合印象。技术人员应该根据课程的自身特点确定网络课程页面的总体风格。课程内容不一样的课件,应该有不一样的风格。
页面布局设计主要是针对首页、各功能模块页面等几个最重要的页面进行信息安排。网页界面的布局可遵循美学上形式美的法则,它们是单纯、对称、均衡、对比,调和、呼应、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其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基本原则下,应从结构、均衡、变化三个方面去求得形式的统一。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对页面的设计有重要的作用。好的色彩搭配使页面内容重点突出,风格统一,更易于浏览。页面的色彩分布在背景、文字、图像、图标、边框等元素中。页面设计中的任何一种色彩都不是随意运用的,而是一种主题的表现、思想的传达,或者情感的反映。色彩基调的确定和主体色彩的选用基于页面整体风格的定位。文字的颜色和页面背景色要形成对比。一个页面的色彩应控制在四种以内,要避免色彩太多太杂。
2.精心设计多媒体化的视觉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中使用到的视觉教学资源主要有:文字、图片、动画、视频。根据心理学研究,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在网络课程中广泛使用多种视觉资源,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这些视觉资源运用充分、恰当,才能展示网络课程的优势,这就需要开发人员对每一种视觉资源进行合理设计和开发。“读图时代”的到来不代表文字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文字作为最基本的知识表征方式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网络课程中的文字是对教材文字的提炼加工,是核心内容的表达。图片可以形象化的表达文字内容,带来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但是图片并非越多越好,什么地方需要用什么样子的图片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图片的滥用会对学习者的阅读造成干扰。文科课程的动画一般用来模拟案例,展示案例发展的过程;理工科课程的动画一般用来模拟实验,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平台。无论是哪类动画,都是网络课程中最为生动形象的一部分,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进行动画设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网络课程中的视频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自制的教学视频,一类是教学视频资料。自制教学视频对视频拍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视频资料的使用需要注意版权的问题,此外,基于下载速度的考虑,处理声音和视频文件时需注意文件的大小,最好采用压缩比较大的MPG4格式和流媒体技术。
3.加强人文关怀建设
目前,我国网络课程中的人文关怀体现还很欠缺,一方面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取经,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建设工作,在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上和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网络课程开发出来,要让学生使用的,这样才能实现其教育价值。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花大力气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挂在资源库后,访问率并不高,课程里都设置了交互讨论论坛,却发现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不高涨,还有很多话题是无关课程的话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会有很多种原因所导致,比如网络课程本身的质量,能不能吸引学生访问,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等,但有一种原因往往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缺乏对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网络课程的建设应该时刻站在使用者(学生)学习特性和学习需求的角度,设计人性化的界面、明晰的课程导航、易用的搜索帮助功能;在资源、情境、策略和系统上下功夫,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开展研究性、探索性、情境式学习;建立起学习协作小组,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网上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学习,对学习的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帮助。总之,应努力营造一个浓烈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者的“共同体意识”,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体系,构造好的人文化的教学环境,为远程教育带来新的生机。
视觉文化对教育的渗透必然使教育领域产生巨大变革,而广大的教育技术工作者处于这场变革的最前沿,理应积极顺应这种变革趋势,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实现视觉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最大化。在顺应的同时,应该积极思考,不断总结创新,将视觉文化的理念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开发制作出更加精品的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这还需要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1] 张舒予.视觉文化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 申灵灵,罗立群,陈金鑫.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资源开发创新[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
[3] 戴分飞,孙月红.多媒体课件中的视觉文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G72
A
1008-7427(2010)07-0011-02
2010-0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年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GAQ1407。
作者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