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培秀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心理训练法在小金属地掷球训练中的应用
罗培秀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小金属地掷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的是技能、智能、体能及意志品质、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较量。随着技战术的提高,对运动员在场上智能、意志品质、心理状态的因素越来越重,教练员要把心理训练方法贯彻到技术训练和比赛中的每个环节,实行心理和技术共同突破;培养运动员端正比赛心态,保持技术和心理的稳定,达到学会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自我调控系统化,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
心理训练;运动员;系统调节;竞技能力
在亚洲泰国是最早开展小金属地掷球的国家,1998年泰国,日本等国发起成立了亚洲小金属地掷球联合会,中国也开始了小金属地掷球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是比较缓慢的。小金属地掷球是一项要求精准的技能型体育项目,不仅要求动作要有高度的协调性、和变化性,更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要能千钧一发于前心如止水、面不改色。心理训练的方法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心理练习,对被训练者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适宜的心理程度,提高心理适应水平的目的[1]。
2.1 研究对象
自2007年来国家集训队26(男13,女13)位运动员;07年舞钢、08年阳谷、09年贵州三届全国锦标赛中34场重要场次的技术分析。
2.2 研究方法
现场技术分析法;调查对比法;个人问卷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问论证法。发出问卷 26份,收回问卷 26份(回收率100%)
07-09三届全国锦标赛34场技术分析和26位运动员个人问卷统计分析
通过对国家26为集训队员的调查问卷,和07-09年三届全国锦标赛34场重要场次技术分析,其中16场、32人次因为心理因素输了别赛;4场,技术相当,一方因为过硬的心理因素而赢得比赛;4场因国家集训队员怕输给业余队员卸不掉包袱,而对方没有压力超常发挥赢得比赛。所以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很大程度影响着竞技状态的发挥,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小金属地掷球引入训练刻不容缓。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在训练阶段,对运动员在接触运动项目初始就进行有计划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养成,使其逐步具备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稳定的竞技心理状态,是运动员迅速提高成绩和发展潜力的有力保证[2]。
小金属地掷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选手之间水平及其接近,胜败乃毫厘之间。因此如何适应项目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扎实的基本功,更有适应激烈竞争具有良好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运动员是教练员在训练中的主要努力方向。
3.1 在训练中养成对技术思考的习惯。
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习惯,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训练和培养。要经常性地提醒运动员保持冷静,学会“用脑子打球”,学会“自我训练的方法”。严格要求运动员从每一堂训练课做起,勤于动脑,凡事多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办?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和自我鼓励,学会寻找自己的优势和扬长避短。培养运动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视角观察问题,找出符合客观规律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在训练中不断引导运动员去体验运用这种正确的思维方式。
3.2 端正得失态度,学会减压。
为运动员设定假想环境,培养其在面对各种复杂意外情况时保持良好的心理定向,排除干扰,专注于掷球动作,让运动员借鉴领悟、幻想、假定、哲学等思想中蕴涵的心理素质调控技巧,用辩证的方法告诉运动员“功与利”、“得与失”的对立同一的辨证关系,帮助她们理顺思路,解放思想,学会“卸包袱”,克服对失败的恐惧。
3.3 明确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持之以恒。
通过具体事例和自身比较等,让队员明白稳定的心理素质很重要,在小金属的比赛中以为心理因素失败的举不胜举,但必须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坚持长期地、系统地训练才能获得显著效果。方法变成素质、心理调控的技能,必须通过反复系统的练习才能得到提高,才将心理技能与技术动作有机地结合,才能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发挥其效力。
3.4 注重心理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对于小金属地掷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对运动员的心理帮助方面不仅体现在学习、训练和赛场上,而且还要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要求教练员以爱的胸怀,细致地了解每一个队员的性格、爱好及生活氛围,处处关心运动员。从日常训练到生活种种琐事中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态,才能使运动员逐渐将训练、比赛和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保持稳定的心态,不会轻易地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影响竞技状态。
小金属地掷球训练在坚持心理训练日常化的同时,还要根据小金属地掷球运动项目自身特点,找准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小金属地掷球训练中准确地估计自己掷球的理想范围和节奏感,并能正确地、及时地控制和调节出手速度、弧线方向和落点。针对技术动作的难点和易犯错的动作,首先要反复讲解技术关键,使运动员在思想上对该技术动作有清晰的概念。通常新队员对心理在小金属地掷球中的重要意义没什么深刻理解,当她在练习时,去比较在有没外界干扰,对个人的稳定性、掷球动作、心理素质和获得精确的距离知觉和速度知觉的影响。让刚接触小金属地掷球的运动员在第一堂技术教学课中思想上高度重视,为今后的技战术训练作好心理准备。训练中要求运动员反复默记动作要领,通过默念集中意识坚如磐石。只有这样才能让运动员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自觉规范技术动作,建立良好心理模式和正确思维方式。
心理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而不是消极地去克服已经出现的心理障碍[2]。心理状态的变化常常会对运动员最终参赛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帮助运动员分析比赛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并摆脱各种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在训练中,要强化运动员积极的思维和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强信心,明确目标,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小金属地掷球训练中不进行模拟训练,不创设实战情景训练,等于纸上谈兵, 其结果往往是辛苦经年效果甚微。心理学家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训练型、正常型和比赛型[2]。做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仅具备常人所有的正常心理状态是不能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独领风骚取得成功的,优秀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超常人的体能和极少数人才能掌握的高难动作,而且还要具备超常人的心理能力,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比赛场上,在心理负荷的高压之下,保持一种特殊的稳定竞技心理状态,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局势中保证自己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教练员必须在平时训练中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比赛情景,增加运动员临场实战经验的训练,如在教学比赛中制作比赛现场声音效果,让运动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或有意给她们提高要求、制造麻烦、施加压力,再帮助她们练习减压的方法,让她们对意外习以为常,缩小平常训练和正式比赛的心理适应差距,做到在心理认识上的趋同性。让运动员明白小金属地掷球赛场其实是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关键是要赛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名次的好坏和自己与对手的差距,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决不是考量成败的唯一标准,这才是比赛的真正意义,让她们明白比赛中真正影响发挥水平的既不是外部条件,也不是技术能力,正是自己疑虑、紧张、恐惧等不合理的心理状态造成的。有了平时训练正确积极的心理引导,就会形成良好的比赛心态。
著名的哈特教练告诉我们在赛前训练中更多地启发运动员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思维。他认为运动员的思维过程不仅与动作技能的形成有密切关系,而且直接影响着情绪状态。清晰合理的思维对运动员比赛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金属地掷球训练中就要求运动员要将自己的思想和动作连贯统一,在准备工作时就默想一遍整个握球、后摆、前摆、出球然后进入实际的操作。在做每一个动作前都要提醒自己动作的要领之后再做,形成一种良性的自我思考、调节,达到思想、心态与动作的协调、流畅、统一。这种经过系统长期的坚持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技术动作定型和有利于动作技术自动化,以及集中注意力,有效地排除外界的干扰因素, 以及在对待平时训练情况和胜败的态度会延续到对比赛结果的态度,减轻包袱,在赛时的情绪更加稳定,头脑更加清醒,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心理调节方法和自生训练法。(1)如在进行战术训练时,要求运动队员写训练日记或入睡前进行回忆,反复在头脑中重现。比赛时,只要一出现相应的情形,就会自动地将训练时的配合方式付诸实施。(2)关键时刻的情景想象,自我暗示训练[3]。运动员用自己的思想、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比赛中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例如,运动员在训练中暗示自己不要计较练习结果,排除一切干扰,认真做好每一次的技术动作。运动员利用某些无声语言自己对自己施加心理影响,从而达到控制其行为的目的。(3)模拟训练法[3]。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事先进行的实战性练习。例如适应不同的场地,适应不同的氛围。通过模拟训练,可使训练与比赛的实际尽可能接近,使运动员在近似比赛的条件下,锻炼和提高对比赛的适应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等。
训练中系统地引入心理训练法,培养运动员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积极思维方式有利于运动员养成良好的技术动作和动力定型,有利于运动员的自我积极思维,调动自身的训练积极性和形成正确的心理定向,使她们在比赛中能迅速进入相对稳定的竞技心理状态,促进正常水平的发挥,最终达到加强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的目的,从而推进我国的小金属地掷球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
[1]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季浏. 体育社会心理学[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 实用运用训练心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Training Method to Petangue
LUO Pei-xiu
Petangue athletes compete with skills, intellectual ability, physical ability, strong will and psychology quality during the competitions.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coach has to practice from actions and carry out this psychological training to every detail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s. The coach has to find out the key points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thletes during the competitions for the sake of breaking through that weak point. The coach has to help the athletes build up a positive attitude to competitions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technique and psychology. The purpose of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is to educate the athletes self-adjustment of psychology, inspire the self-consciousness and independent thought of the athletes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abilities of the athletes.
psychological training; amateur athlete; self-adjustment; competitive abilities
G808.1
A
1008-7427(2010)07-0157-02
2010-04-15
作者系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