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

2010-08-15 00:54龙德银
关键词:字面意向话语

龙德银

(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635000)

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

龙德银

(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635000)

意向;心理模型;常规推理;常规关系

说话人意向是言语交际的目的,也是构成话语意义的基础和核心。以“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的机理,认为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是人们对语境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即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和心理建模的结果。

要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向(intention),离不开对话语意义的研究,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随着日常语言哲学的兴起,句子意义的研究也从句子的客观意义转向句子的主观意义研究。格赖斯和塞尔等人也在研究中发现,只有联系说话人的意向,才能够正确理解话语意义。然而,要想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向,除了对话语意义的研究外,还必须对话语形式进行研究,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听话人推导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唐红芳:2008)。格赖斯在提出会话含意理论并构建合作原则时区分了“明说的”和“隐含的”,但该理论将“明说的”和“隐含的”这两个阶段区分得太绝对了。“隐含的”是从“明说的”推导得出的,然而“明说的”有时还要先依赖于含意,这就是所谓的“格赖斯循环”(徐盛桓,2006a)。在提出言语行为理论时,塞尔区分了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他认为,句子意义是由语词意义和语词在语句中的句法排列来决定的,句子意义是句子所意谓的,话语意义是说话人通过说出句子所意谓的东西。塞尔还认为,尽管说话人所意谓的与意向有关,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他说出来的词所意谓的。可见,塞尔指出了话语形式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但同时又不恰当地夸大了规则的作用(Searle,2001)。斯波珀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2001)的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就是“明示2推理”过程,而反讽话语则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这是因为听话人往往很难直接从反讽话语表达的字面意义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向。但究竟听话人是如何根据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明示信息进行推理从而知晓说话人意向的?这正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话题。本文主要是从反讽话语实际语用表达形式的运作模式切入,展开“思维层次”上的分析,以“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为理论基础,着重阐述常规关系在反讽话语说话人意向及其推理过程中起到的主导作用,并指出语言运用中的常规关系对于反讽话语说话人意向及其推理具有普遍的解释力。

一 “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说略

“心理模型”(mentalmodels)是源于心理语言学的一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Kenneth Craik在1943年出版的The Nature of Exp lanation提出来的。Craik认为,人们可以由视觉经验、想象或对话语的理解在头脑中建构起小型的知识模型,这就是心理模型。心理模型是人类对现实或想像情景的心理表征,它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描述世界事物的心理经验模型,并反过来作用于视觉经验、想象情景和话语理解等,成为这些活动的心理基础以及预测世界事件的关系。心理模型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模型具有相似性,因此,它是人类对现实世界事物相互关系进行推理的基本形式,“为理解所面对的相互作用提供预测和解释力”(雷卿,2008)。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家十分关注心理模型在言语的意义建构与理解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徐盛桓(2006a)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心理模型的建构同他多年来探索的常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认为,对常规关系的把握是人类对现实世界认识的结晶,因此人们可以运用常规关系来推断世界事物之间的隐含关系以及用作语用推理的机制。徐盛桓还发现,含意在语言表达中不仅仅是修辞性的,而且具有本体地位。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字面表达即显性表述通常都是不完备的,若要达成对话语相对完备的理解,就必须利用其蕴含的隐性表述即含意对话语加以补足或阐释,而利用常规关系则是补足或阐释过程的必由之路。因此,常规关系是含意推导的有力工具,对话语推导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基于对语用推理机制的长期探索,徐盛桓对他所创建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语用推理模型”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徐盛桓,2007a),其基本内容为:以心理模型的知识结构为参数,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约束,在知识结构里建立下向因果关系域,引导话语的显性表述在域内搜索,体现为相邻/相似的常规关系,并在下向因果力的制约下被因果化,使话语在知识结构里突显因果关系,从而获得理解。

二 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

意向主要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它是整个言语交际过程的始发机制,并控制着言语交际的策略、方法和效果;言语交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说话人向听话人表达意向,而听话人则必须辨别说话人的意向。这里所说的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是指反讽话语说话人通过反讽话语交际所要达到的目的,然而研究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离不开对反讽话语意义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就是反讽话语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义。

含意本体论认为,话语的含意性(imp licativeness)是话语的一种基本特征,任何话语通常都存在含意,反讽话语也是一种话语,同样具有含意。含意可以被看成是话语的隐性表述,而话语的字面表达是话语的显性表述,它通常是不完备的,不完备是指“前提可能不完整、不确定、不精确,或者只是部分有关”,因此显性表述有待它所蕴含的隐性表述加以补足或阐释,从而成为相对完备的表达。在说话人运用反讽话语表达意向的过程中,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是自主的,也就是说,反讽话语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义(即意向内容)以及如何表达意义(即意向态度)是自主的,据此推衍出来的反讽话语的显性表述是依存于它的,二者构成了自主2依存联(Autonomy2dependency alighnment)(徐盛桓,2007b)。意向内容体现了自主成分的主要方面,意向态度则制约了意向内容的表达,并形成了一个“表达度”。意向内容在意向态度的制约下,以常规关系中的相邻/相似关系为中介,依据“表达度”推衍出依存成分。依存成分应体现意向态度,原则上可反溯自主成分的主要内容(廖巧云,2008)。

同任何话语的生成一样,反讽话语在生成之初,反讽话语说话人首先要有其自主的意向内容和如何表达的意向态度。假设一位母亲叫她的儿子把他的脏屋子打扫干净,而他却沉迷于一本连环画册。过了一会儿,她发现他的屋子仍然是脏的,她想表达的内容是:她儿子的屋子仍旧是脏的,这是其意向内容。根据她的意向,她觉得直接批评小孩是不妥当的,而选择更加间接的言语形式进行表达其意向更为恰当,于是他选择了反讽话语,这就是她的意向态度,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二者结合起来就成为自主成分。既然说话人选择了以反讽话语的形式进行表达,她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这一表达路径。根据这一路径,她说出的话可能会直接违背质准则、明显与具体情景相抵触,例如“这屋子真是干净!”之类的话;她也可能使用从字面上看是真实的直言,正如“我喜欢那些把屋子保持得很干净的小孩”之类的话;她也有可能使用低调陈述“这屋子似乎显得有些零乱”等。由此可见,同一意向内容会有不同的意向态度,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说话人的意向态度往往根据意向的内容,以相邻/相似关系为中介,依据“表达度”的需要,最终在相邻/相似关系连续统上取值,从而推衍出来的。

三 反讽话语说话人意向的常规推理

斯波珀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2003)认为,话语的命题形式所表达的是一种设想(assump tion),并生成一种直言(exp licature);任何命题形式的表征(rep resentation)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表征事物:以事物的真实性为表征内容的称为描述性表征,而以事物的相似性为表征内容的称为阐释性表征。话语和思想都属于表征形式,反讽话语属于阐释性表征,并需要经过二级阐释过程,即话语的命题形式对说话人的思想(心理表征)的阐释关系,以及说话人的思想对实际存在的(如它属的)思想的阐释关系;听话人往往要根据反语的命题形式所阐释的说话人的思想,结合及时语境(immediate context),形成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 tions),从而推导出说话人真实的思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形式的选择和话语意义的理解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任何话语都具有含意,话语形式往往并不直接标识交际意图,这就要求听话人根据话语形式推断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因此,交际意图和话语形式标识的连接变得间接了。

反讽话语说话人意向的常规推理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语境和常规关系,前者是语言运用的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条件,而后者则是语义联想的认知内部连接条件。语言运用必须依赖语境,并在相似/相邻关系的合适的环节中推导出合适的选择。反讽话语的说话人意向的常规推理基本上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字面意义进行加工并做出判断;第二步,对非字面意义进行加工并作出解读。第一部和第二步所涉及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相似/相邻关系进行心理联想,也就是说,在心理模型里的类层级知识结构所体现出的相似/相邻关系成为加工与搜索信息的认知工具。例如听到有人说“这下好了”情况不一定妙。听话人首先进行字面义的加工,根据语境,对字面义所描述的外部世界进行相似/相邻关系的搜索和比较,发现说话人所说的“好”同实际情况不但不相似,甚至相反,因为说话人说这句话的时候,餐具可能全部被毁坏,房屋可能着火了,庄稼被水淹没了,如此等等。于是听话人发现,字面义的理解不符合字面义所描述的外部世界的表征,即“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意义是由另外一个词的意义转移而来的,于是进入第二步的非字面义加工,搜索与外部世界相匹配的理解。根据“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话语的表达被称为显性表述,常规推理的实质是以有关的显性表述为基础,根据语境和心理模型中知识结构的常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如果x则可能蕴含y”的常规推理,显性表述和隐性表述之间交替编码、组织和补偿,不断获得新的认识,最终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图。根据相邻/相似传递律,即在话语A中出现x,如果在某一语境中x曾同y相邻/相似,y曾同z相邻/相似,则可能A:x→A:z(徐盛桓, 2006b),“好”可以排列成为如下相邻的序列:好,不很好,不好,坏,很坏,…,更坏,最坏,如此等等。如果在餐具全部被毁坏、房屋着火了、庄稼被水淹没了等可能的情况之下有人说“这下好了”,他的意向绝对不是在赞扬形势大好,而是在述说情况不妙。因此,说话人说的是反讽话语,其意向也显而易见,他想表达的内容是:情况不妙,这是其意向内容。然而,他觉得直接说情况不妙是不妥当的,相反,他觉得选择更加间接的言语形式进行表达其意向更为恰当,于是他选择了反讽话语,这就是他的意向态度。

四 结束语

说话人的意向及其推理是认知语用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为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常规关系在反讽话语说话人意向及其推理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语言运用中的常规关系对于反讽话语说话人意向及其推理具有普遍的解释力。研究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有助于听话人准确推断说话人的意向,并理解说话人通过反讽话语所要表达的意义,从而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1] Searle,J1R1Exp ression and Meaning[C]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

[2] Sperber,D1&Wilson,D1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

[3] Sperber,D1&Wilson,D1Precis of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A]1何兆熊主编1《语用学文献选读》[C]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471

[4] 雷卿1话语含意推导的心理模型分析2以隐喻为例[J]1三峡大学学报,2008,30(5):10321061

[5] 廖巧云1相邻视角下的“夸张”[J]1外语教学,2008,29(3): 132171

[6] 唐红芳1论说话人意向及其推理[J]1外语学刊,2008(3): 11021131

[7] 徐盛桓1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J]1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a,38(3):16321701

[8] 徐盛桓1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J]1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b(2):322371

[9] 徐盛桓1认知语言学研究论纲[J]1外语教学,2007a,28(3): 1261

[10] 徐盛桓1自主和依存2语言表达形成生成机理的一种分析框架[J]1外语学刊,2007b,(2):342401

In ten tion s of Speakers of Iron ic Utterances and Their Stereotyp ica l Rea son ing

LONG De2yi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Sichuan Un 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intentions;mentalmodels;stereotyp ical reasoning;stereotyp ical relation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s of speakers are the objectivesof speech communication aswellas the basis and core of speech meaning1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tereotyp ical Relation Theory of MentalModel2based Pragmatic Reasoning p roposed by XU Sheng2huan,thispaper exposes the mechanism sof intentionsof speakers of ironic utter2 ances and their stereotyp icalreasoning,holding the view that intentionsof speakersof ironic utterances and their ste2 reotyp ical reasoning are the interactive p roductsof cognitively p rocessing and mentally constructing contextand ste2 reotyp ical relations(p roxim ity/sim ilarity relations)between relationalentities by human beings1

H 31519

A

167322804(2010)0220144203

2009204217

猜你喜欢
字面意向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别误会这些英语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