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2010-08-15 00:51:41肖万里胡舒敏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文化育人

肖万里,胡舒敏

(1.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北京 102206;2.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

浅议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肖万里1,胡舒敏2

(1.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北京 102206;2.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2206)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文化形态的总和,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育人功能,针对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强化育人功能提供参考意见。

加强;大学校园文化 ;育人功能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靠课堂所学的知识,学校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进步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学校大环境即所谓大学校园文化。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相互作用及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大要素共同组成又各自包含更多低层次要素的一个结构系统。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各高等院校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等方面。

第一,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高校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在内的物化形态。制度文化是高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保障,它反映和体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从上到下地形成人人自觉遵守学校制度的文化氛围。如何充分发挥高校领导在制度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发挥高校教师群体在制度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发挥高校学生管理在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必须长抓不懈的课题。

第二,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群体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质、人生态度、行为模式、校风传统、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具体表现在校徽、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上,集中体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高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最高目标。

校风是校园人在长期的教学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具体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校风是高校的校魂,是校园精神的真实写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校风是社会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校育人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身心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建设良好的校风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高校的立校之本。

教风也称为“教师文化”,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态度,是教师的师德、学识、教法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教风是学风形成的起因,是校风形成的关键。优良的教风对于形成良好学风,提高教育教学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风也称为“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定文化环境和人文氛围。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从狭义上讲,学风则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内容上来讲,学生文化包括品德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和心理卫生文化等。学风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校风建设的核心,它体现了高校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

高校人际关系是校园师生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关系,主要包括高校领导之间的关系、高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关系,构建和谐的高校人际关系,领导是关键。

第三,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师生在高校教育、科研、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是高校精神、价值观念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主要包括教师行为文化、管理人员行为文化和学生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灵活、表现最明显的方面,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综合教育功能

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显性隐性并驾、主体客体共融、多方知识汇通,在培养“四有”新人方面具有综合教育功能;

(二)思想修养功能

即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大学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的整体环境、文化氛围、文化设施、群体文化活动等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促进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之成为信念坚定、道德高尚、情趣高雅、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三)能力培养功能

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的功能。大学校园文化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文化活动的丰富和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会现社会相适应的各种规范、知识、技能和生活方式,增强自主、自强意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并自觉地把个性发展与社会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把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与社会环境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协调,缩短社会适应期。

(四)身心陶冶功能

即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功能。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对校园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潜在的激发和约束作用,从而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而导致的信仰危机、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西方文化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传统文化精神有着相对立的一面,青年大学生因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在文化批判中存在方法上的偏颇,再加上西方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消极作用,这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在吸收西方文化过程中产生了错误和消极的思想倾向。具体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出现了“信仰危机”;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优秀传统精神,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倾向;部分大学生在“全盘西化”的思潮影响下出现了民族虚无主义倾向。这些都对校园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的价值多元化浪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中国的选择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文化价值观上的多元化。这种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浪潮也必然冲击高校。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客观上对建立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起积极促进作用,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主体意识等现代观念的培养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诸如经济的失序、社会的失调、文化的矛盾带来了人们价值的失衡、心理的失重和道德的滑坡,从而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权利观念、保守观念、人情观念和平均主义观念在一些人头脑中滋长,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受至上的价值取向。所有这一切都给大学校园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这集中表现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色彩。

(三)应试教育而导致的学生人格塑造的畸形和心智发展的偏狭化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制度环境下,陷入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怪圈之中,把分数作茧自缚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好而一切好,成绩差就被冷落、歧视、孤立、甚至被排除在集体之外。表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文体活动少、德育活动少、与生活能力培养相关的活动少、自主性活动少、创造性活动少,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人格塑造的畸形和心智发展的偏狭化,使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能落到实处。

同时,在高等学校内部普遍存在着诸如过分强调校园文化的娱乐调节功能、忽视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够等问题,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四、强化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举措

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凝练符合校情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着力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品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未知、勇于创新、追求真理、诚实守信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同时,高等学校要从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出发,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新时期的大学校园文化,必须树立新的战略观念和新的战略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正视各种现实挑战,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一是建设面向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文化。克服高校教育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倾向,树立善于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具有适应未来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二是要建设民主、科学的、大众的大学校园文化。把培养师生民族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以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为宗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传播示范作用;三是要建设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文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

建设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此,一是要创建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培养爱国爱校情怀,强化成才意识,共建文明校风;二是要创造富有创新机制与活力的校园制度文化,实现学校制度的体系化、完备化和科学化,促进校园系统各个部分的协调、稳定、一致和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内在潜力;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载体与阵地建设,通过校园的布局设计、建筑装饰、环境美化、设施更新、载体拓展和管理创新,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校园特色的教学、生活场景;四是要加强对大学社团的管理,通过做好登记注册、骨干培养和正确引导等工作,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总之,大学校园文化不可能代替所有的教育,但大学的根本任务脱离了大学校园文化也难以出色完成。高等学校应不断强化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1]刘运根.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潘道兰.建设校园文化增强高校文化软实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G641

A

1008-2603(2010)05-0129-03

2010-07-30

肖万里,男,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胡舒敏,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工程师。

(责任编辑:杜红琴)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3:56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4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