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2010-08-15 00:51慎建波
关键词:毕业生职业大学生

慎建波

(中共栾川县委党校,河南栾川 471500)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慎建波

(中共栾川县委党校,河南栾川 471500)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怎样认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的问题。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摆在高等教育甚至全社会面前的事实,而我们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如何让大学生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去就业,成为新形势下必须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困境;择业观

一、大学生就业出现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风暴

在美国金融危机余波未消并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不仅仅要应对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在美国直接投资的损失,更要应对因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甚至全球经济大萧条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的拖累,中国出口企业备受打击,特别是中小企业。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将对我国出口经济产生很大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必然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中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会制约就业。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到高校招聘的企业明显减少,企业接收毕业生的人数也明显减少。另外,2009年的毕业生人数突破600万,加上近两年沉淀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过百万,因此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将达到700多万人。虽然教育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大学生就业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将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

(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首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是有眼无珠,不能"慧眼识英雄",叹息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的是学识、业绩、耐心、关系、口才等条件,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简直是耽误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跑两家招聘单位。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目前,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学生因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知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学校在高校学习期间就应该定期给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辅导工作,以便于今后在就业方面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三)职业能力欠缺

职业能力一方面是指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另一方面是指容纳、接受或保留事物的可能性。是大学生从事职业活动和推进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最为关键的要素,也是一个人能否进入职业的先决条件,是能否胜任工作的主观条件。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面对着不同的职业能力修炼问题。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大学生职业准备时期甚至未来职业发展时期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院系、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专业与市场脱离,知识与能力脱离,高校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专业所需的职业观念、方法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系统性的培养,毕业生在就业前就缺乏应有的职前教育与培训。

(四)就业观念陈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化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的就业看法依然是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企业规模、地理位置、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之一,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的价值都是有限的,以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部分大学生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对择业的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的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值驱使毕业生总是想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的用人单位去,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可现实就业岗位不像毕业生所想象得那么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

(五)社会上人才浪费严重

目前社会普遍认为:高学历就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一个认识误区。用人单位人才消费高,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然而,目前考研、读博士的温度依然不减,每年都有大量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处于待业在家或者继续疲于找工作的压力之中,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正相反,那些急需技术工人的厂矿企业却因为找不到自己理想的技术人才而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加大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高素质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严重失调,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极大地浪费了国家物质资源,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一)扎实开展职业发展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核心问题,针对大学生实际需求,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为现实性、阶段性目标,以帮助大学生未来可持续职业发展为最终目标,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认知职业,了解自我,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树立正确、科学、理性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加强职业修炼,提高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求职就业的竞争力,顺利融入社会,搞好职业生涯管理,努力实现人生职业理想,进而促进人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为了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国家积极的推进职业发展教育课,2007年12月,教育部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主要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条件支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高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创新性的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从思想上为学生转变观念打下基础。

(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

传统的观点认为职业是生存需要,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如此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底层到高层的多方面需要,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到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就业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一般,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环境也要重视。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给职业划分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行业和地区去工作的错误的心理定位,克服单纯地想找到稳定、清闲、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选定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自己去创业的心理障碍,合理定位,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地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提升自身的就业力。

(三)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

大学生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就业的期望值。调整就业期望值是在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放弃就业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主动到经济落后地区、中小型企业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规范劳动关系的确立,城乡差别、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差别将会逐渐缩小,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科研机构的用人更是“优中选优”。所以,大中专毕业生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而是“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显得愈加重要。引导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给予客观准确的定位,清醒的认识,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建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优惠政策调控,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四)培养就业能力主动捕捉就业机遇

清华大学IT学习认证中心曾对400家IT企业开展一次详细调研,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这些其IT企业根据什么选择IT人才。结论很有意思,24%的企业看中求职者的文凭,18%的企业看中技术,7%的企业看中求职者面试时表现出的职业素质,而42%的企业看中求职者的经验。基于此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要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自己的择业标准以及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干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实践培养,为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做准备。

同时,提高学生就业时的心理承受力。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企望求职每次都能成功。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面对这些困难、挫折、委屈仅仅抱怨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调正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就业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如果能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国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当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正当途径。美国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麻省理工学院的“五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已有10余年的历史,影响非常大。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在这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创业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创业精神和能力也是职业素质的重组成部分。创业有规律可循,同时又涉及许多具体创业实务。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大学生选择创业之路,既存在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业是需要教育,同时也是可以通过早准备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培养创业意识,探索创业实务,学习创业基本知识,了解创业所需的资源和条件,掌握创业计划和创业程序,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就显得非常必要。

[1]姚裕群,吴晓燕.大学生扩招与就业难的讨论[J].高等教育,2004(2).

[2]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河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导论[M].郑州:河南出版集团,2007.

[3]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R]//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G640

A

1008-2603(2010)05-0126-03

2010-06-20

慎建波,女,中共栾川县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杜红琴)

猜你喜欢
毕业生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最“叛逆”的毕业生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