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红
(大连长海县幼儿园,辽宁 长海 116500)
幼儿园活动区课程的构建
傅 红*
(大连长海县幼儿园,辽宁 长海 116500)
活动区课程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不同需要的教育形式。构建活动区课程的重点是创设适宜的条件、丰富活动区材料、科学规划区域。
幼儿;活动区课程;构建
活动区课程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不同需要的教育形式。构建活动区课程,是向幼儿展现一个丰富多样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自由选择活动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愿望的活动。
实施活动区课程,能够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主动体现在幼儿不靠外力的推动而是依靠活动的吸引来发展自己。在活动中,幼儿有足够的材料,有自由的发展空间,有适合交往的环境,有便于掌握的活动规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区域,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可以自由地选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教师不任意干涉,只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根据其需要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与指导。所以,幼儿能够轻松地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得能力范围内的经验和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区域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接近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活动区课程的构建要讲求科学性。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加重要,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性格的形成具有良好的触动作用。因此,构建活动区课程首先要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
不同的环境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每所幼儿园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区优势,利用当地有特色的材料来装扮空间环境。教师可收集那些可利用的半成品材料,同时还应该发动幼儿和家长动手参与,让园内环境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比如,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产品,教师可以指导孩子将贝壳穿成串,吊在空中;用经过加工的海星、沙子、鹅卵石、贝壳等作画、制作工艺品。
环境创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为幼儿活动服务的,因而要围绕活动区课程的主题进行,记录幼儿在每个主题中的活动足迹,同时也为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建立平台。可以按照主题的进展情况,在教室内建立小主题园地,用来展示每天或每周的学习内容;在走廊里建立大主题园地,用来展示每月或整个主题的学习内容。如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教师可启发幼儿设计“为中国加油,为奥运助威”的主题活动,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主题环境的设计与布置,鼓励幼儿动手画奥运赛场的激烈场面、收集奥运冠军的照片、用剪纸剪出运动员的运动姿态等。整个环境布置完成后,幼儿能够被自己的创意所吸引,感受到合作的快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也能增进对奥运知识的了解,增强爱国的热情。这样,环境创设与活动区课程形成一个整体,随着主题的进展而随时更换,促进幼儿的发展。
材料是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注意科学性,要保证材料丰富,同时也要能发挥每种材料的最大价值。
以往,教师认为,活动区的材料越多越好,习惯将所有材料一次性投放到区域里,但实际使用效果却不好,因为这样会使教师难以指导,幼儿在选择材料时也会盲目。教师应该根据活动区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如在进行“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以在阅读区投放关于妈妈、阿姨工作等方面的图书、图片,让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讨论怎样爱妈妈;在美工区投放制作礼物的材料,让幼儿动手为妈妈制作节日的礼物;在表演区投放相关道具,让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表达对妈妈的爱。其他与该主题无关的材料则暂时收存起来,待需要时再投放。在投放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材料的作用与价值,挖掘每种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比如,教师将准备好的鹅卵石投放到手工区中,不宜规定幼儿怎么玩,而是支持、鼓励孩子用它拼摆、涂色、绘画、做立体手工,或者是鼓励幼儿探究更多的玩法,以适应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兴趣不同,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要讲求材料的新奇与花哨,而应以幼儿喜爱为准则,并讲求实用性与安全性。小班幼儿的活动材料多是功能显性的,易于幼儿操作的,如教师可利用夸张的装饰,把大饮料瓶装扮成张大嘴巴的老虎、青蛙,让幼儿给饥饿的动物喂食,幼儿不仅被惟妙惟肖的动物吸引,也被活动的情景所吸引,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而且也能培养幼儿不挑食、讲卫生等习惯;中班的材料则要逐步体现功能的挖掘,鼓励幼儿发现一物多用,如用手工区各种颜色的毛线将铁丝缠起来,投放到科学探索区中,引导幼儿用这种五颜六色的可造型的材料排序、比较、组合,拼成小动物、花、数字等;大班的材料则要体现多功能性、层次性,如一个简单的纸棒,大班幼儿可以在数学区利用它计算、排序,可以在制作区利用它进行拼图、制作手工艺品等。
科学规划活动区是活动区课程构建的重要因素。每所幼儿园成立的时间不同,建筑结构也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本园的实际,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空间环境,保证活动区课程的有效构建。活动区的规划不仅要体现动静分割合理的原则,还要体现区域的流畅性和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特点。在活动区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每一个区域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实现幼儿的主动参与,让每个幼儿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只有相对开放的区域才能使幼儿享受活动的自由与真实。所以,在规划活动区的时候,不能将每个区域封闭起来。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但这种影响必须是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幼儿之间有效交流的。教师制定的区域规则要科学、合理,为幼儿的人际互动、人物互动、自主探索、交流与分享提供适宜的空间。
活动区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学习者、实践者。看似简单的活动区课程,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关注幼儿的行为,从而加深对幼儿的了解,以便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学习情境。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操作、发现、创造和交往。教师只有真正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及时了解幼儿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或提供帮助和支持,有效激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发展。
On Construction of Activity Area Curriculum in Kindergarten
FU Hong
(DalianChanghaiCountyKindergarten,Dalian116500,China)
Activity area curriculum is a kind of natural education mode w hich conform s to kids’age features and w hich meets the needs of different kinds of kids.The key points to set up activity area curriculum are creating app rop riate conditions,enriching activity area materials,and marking out the areas scientifically.
kid;activity area curriculum;construction
G61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0)03-0081-02
2010-07-09
傅红(1971-),女,辽宁大连人,幼儿园高级教师。
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