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人力资源政策模式研究

2010-08-15 00:45李蕾红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当代经济 2010年20期
关键词:京津京津冀河北省

○李蕾红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人力资源政策模式研究

○李蕾红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在目前世界经济大环境和趋势下,伴随着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和“2010—2020人才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是迫在眉睫的了,本文在此背景下,对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较薄弱的河北省的经济如何提升问题中的最关键的人力资源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各位有识之士研究的基础和结论上,进一步分析河北省人力资源现状和原因,从而根据当前世界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河北省人力资源政策的新模式,供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政策参考。

京津冀一体化 人力资源 模式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而当今的世界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已向中国利好的方面发展,面临如此好的大形势和机遇,中国应该抓住这次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大力发展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关键要发展大城市群即区域一体化经济,目前在中国存在有三个大的区域一体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大工业圈。其中的京津冀区域与前两者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而要搞好、推动一体化的进程,必须处理好、配置好、整合好区域间的各方面资源,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人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所以人力资源的整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所在。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作为京津的腹地河北省却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所以目前关键是要提升河北省的经济实力,从而才能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综述

20世纪80年代,国家首次提出“环渤海经济圈规划”。“九五”期间,河北省提出了“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环京津”、“环渤海”),但基本上停留在战略概念层面,在具体合作的内涵、方式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2001年10月,国家建设部组织评审通过了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完成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即大北京规划。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召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展和改革部门的负责人召开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共同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商讨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达成五项共识。2004年5月,北京科博会、博鳌亚洲论坛发起,国家发改委指导,环渤海七省市共同参加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达成实施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共识;2004年6月,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召开,会议就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进行了研讨,并决定成立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联系会议。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也促使三地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加快,2005年6月8日三地人事部门签署《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标志着三地人才一体化进程进入到了由自发到政府职能部门推动、由酝酿到实际操作运行、由单边行动到三地联动推进的阶段。总体看,尽管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但人才开发走向一体化必将随着区域一体化不断发展和三地的协力推进达到一个更高层次。

二、河北省在一体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人力资源现状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历史等各方面原因,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与京津两市相比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素质低,难以适应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特别是体制上的原因,河北省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京津两市要低,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2)受教育程度人口比重相对较低、高端人才分布结构差距较大。除了平均受教育程度外,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等高端人才与京津两市相比差异较大,明显低于北京、天津地区的数据。

(3)劳动力效率低,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率不高。河北省劳动者整体素质相对偏低的现状,加上传统体制的约束,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物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劳动效率低下,此外,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率不高,河北与京津相比有很多差距,每万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在全国的排名中,北京排名第一,天津排名第二,而河北仅排名十七,这与其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4)教育投入低,教育资源配置低,人才创业平台少。河北省的人均科技经费与北京市相比相差甚远,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配置均低于京津两市,而吸引外资和高层次人才创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虽然数量多,但普遍档次低,成本高,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较差,竞争观念和服务意识较薄弱,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较低,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较低,根本无法与京津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相提并论。

(5)卫生投入低和卫生资源差、科技事业投入低、人力资本流失严重。河北省的卫生事业支出远低于京津水平,同时卫生设施和技术人员分布也十分不均衡。科技事业投入低导致高层次人才向京津两地迁移,造成河北人力资本的大量流失。

2、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由于一些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河北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教育与人才的作用认识不够,导致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同时,对人才开发合作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良性互动关系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依托京津、服务京津的意识较强,融入京津、利用京津的意识较差,导致人才双向流动的严重失衡。

(2)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较大。京津冀区域中,由于城市性质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建国后京津两市的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经济实力雄厚,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投资人力资本,使两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河北省,导致河北省对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大量高层次人才流向京津和沿海发达地区。

(3)行政区划体制差异。由于受到行政区划分割的制约,河北省利用京津地区的科技人才目标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限制,尤其是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较大差异,形成了人才跨省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4)人才政策开发力度小且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不配套。与京津和发达省份相比,河北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力度还不够、突破点不多,一些政策落实不够好。并且人才的具体政策缺乏协调和配套,制约了各类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

三、一体化进程中的河北省人力资源政策模式设计

1、指导思想

以“十二五”规划中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明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比重。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平等公开和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进人才管理方式,落实国家重大人才政策,抓好重大人才工程,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2、发展目标

以“2010—2020人才长远发展规划”纲要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最高的发展目标,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

3、总体思路和设计原则

制定和设计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和谐的、满足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开放性发展的原则。

4、新时期的河北省人力资源政策模式设计

人力资源是经济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发展都是市场主导型的模式,先是由企业参与、市场主导最后才到政府间的协商和制度安排,而京津冀经济圈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其融合完全靠市场的力量是难以推动的,所以,要进行政府高层的制度性安排,首先要淡化行政色彩,减少因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经济壁垒,通过上一级政府的有力推动,但之后面对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审慎的决策至关重要。区域人力资源整合就是通过不断推进区域内人力资源开发的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和服务贯通,建立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机制,打破人力资源受地域或部门管理的限制,逐步实现区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全面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区域内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高效率。

(1)河北省内部的人力资源政策应做到内修于心的层次,即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关注细节的符合长远的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化、法制化、人性化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和谐的人事政策,从而开创出一片“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美好局面。其一,关注每个个人:根据各个阶层的人才制定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例如人才的引进、培养再教育、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人才退出等各个方面,逐步建立于人才价值、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允许实行专利、技术、成果、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其二,关注每个企业:确立企业的职业标准和文化氛围,制定企业引进人才的各项详细政策,可借鉴采用技术入股的方式使人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建设,通过单位人才小环境的优化来推动社会大环境的优化。其三,关注每个行业:根据大的区域产业布局,引导各个行业确立其业界标准,实现各行业的分工协作和有序沟通,达到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各行业的经济效益,靠事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制定相关配套的法规体系,创造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完善人力资源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改善河北省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为人力资源政策的顺畅和高效实施铺垫好道路。

(2)河北省的外部人力资源政策应做到外修于形的层次,即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引导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其一,由三地政府牵头挂帅,建立联动机制,政策共享、业务互通。在户口、档案、人事关系、职称评聘、子女上学、住房、养老、医疗以及不同城市和地区的限制性政策等方面的制约要逐步解除。其二,成立区域间协调委员会,制定区域产业布局分工,引导人才合理流向,就某些问题定期磋商。其三,召开大型会议做好宣传工作,把河北省的区域优势介绍给有识之士,吸引人才适时高效的流入河北省相应的对口单位。其四,通过共建科研机构、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实验基地,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合作办学、联合招生与培训等。其五,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人才工作互动,在京津冀三地建立规范的人才派遣互为代理业务,走人才派遣集团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

总之,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世纪,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河北省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必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转化人才结构,加快京津冀人才整合,走人才强国之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呈现出了孔雀东南飞的景象,那么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我们也要积极改善自身的政策描绘出一轮凤凰落河北的美好图画。

(注: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重点课题项目。)

[1]罗润东、杨新铭: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本形成模式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09(2).

[2]张向前:中国大陆地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模型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5).

[3]吕荣胜、李璨:基于“引领型”模式的创新人才开发战略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1).

[4]张鑫:基于南京区域人才优势的人力资源政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8).

[5]熊凤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J].特区经济,2007(5).

猜你喜欢
京津京津冀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京津城际ATP光电隔离盒的国产化研究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来自京津的游客
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改善民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