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王征吴安
(1、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上海 200021;
2、交通银行北京分行 北京 100034;3、国电财务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2)
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吴萍1王征2吴安3
(1、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 上海 200021;
2、交通银行北京分行 北京 100034;3、国电财务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2)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银行提供的以货物销售回款自偿为基础的组合融资服务,旨在通过核心客户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信用增级,为供应链上的非核心客户提供贸易融资机会,提高银行资金收益水平。本文将结合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背景,对比分析目前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点,提出相关风控措施。
供应链 融资 风险 控制
随着商品贸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开始通过延长向供应商的付款期限来改善自己的资本运营情况,它们日益向自己的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供应商不断延长信用期限。对于买方来说,由于供应商提供的信用可以作为一种免费的融资渠道,有利于调整自己的资金头寸情况;但对于卖方来说,由于它们迟迟无法收到现金,因此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资金的正常运转,供应商通常会向银行进行应收账款融资。银行提供的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主要包括保理、发票贴现、福费廷和应收账款证券化四种模式。作为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模式,除发票贴现外,其他三种业务模式在我国都有过尝试,但是由于业务风险和相关政策的限制,都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从业务模式本身来说,银行都是作为业务的参与者,被动地参与贸易融资过程,不但影响了贸易融资的效率,也会产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风险。
为了更好地提高业务效率,控制融资风险,银行认识到:不能仅仅作为业务的参与者,被动地提供融资服务,而是应该作为整个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主导者,全程安排整个供应链业务,才能达到买方、卖方和银行“三赢”的目的。因此,产生了现代的供应链融资业务。
现代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的上下游和货物动产,为企业在获取订单、采购原材料、生产制造和销售货物等环节提供的,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风险参与及风险规避等各种金融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为企业盘活资金流的同时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现代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我国最早出现于1999年,由深圳发展银行一些分行在当地开展业务时为了突破主要市场份额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把控而进行的探索与尝试,业务触角涉及票据、仓单、货押等新的融资形式与领域,主要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整个供应链,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于风险控制和自身业务发展特点等因素影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大量涉足这一领域,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走在了我国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前列。
目前,国内银行开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主要有厂商银、保兑仓、动产质押和仓单质押等业务模式。根据操作模式和产品特性的不同,这些业务模式分别侧重于不同的商品领域,其中,厂商银业务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保兑仓业务主要应用于钢铁等大宗原材料领域,动产质押业务和仓单质押业务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供应链融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融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或者资产不能收回从而遭受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很多风险因素都影响着供应链融资的正常运作,了解并识别这些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来说非常重要,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在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时候,除了考虑上下游企业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之外,更以核心企业为信贷发放主要参考。由于核心企业往往资金实力雄厚,经营运作规范,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及影响力,这种供应链融资运作模式能够有效地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部分转化为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并提升供应链属企业间的内联力。但随着融资的信用基础向核心企业的集中,蕴通供应链业务的风险也相对集中于核心企业。尤其对于受经济周期影响明显的核心企业,在经济上升期,企业有乐观的预期,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销售规模,往往会加速扩张步伐,并乐于为供货商、经销商提供信用担保,在超额利润面前,银行也会产生放贷冲动,加剧企业的扩张。一旦经济出现拐点,社会需求下降,但企业投入的生产规模无法迅速做出调整,资金链就会出现紧张,甚至有断裂的危险。
在核心企业承诺回购或差额退款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当融资企业无法还款付息时,银行可要求核心企业偿还贷款,但在某些情况下核心企业无法或不愿提供回购承诺:第一,供应链金融涉及国际贸易和跨国采购,而核心企业又不在国内。以汽车业为例,进口车经销商向银行请求信贷支持,用于向位于海外的汽车生产厂商付款购车,待汽车在国内销售回款后再偿还银行借款。此种情况下银行无法与核心企业建立业务关系,只能对进口车辆、进口报关单及商检单进行监管。第二,核心企业虽然在国内,但出于其行业内的龙头地位,使其相比银行具有优势地位,因而拒绝做出回购承诺。国内某些整车厂行业地位领先,市场占有率居前,往往只愿在经销商不能正常还款的时候协助调剂销售,而不愿承诺回购。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银行必须承担经销商丧失还款能力情况下的质押货物处置风险,虽然银行已经在放款时设定了质押率,但由于银行在货物处置中不具备专业能力,此外还要支付诉讼、货物处置等费用,导致处置回款不能覆盖银行贷款本息,产生损失。
对于未与银行签署合作协议的核心企业的经销商,我们无法通过发货通知书获得其发货信息,唯一信息来源就是核心企业和经销商签订的购销合同。由于没有核心企业的回购保证,在银行为经销商开票或支付货款到经销商将货物质押给银行之间就产生了货物在途的授信敞口风险。
供应链融资是多种金融产品的组合,是一种金融创新。产品推广过程中,客户会产生个性化需求,银行为匹配客户要求可能需要对业务的操作流程进行改造、调整,从而承担操作风险。由于链属企业分布全国各地,要完成开立银行承兑汇票、背书、申请贴现、放款这一系列业务流程需要一段时间,但供应链产品的营销实务中出现了核心企业要求银行当天开票、次日乃至当天贴现的需求。某些中小商业银行为能获取业务机会,采取异地开票,核心企业开户银行当天完成贴现,一段时间后再将银票集中背书、交付核心企业开户银行的操作模式,其中蕴含一定操作风险。以一家大型汽车销售公司为例,公司要求48个小时内完成开票和贴现,市场上除了招商银行采用电子票据可以满足其需求外,按常规流程,其他银行都由于票据传递时间长从而无法满足其需求,一些中小银行就采用了传真贴现的模式,虽然流程缩短了,但其中却集聚了票据传递丢失和贴现人殆于背书等一系列风险。
对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强风险信息的了解和沟通,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以最小成本、最优化组合对风险实行有效规避、实时监控,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四步骤原则,保证供应链金融的安全。从交行蕴通供应链产品的现状来看,针对潜在风险,应该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系统理论指出,系统是由一系列子系统组成的,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处于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系统分析就是以系统的整体最优为目标,对系统的各个主要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便给决策者提供直接判断和确定最优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蕴通供应链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管理需要借助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协同管理进而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应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密切关注政策导向、经济运行,将政策、市场、行业风险对应到银行的具体客户,并将风险预警等相关信息送达前台经营部门和授信等部门,逐步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形成的信贷风险。
要坚持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业绩、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技术开发、用户满意度和交货协议等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查,并进行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现某重要供应商可能出现问题,应及时通知链属企业进行预防和改进。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供应链融资风险制定应急措施。在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中,首先要运用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在风险发生之前,尽量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减少风险发生。要根据供应链的结构、环境等特点分析风险因素,区分风险类别,尽早识别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目标,降低风险损失。特别是对于承担回购或差额退款等担保责任的核心客户,更是要时刻关注其经营情况,客观评价其担保能力,在担保能力降低时及时削减其链属企业的授信额度,以保证银行资金安全。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出发点就是通过供应链条中的优质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信用增级,从而达到多个参与主体信用共享的目的,因此,丰富参与主体可以使银行更好地分摊或覆盖经营风险。现阶段,在核心企业能够提供担保的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核心企业回购或差额退款的模式,对于核心企业不愿提供担保的,为合理控制风险,可以引入物流企业对交易货物进行质押监管,同时为链属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在货物不适合质押或经销商数目众多难以操作货押的情形下,可以尝试将保险公司引入到供应链融资服务中,与其共同设计国内贸易融资保险流程和保单条款,分散融资风险;为及时对质押货物进行处理,还可以考虑与大宗商品交易所合作的供应链服务模式,银行针对质押货物实际商品特性和价值,通过质押率设定警戒线和平仓线,当价格下跌,质押率达到警戒线时,贷款企业需要及时追加保证金或补仓,若质押率达到平仓线,银行通过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强行平仓,以货物变现偿还银行贷款;对于货物在途的敞口风险,可以通过第三方提供阶段性担保或物流监管方实施国外到国内的全程监管等模式加以覆盖,以保障银行资金安全。通过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发挥参与各方的优势特长,银行能有效分摊或覆盖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经营风险。
根据对世界上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调研显示,技术因素仍旧是制约银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今天,哪家商业银行能够更早地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操作流程和系统,哪家就掌握了客户,后台技术开发部门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以一些客户提出的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开票和贴现业务需求为例,招商银行就是凭借其先行开发的电子票据系统满足了企业要求,发挥先发优势,从而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而其他银行由于人民银行准备牵头开发电子票据系统而不得不暂停相关系统开发,因此失去了客户市场。虽然可以尝试通过代理贴现等业务模式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但也只能是权宜之计,治本之策仍然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研发,取得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