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分配公平性研究综述

2010-08-15 00:45郑双胜
当代经济 2010年21期
关键词:公平分配效率

○郑双胜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初次分配公平性研究综述

○郑双胜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收入分配及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总结既有研究成果,可以为日后研究搭建一个合理的平台。为此,本文从初次分配公平若干视角为切入点,探析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初次分配公平的内涵及其与效率的关系

初次分配一般是指国民收入作必要的扣除(税收、企业年金)之后在生产参与者中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公平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主体在生产过程中权利与义务、作用与地位、付出与报偿之间的平等关系。可以将初次分配公平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初次分配公平要求国民收入三部分(政府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保持适当的比例,并且国民收入三部分的增长保持均衡和协调;第二层次的初次分配公平要求具体的生产企业在对生产参与者进行个人收入分配时要公正合理。从宏观层面来看,初次分配公平涉及的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三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是否合理;从微观层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机会与规则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

对此,有学者认为,不同种类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公平问题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全部生产要素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不是实质公平问题,而是实用公平问题。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按贡献分配是相对公平的分配原则,但按要素贡献分配并不能保证初次分配的公平。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判断,但并不存在单一的简单而直接的判断方法。从不同视角阐释初次分配公平的内涵,深化了学界对初次分配公平内涵的理解。

将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以增进社会经济福利作为研究的主题,以一定的伦理价值判断为前提,因而必然涉及效率与公平的拷问。效率与公平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目标,但是在追求这两大目标的同时,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成了困扰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难题。关于初次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点主要有四种。第一,“效率优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分配政策是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最佳抉择,由此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二,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应该归咎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只追求效率,把公平放在了“兼顾”的位置上,导致在实践中忽视了公平,使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因此,当前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收入分配政策。第三,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效率。只能逐步加重公平的比重,逐步实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公平与效率优化结合”过渡。第四,公平与效率是辩证的统一,即有公平也就有效率,效率有助于实现公平。目前国内学者现渐趋统一,认识到公平与效率是互动的辩证的统一关系,公平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有助于公平的实现。

二、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价值

初次分配是基础性的分配,是在全社会各种微观单位内部分散进行的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的数额要比二次分配大得多,涉及面也更广。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二次分配是无力从根本上改变的,只能在此格局基础上通过财政收支和转移支付手段在局部或一定环节上作出调整。如果初次分配中的问题比较大,不公平问题很严重,二次分配即使能从社会公平的角度采取必要调节措施,其绩效也未必理想。因此,探析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具体而言,学界主要有以下论述。

1、初次分配公平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消除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要条件和必然要求。“初次分配注重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某些环节和方面,本身就要求必须以初次分配公平为基础。初次分配不仅要讲效率,也要讲公平。公平分配可以激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要素活力,促进效率的提高;如果收入分配缺失公平,就会压抑劳动者和各种要素的创造性,经济运行就会丧失活力和效率,初次分配公平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初次分配公平在经济实践中降低了交易费用,因而是市场经济有效发展的保障及内在属性。

2、初次分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初次分配、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解决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实现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着力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在于通过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才能减少利益矛盾和冲突,使社会关系趋于和谐,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初次分配体现公平,是社会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民小康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3、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义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标志。作为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每一位劳动者都有权利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有权利获得公平的收入。初次分配不公造成收入差距过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更加注重分配公平,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体现。

三、我国初次分配制度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在初次分配制度上,由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初次分配体现效率”的分配政策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转向,这一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国家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

有学者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使用公平与效率的双重标准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进行了评估,指出分配原则的变迁路径反映了政府在处理公平与效率问题上,从注重两者对立面向注重两者统一面的回归,但这种回归绝不是回到起点,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化改革和政府主导作用的结果。

还有学者指出,在收入分配理论上,我国已由单一强调按劳分配,发展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由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发展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由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发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改革实践上,由计划体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自主分配;由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工效挂钩”、“计税工资”,到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收入到多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由“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四、初次分配不公平的根源

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有三个指标:一是分配率,二是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三是社会保障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越高,或社会保障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就越公平。据此,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根源主要在于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目标冲突与非平等博弈,没有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合理的分配比例关系,没有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劳动者工资增长就赶不上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

从不同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影响我国劳动者工资差距的因素很多。有学者将这些因素分为外在因素和劳动者自身因素两类。外在因素包括劳动者所在地区、所处行业、职业以及所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劳动者自身的因素包括劳动者的学历、工龄、性别、民族、社会身份等。有的差距是合理的,如危险职业应获得的工资补偿;有的差距是不合理的,如劳动力市场歧视造成的工资差距。有学者运用计量方法,发现我国要素收入快速增长,在初次分配中就呈现两极分化的现状;收入差距分化主要是由劳动贡献这个分配标准在产业间的差异造成的,要素贡献的其他差异对我国收入分布的扭曲程度为2%~15%。这些发现意味着,缓解、消除收入差距分化在于校正、消除现有的一些扭曲及其对收入分配标准的影响,健全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运行环境。目前学界对于初次分配不公的原因,在以下方面趋于共识:第一,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分配不公;第二,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分配不公;第三,劳动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造成分配不公;第四,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第五,由于存在不合理的行业垄断,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失衡导致分配不公;第六,由于某些制度和规则缺失,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造成国家财产流失导致分配不公;第七,由于一些权力机构的寻租、钱权交易、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而导致分配不公。

五、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有效途径

初次分配公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在初次分配中如何实现公平?学者们不仅在探寻初次分配不公的根源,而且从政府、市场等多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些学者强调,应规范初次分配中的政府行为,这是保证市场机制正常运转,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有学者认为,垄断行业的“福利腐败”问题是我国初次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形式,应确立政府在初次分配领域中的责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铲除“福利腐败”、解决初次分配不公的问题。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初次分配中的问题是由市场不完善引起的,只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收入初次分配的公正,同时为收入的再分配提供良好的基础。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初次分配公平,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有效率地发展,从而较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还有学者认为,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实现,既要利用市场机制,也需要政府积极而合理的干预。实现收入初次分配公平,必须坚持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内在统一,依靠市场的基础作用与政府的调节作用,保障公民参与初次分配的基本权利等原则,实行联合产权制度,保证劳动者初次分配外部环境的相对公平。分配问题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处理问题,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就是要在初次分配环节实现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协调,解决主体利益关系失衡、部门利益关系失衡、要素利益关系失衡等。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化解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为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责任编辑:李文斐)

book=6,ebook=157

猜你喜欢
公平分配效率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笨柴兄弟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公平比较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