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煤电产业纵向关系及冲突

2010-08-15 00:45张雪岩田艳芳
当代经济 2010年24期
关键词:双轨制电煤契约

○张雪岩 田艳芳 周 璐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试论中国煤电产业纵向关系及冲突

○张雪岩 田艳芳 周 璐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本文通过纵向交易的相关理论,对中国煤电产业链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煤电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中国缓解煤电产业间的冲突所采取的政策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针对煤电价格联动及煤电纵向一体化。指出了政策的优点及弊端,在考虑了可实施性,中国实际状况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纵向一体化是当前国情下的较好措施。

双轨制 煤电联动 纵向一体化 政府政策

一、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在我国,火力发电占全国供电量的70%多。而我国的能源特点及技术特征决定了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是以火力发电为主,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没有煤就没有电。而煤炭与电力这两个唇齿相依紧密关联的行业,长期以来在电煤价格问题上纷争不止。

1993年以来,煤炭市场存在着计划煤和市场煤,这种情况下,虽然煤炭产业链效率低下,但由于需求的原因,煤电产业间的矛盾并没有体现出来;从2002年起,中国政府放开了电煤的价格,电煤价格随着经济的迅速上升,而电价依然受到政府的规制。一方面,煤炭企业追求利润,提升价格的欲望强烈;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面临亏损,宁可停机也不采购高价电煤。煤电产业的“顶牛”现象在全国屡见不鲜。全国多个省出现拉闸限电的局面。

煤电产业的冲突不只是表明双方无法就电煤价格达成一致,更反映了政府对电煤价格越来越难以控制以及对解决和缓解煤电产业矛盾的无能为力。在中国,虽然对电力企业进行了改革,但电力产业的规制一直政企不分,行政垄断,政规不分等现象。尤其是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局面是中国经济体制中的一种独特现象。

二、中国煤电产业链的现行制度

2005年以前,中国的煤电产业都是根据政府指定的电煤价格在煤炭订货会上签订电煤契约。这时,由于国家的指导,电煤价格的波动空间很小;2005年以后,国家完全放开了电煤的市场,但由于电价仍受到国家的规制,煤电企业在短期契约制度的安排下签订的都是些有量无价的契约。加剧了中国的电荒问题。中国煤电产业链现行的制度安排具有三个特征:短期契约,纵向价格双轨制,煤电联动。

1、短期契约。中国煤电产业一直以来就是采取这种短期契约的形式来决定电煤的供给与需求的产量。也就是传统的煤炭订货会。但由于中国的高速发展导致了煤炭需求的较强波动性,在这种波动性下,短期契约的风险加大,并且进行重新谈判的交易费用高昂。因此,就中国的煤炭产业链现状而言,这种短期契约是不合时宜的。

2、纵向价格双轨制。所谓的纵向价格双轨制就是指在上游企业以市场定价为主,而在下游企业则是以计划定价为主,这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所特有的。虽然中国今年来对电力企业实行了拆分重组,发电实行竞价上网,但电价依然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电价不能随着电煤价格上涨,这严重挤压了电力企业的利润。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了煤电联动政策。

3、煤电联动。煤电联动是指当煤炭价格上涨时,电价可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而有部分的上升。电力为中国众多产业提供动力能源,因此电价的上涨将会波及中国众多产业,这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电价的上涨增加了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这将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仅如此,煤炭的开采也会通过电力来实现,这就有可能导致电价的进一步上升,有可能出现螺旋式上涨的可怕后果。因此,煤电价格联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煤电企业间的矛盾。

三、煤电产业纵向关系理论

纵向交易关系理论是指具有纵向生产和交易关系的企业如何对中间产品进行交易(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订立相关的契约上),并进而引发相应的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如形成产业战略联盟、组建企业集团、纵向一体化,还有形成纵向约束、纵向排斥和纵向分解等)结构演变的理论(刘劲松,2008)。

新古典经济学对纵向交易关系的分析主要是从追求规模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而纵向一体化是纵向企业之间在追求规模经济下的主要形式。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纵向一体化会产生一定的外部性。当上下游企业都存在市场影响力时,尤其是当上游企业是买方垄断,而下游企业是卖方垄断时就存在着双重边际化,最终产品的价格经过了双加成,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更多损失。如果实行纵向一体化,将双方的成本内部化,则可降低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不但消费者福利增加,一体化后的企业利润也会增加。奥利弗·威廉姆森(1971)曾经指出: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然衔接的连续性生产过程决定了某些确实有效的制造业结构;反过来,它们又被确认为具有共同所有的含义,这样的技术协作在流水线作业中(如化工和冶金等)可能比在部件可分离的制造业活动中更为重要。这从技术关联性的角度说明了纵向一体化比非纵向一体化更有效率。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是从交易费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来对纵向一体化进行分析的。即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企业进行交易时是需要花费成本的,这不仅包括双方进行谈判时所产生的时间成本,还包括谈判前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交易伙伴所花费的找寻成本,及合同签订后为确保对方按照合同行事而对对方各种市场行为进行密切关注而产生的成本。如果这些成本过大,双方进行交易所产生的收益价值就会降低。若双方处于同一企业,目标一致,这些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低于在市场进行交易所产生的成本,那么企业通过交易所产生的收益价值就会提高,这时选择企业内部交易是最优的。

如科斯提出,市场在运行中存在着交易费用,而企业的本质是对市场的替代,当外部市场的交易费用过高时,实行纵向一体化,将交易成本内部化是较好的选择。而威廉姆斯通过对企业间永久性的长期契约,一系列的短期契约以及纵向一体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为防止机会主义倾向而实行纵向一体化是有效率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市场交易中普遍存在,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国际交易中更是如此。而人的有限理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防范机会主义的成本非常高昂,由此可见,实行纵向一体化能够有效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提高双方的利益。

四、中国煤电产业纵向关系的分析

中国煤电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煤电产业间的纵向价格双轨制,即市场煤和计划电两种完全不同的定价机制,导致了煤电企业间无法就电煤价格达成一致而引发的煤电产业间的激烈冲突。于立、刘劲松明确指出:中国煤电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煤电产业间所形成的纵向价格双轨制。

所谓的“纵向价格双轨制”就是指上下游两种产品采取两种定价方式。一个是由市场供求自发决定的市场价格,另一个则是执行由国家规定的计划价格。这种煤电产业间的纵向价格双轨制既是由煤炭产业间的纵向关系所决定。也是中国转型期的经济发展所决定的。

煤电产业间价格双轨制的产生,也导致了煤电产业间的冲突不断。当国家对电煤实行指导定价而非电煤的市场却完全放开时,冲突没有浮出台面。当国家放开电煤市场,却依然对电价进行限制时,纵向价格双轨制便表现出来。由于电煤不再按照国家的指导价格定价,而是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而电力企业是以煤炭作为发电的主要投入原材料,电煤价格的大幅上涨必然会导致电力产业成本的大幅增加。但由于电价严格受到政府的管制,其上升的空间十分有限,从而导致了电力企业不愿接受过高价格的电煤。一方是煤炭价格的迅速上升,另一方不愿接受这种上涨后的价格,煤电产业间的矛盾就被完全的激发出来,并随之带来了包括电荒在内的一系列其他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对国家的政策提出了挑战。

电力企业的亏损,各行业用电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等种种因素都要求国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缓解煤电冲突,保证电力有质有量的供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煤电矛盾。但煤电联动政策虽具有积极意义,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赵寒娇通过对煤电联动和竞价上网的研究指出了煤电联动的积极意义,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在发电侧引入竞价上网则是有效的制度安排;刘满平认为在中国电价尚未完全市场化之时,综合考虑各方要素和利益,出台煤电联动政策对缓解煤电矛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煤电联动并不是解决煤电冲突的最佳办法。

虽然各学者都对于煤电联动政策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但都认为煤电联动政策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消除中国煤电产业间的矛盾。鉴于此,许多人提出了煤电一体化。如:刘劲松(2007)从交易成本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指出当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后所增加的交易成本时,采取煤电一体化可以实现煤电产业的双赢,是缓解煤电矛盾的有效途径;胡予宏(1997,2004)通过研究美国的办电历史,并结合美国煤电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实例,根据中国国情,认为煤电一体化是较好的缓解煤电产业间冲突的方案,对中国的煤电一体化提出了许多建议,并认为应该鼓励中国煤电产业实行纵向一体化。而中国煤电联营企业伊敏,神华集团的成功也证明了煤电一体化是适应市场经济的理性选择。

煤电一体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中国进一步进行煤电一体化经营开辟了道路,但煤电一体化经营本身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且在中国现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首先,煤电联营企业的所在地要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该地的煤炭资源还要较易于开采,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开采成本。其次,发电站要距煤矿较近,这样才能够节约成本,并且避免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在生产过程,要实现计算机控制,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再次,要有专业的排污除尘系统。煤炭的开采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污水,如果不经过仔细处理,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污水的排放,很有可能导致生活用水的污染。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煤电产业及其纵向交易关系的分析,阐明了中国煤电产业间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纵向价格双轨制。而纵向价格双轨制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特有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市场价格的运行机制。即上游煤炭价格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下游电力价格则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上游产品的价格波动不能够正常的传导到下游的最终产品,由此引发上下游企业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电力短缺,整个产业链效率低下。鉴于此,国家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煤电价格联动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煤电产业冲突及电力产业的亏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政策只是一种暂时起作用的短期政策,带有浓厚的行政性,而且其本身有一定的缺陷,会产生诸多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国煤电产业间的冲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根据纵向交易成本理论,实行煤电产业纵向一体化能够将煤电产业冲突的焦点——电煤的价格问题在企业内部消化,节省了双方进行长期无休止谈判所产生的大量成本。而且一体化后煤电产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相互协调,双方利益一致,从而解决了以往由于双方意见不统一而导致的电力短缺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贺小恒:中国电力短缺的经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刘博:区域市场煤电联营的产业效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

[3]胡予红:美国多元化办电及其对中国煤电联营的启示[J].中国煤炭,1997(5).

[4]刘满平:对煤电价格联动措施的看法和建议[J].中国能源,2005(27).

[5]刘劲松:中国煤电企业纵向关系理论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5).

[6]赵寒娇:煤电价格联动到竞价上网的经济学分析[J].产经,2008(11).

[7]Coase,RonaldH.TheNatureoftheFirm [J].vol.4,Economics(N.S.),1937.

[8]Joskow,P.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Long—Term Contracts:the Case of Coal--burning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s[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vol.l,1985.

猜你喜欢
双轨制电煤契约
4月份湖北省统调火电厂电煤消耗量同比下降22.6%
一纸契约保权益
5月份湖北省统调电厂耗煤量同比下降14.3%
7月份湖北省统调电厂耗煤量同比增长58.1%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新时期双轨制高考的改革路径
双轨制:转型期的建筑业生产政体——基于Z、H两个工地的个案研究
解读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轨制”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我国社会保障双轨制并轨背景下现收现付制的隐性债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