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伟
(中共杜尔伯特蒙族古自治县委员会,黑龙江 杜蒙 164000)
唱响“三县”建设强音,开拓科学发展之路
——关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薛志伟
(中共杜尔伯特蒙族古自治县委员会,黑龙江 杜蒙 164000)
围绕“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战略升级,强调打传统产业牌,构筑多元牧业发展格局,打民俗风情牌,加快发展旅游业,打持续发展牌,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打低碳经济牌,做大做强地方工业,打绿色有机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并且从战略目标实施中引发出若干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思考
近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认真落实中央全会精神,结合市委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建设战略升级,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9年,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和原油价格下跌的不利形势下,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实现43.9亿元、5.79亿元和2.02亿元,较2004年分别增长111.1%、84.4%和69.9%。
不断完善多元牧业发展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县奶牛存栏16.5万头,大鹅、狐(貉)分别发展到236万只和80万只,分别比2004年增长65%、37%和91.8%。2009年交售伊利鲜奶21万吨,农民奶资收入6亿元,人均4300元。一是强化典型引路。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资金投入少、养殖风险小的大鹅、狐(貉)等养殖业,并加大对养殖典型的培育和推广力度,以点带面激发群众养殖积极性。目前全县有近2万不具备养奶牛条件的农户,通过发展大鹅、狐(貉)等养殖实现了增收。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关于促进大鹅、狐(貉)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大鹅养殖规模达到5000只以上的农户,给予1万元的资金补贴;养殖种鹅只要达到30只以上,就可申请贷款,并享受每只种鹅2元钱的资金补贴,仅2009年,县财政就投入各类补贴资金1000多万元。对狐(貉)养殖户除提供贷款帮助外,还进行免费的技术服务,城镇特困职工养殖狐(貉)的,由领导干部进行“一帮一”结对子扶持。三是强化龙头引领。扶强做大伊利、合隆、绿洲等10余家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孵化、疫病防治、饲料供应等服务,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签订订单、预付资金、实施养殖补贴等形式扶持基地发展;引导群众成立奶牛、大鹅、狐(貉)等专业合作社70多个,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了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的利益联结问题,形成了“养殖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生产营销模式。杜尔伯特县被评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和全国优势奶牛产业带建设示范县。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历史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9年接待中外游客61万人次,旅游收入2.2亿元,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54%和230%,旅游业拉动三产年均增长8个百分点。一是在产业发展上,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强化全方位发展旅游、全产业融合旅游意识,发展温泉养生游、民俗风情游、生态休闲游,走出了一条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相协调、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服务业相适应、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现代旅游业发展新路。2009年,全县拥有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3个。二是在产品开发上,由低水平重复建设向高水平个性发展转变。以连环湖温泉景区为核心,建立环连环湖精品旅游产业带,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和连环湖温泉城建设。完成鹭岛景区整体规划,确立了以当奈湿地、阿木塔蒙古大营、连环湖温泉城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精心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生态休闲游、民俗文化游、北国风光特色温泉养生游精品旅游项目。三是在管理方式上,由粗放经营向协调集约发展转变。全面启动民族文艺演绎广场、民俗小吃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和休闲购物一条街等“一场三街”规划建设,推动过夜旅游。注重外引内联,强化与省内外旅游中介组织合作,互相推介,互换客源,提高区域合作实效和水平。2009年,杜尔伯特县相当于星级的酒店已达10家,其中4星级酒店2家,所在的“龙江西部旅游线”被评为全国十佳旅游线路。
始终牢固树立大生态理念,林草水并举,风沙碱兼治,造林保有面积累计达到1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1%以上,五级以上大风和沙尘天气平均值较历史同期分别减少31天和6天。一是大力植树造林。以“八大沙地”、“两大荒坡”治理为重点,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实施以“堵西北风口”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仅2009年就造林7.7万亩,绿化村屯105个。二是推行禁牧种草。坚持实行草原休禁牧,围栏封育草场,通过浅翻轻耙,播撒草籽,累计改良草原120万亩,全县草原植被全面恢复。三是坚持引水压碱。完善生态补水机制,通过中部引嫩工程,补充生产和生态用水3亿立方米,规划建设的连环湖生态水库项目,被大庆市列为生态建设重点工作,并纳入到全省松花江流域生态治理规划。杜尔伯特县荣获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年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最佳范例奖、全国治沙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等殊荣。
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突出项目建设,注重节能环保,构建产业集群,力促地方工业扩量提质增效。全县工业总产值、地方工业产值分别由2004年的23.5亿元、15.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3亿元和4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6.3%和34.6%,对财政贡献率由2004年的25%增加到2009年的45%。一是打造产业集群。每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园区载体功能,吸引规模大、前景好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产业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园区企业已达25家,累计实现产值近70亿元,利税4亿元。二是延长产业链条。依托优势资源及企业延长产业链、产品链,引进发展以伊利、牧源、隆舜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加工企业,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农工互动、产业相融、承接发展的循环经济格局。三是丰富产业类别。几年来,新建、续建合隆羽绒、瑞好风电等科技含量高、产业拉动强的项目40多个,总投资3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畜产品、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为重点门类齐全的新型工业体系,形成了富民强县的产业优势。四是发展新型能源。力推绿色发展,着力推进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扩大、支持节能建材、太阳能在泥草房改造、采暖、照明等方面的应用,全力加快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先进县建设步伐。目前,德力戈尔工业园区已列入市级园区,并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
把绿色食品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达10个,绿色食品种植监控面积达115万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9个,获A级绿色食品认证5种,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农产品18个。一是推进机械化建设,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组建农机合作社62个,购置大中型农机748台(套),全县大型农机具作业能力达到60万亩,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二是推进水利化建设,着眼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全面启动抗旱保收田、玉米膜下滴灌和抗旱水源建设工程,目前全县抗旱大井总数达到2662眼,基本实现抗旱保收田建设任务。三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发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优势,加快推广栽培技术、优化品种、田间管理等实用技术,积极培育品质高、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建设23万亩沿江优质水稻产业带。四是推进市场化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组建各类合作社24个,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01个,规划建设了一批杂粮杂豆、绿色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市场,腰新贡米、“绿珍珠”绿豆、江湾富硒大米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在南方市场供不应求。
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杜尔伯特县情实际,并已逐步上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成为全县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按照这一发展战略,杜尔伯特县的优势产业框架初具规模,项目累积效应不断释放,创新创业创优氛围日渐浓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果显著。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发展建设的成功实践,引发了我们的几点思考。
——坚持因地制宜,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思路,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思路就是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从2000年提出“以牧为主”,2002年提出“畜牧立县”,到2003年提出建设“牧业强县、旅游大县、生态名县”,再到今年提出确保“三县”建设战略升级取得新突破。这个过程是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完善和升华的过程,不仅有力指导了我们几年来的发展,更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方向、思路目标的明确,既是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凝聚干群力量的行动纲领,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好,千方百计地落实好,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必然会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用足用活政策,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政策是加快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几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发挥具有民族立法权优势,先后制定了《旅游管理条例》、《动物防疫管理条例》等11部政策法规,将产业发展和重点工作纳入到法制管理的范畴,为实施草原禁牧、大项目建设以及城乡环境整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积极争取政策,适时出台政策,用足用活政策,努力打造适宜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
——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畜牧、旅游、生态既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发展的优势所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之所以提出“三县”建设战略构想,源于坚实的牧业发展基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坚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必须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方向不动摇,牢固树立“少挖一锹土、多栽一棵树、保护每根草”思想,构建独具特色的地方经济发展“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
——创新农业和农村工作抓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发展思维,转变发展方式,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手段抓农业,真正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区域经济一定要跳出常规思维,坚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跳出农村抓农业,创新手段抓农业,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是促进传统农业优化升级、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坚持围绕发展用干部,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是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路线决定发展方向,干部决定事业成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干部的合理使用,得益于人才的引进培养。按照“三县”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四看”标准选干部,构筑人才保障平台,建立生态建设离任审计制度,突出对“三县”建设工作的跟踪问效和各项考核。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作风硬、创新能力强的干部人才队伍,是构筑“三个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王乐群〕
F303.3
A
1002-2341(2010)03-0043-03
2010-05-14
薛志伟(1961-),男,黑龙江安达人,书记,从事县域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