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石 刘良军
手法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王晶石 刘良军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膝骨性关节炎,均采用推拿手法和中药塌渍相结合治疗,每日手法治疗1次;中药塌渍2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全部90例患者中,痊愈5例,占5.56%;显效61例,占67.78%;有效23例,占25.56%;无效5例,占5.2%,总有效率为94.8%。结论手法治疗和中药塌渍二者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膝骨性关节炎;中药塌渍;手法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由于滑膜关节退变、关节软骨破坏引起的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病,主要病变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KOA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2008年10月~2009年11月采用手法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57例;年龄最小的41岁,最大的76岁;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24a;单侧发病者61例,双侧发病者29例。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拟定。①主症:膝关节(双侧或单侧)疼痛沉重,或关节肿胀,活动不便。②体征:关节间隙压痛,关节屈伸不利,主、被动活动关节时关节内有摩擦感,或屈伸活动受限。③舌脉:舌体胖,质暗淡,舌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弦缓。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音;③晨僵≤30min;④年龄≥38岁;⑤膝关节检查有骨性膨大。满足①②③④项,或①②⑤项,或①④⑤项者,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及放射学: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X线检查有骨赘形成;③符合骨关节炎的关节液检查(透明、黏性、白细胞<2×109/L);④年龄≥40岁(不能检查关节液者);⑤晨僵≤30min;⑥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满足①②项,或①③⑤⑥项,或①④⑤⑥项者,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3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中医诊断标准,同时又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病例。
2.2 中药塌渍 药物组成:透骨草30g、红花15g、艾叶15g、牛膝15g、乳香15g、没药15g、桃仁10g、伸筋草15g、秦艽15g、刘寄奴10g、川芎10g,研成粉末,以蜂蜜调匀后平铺于纱布块上,加热后外敷于患膝,每日2次,每次20min,10d为1个疗程,间隔3d进行下1个疗程。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①临床治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主要的理化检查指标正常。②显效:部分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活动不受限,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X线显示明显好转。③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有所改善,X线显示有好转。④无效:主要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90例最长治疗3个疗程,最短治疗1.5个疗程。其中临床痊愈5例,占5.56%;显效61例,占67.78%;有效23例,占25.56%;无效5例,占5.2%,总有效率为94.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降解为特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常引起关节疼痛甚至功能丧失,多见于中老年人。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院推出了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治疗的金字塔方案,即以病人的教育,锻炼,减轻体重等措施为基础,必要时辅以外用非甾体抗炎药,无效的情况下依次加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等,急性发作时可在关节腔内注射皮质激素,有不可逆性功能障碍时可做关节置换[4]。尽管该方案很详备,但非甾体抗炎药有胃肠道反应,皮质激素也有各种副作用,手术有各种风险;患者对手术多有顾虑,均有其局限性。因此中医药方面对该病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临床中患者乐于接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谓:“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素问·痹证》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张氏医通》谓:“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人至中年以后,肝肾渐亏,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加之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留驻关节,或跌仆扭伤致经脉淤阻,不通则痛。故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病基础,风寒湿邪气侵袭以及外伤扭伤为发病诱因。
治疗上应着重解决经络血脉不通。通过手法的机械作用力,不仅可以剥离粘连,恢复功能活动,而且能够改善血供,促进新陈代谢,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结合外用中药熏洗,能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外用药物配合使用是不可忽视的治疗手段,塌渍方中透骨草辛、温,可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红花辛、温,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艾叶辛、苦、温,可温经止血、散寒调经。通过对患处局部进行塌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增强了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通过手法与中药塌渍相配合的方法,能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因为塌渍的药理作用和热效应能改善局部的血循环,减少炎性渗出并促进渗出的吸收,加快病理产物的排泄。总之,上述两法合用,共奏剥离粘连、改善血供、加快组织修复之功,使气血调和,血脉充盈,则筋有所养,经络通利则拘挛自除,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
[2]孙瑛.实用关节炎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19-33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31.
[4]Hochberg M C,Altman R D,Brandt K D,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osteoarthritis:part Ⅱ,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J].Arthritis Rheum,1995,38(11):1541-15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121
13002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王晶石 刘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