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 张键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外伤在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多半是突发事件,患者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外伤后患者的心理反应较为突出。当患者面临生命威胁或肢体伤残时,心理上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常因过份紧张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我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85例的外伤患者,现将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外伤患者85例。其中男60例,女25例;大部分损伤因素为车祸、工伤。
1.2 调查方法 调查表自行设计,采用问卷方式,调查者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表中各项内容及要求,待患者理解后填写或由患者口述护士填写。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外伤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上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其中车锅和工伤患者尤为显著。
2.1 外伤期间的护理工作 患者由于外伤导致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加之伤后的疼痛而带来的痛苦,所以多数外伤患者来院治疗时心情不好,躁动。表现为坐立不安,说起话来心情急躁,并带着一种气愤的语气,易发脾气。此时医务人员说话做事都要注意方式,如说话稍不注意,病人的愤怒情绪就直接指向医务人员,从而导致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甚至治疗时也不愿合作。根据这种情况医务人员要耐心说服,细心解释,尽快解除紧张心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方面逐渐恢复平静,并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刺激,促使患者向良好的心态发展。医生在对患者科学治疗的同时,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以及一些成功的经验,解决病人的心理障碍与病痛,让患者正确认识与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面对现实。
2.2 外伤后期的护理工作 多因车祸或工作时不注意而造成外伤,患者认为自己心理上的打击与肉体上的伤痛是无法替代的,而且治疗和营养方面都需要资金,所以当事故责任在对方时,一般患者都要求全额赔偿;有少数患者还要高价赔偿;甚至有少数病人将原来并不十分严重的伤情说成是严重的,或假装重病让医生写假病历、开假证明等。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对此类患者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及时正确引导,让他们通过合法的手段保持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应有的补偿,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
心和身是生命的统一体,心是灵魂,身是灵魂的载体。心灵受到不良的刺激,躯体功能就会发生紊乱,长期而持久的恶劣情绪,使躯体受到损害,往往以“症状”或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心理护理是一门值得重视的科学,我们只有学好心理学,才能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自如,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恰当地选择因人而异的心理护理方法和适当的护理措施,不断提高心理护理水平。如一旦关节出现扭伤,早期应减少活动,损伤较重者要给予局部固定,为部分断裂的韧带、关节囊等受伤组织创造修复、愈合的条件。有的患者认为,只要受伤的关节没有脱臼,就可以过早、频繁地强行活动关节,所谓避免淤血。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或是造成关节周围渗血加重,愈期迁延。或者局部愈合不良,遗留下慢性疼痛、功能障碍。正确的做法是,关节扭伤后,如果活动关节时有明显的疼痛,至少应该在1周内减少活动,若有局部肿胀或皮下淤血,制动要延至2~3周,或者予以石膏托、膏药之类的外固定。2~3周后再根据扭伤局部的情况,开始关节功能锻炼。
外伤患者的心理反应是多方面的,患者由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层次的高低,在认识问题的态度上有一定的差别。外伤应激是无法回避的。医护人员的责任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应对,并引导患者的心态向健康方面发展。及时纠正患者的心态失衡,有效的减轻应激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促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