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娟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蔡文娟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元素,是大学生立足社会,进而开拓创新,成才立业的根本保证.本文首先探讨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素质的内涵,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形式收集资料来分析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素质的现状及成因.最后,以泉州师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为例,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探讨构建专业素质培养平台的实践方式.
经济管理类;专业素质;就业竞争力;实践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专业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以及我国大学生就业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大学生作为“天子骄子”的时代己经结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从素质教育的观念出发,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向社会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泉州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性新办本科院校,主要就是为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以便更直接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也就是说,地方性新办本科院校,既要为部分大学生考研、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提供支持,更要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直接进入专业岗位提供良好的培养条件[1].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作为泉州师院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二级学院,以培养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所需要的经济管理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应着眼于使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才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专业素质是指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进而将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能较出色地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质[2].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元素,是大学生立足社会,进而开拓创新,成才立业的根本保证.由此,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2].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要求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以及博大宽厚的经济管理知识.专业能力方面:一是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它是每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包括阅读、资料收集整理、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二是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在经济管理中,理论和实践是有距离的,要缩短这一距离,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因此,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应重点培养这部分能力;三是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可减少对这部分的关注.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拓展,既表现于专业知识的增长,又表现于专业能力的提高,更体现于二者的统一和升华.
随着专业建设的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也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迈进,但是,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不强,不足以胜任用人单位的要求等现象还较为普遍.笔者于2 0 0 9年1 2月开展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也说明,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本次调查涉及2 2个中小地方企业,调查对象为企业招聘人员.调研发现,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综合素质得分为3.6 3分,5分制)高于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得分为3.2 2分,5分制).根据调研,当前学生的专业素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经验匮乏(8 1.8%的被调查者选择本选项);将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相结合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弱(6 3.6%);从事工作的基本能力较欠缺(3 6.4%);到岗位后适应时间较长(3 6.4%);本学科理论知识不扎实、不深入(1 8.2%);本学科外其他学科知识面窄(1 3.6%);创新能力不强(9.1%);科研能力不强(0%).关于科研能力的调查数据,作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较少考虑本科毕业生的科研能力,而不是说用人单位认可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素质缺失与不足的现象,不仅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影响,也反映出我们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所欠缺.大学生专业素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学习,轻实践环节;相对忽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培养,即第一课堂的学习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及面向社会的第三课堂的实践未能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太少;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突出(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生急于找工作而无法专注于实习)等.
尽管大学生专业素质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课外延伸实践教学,是对原有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探索出一条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素质的成熟道路——构建专业素质培养与实践平台.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首先要求全体师生转变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搭建培养平台,同时,建立一个健全的保障体系来保证平台高效有序地运行.
3.1 转变教育观念
实现由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使他们在后继的科技与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成果,转化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为实现这一目标,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实现给学生“猎物”到给学生“猎枪”转变,实现由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强和保证重点课程、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时和师资,将一些了解性的一般课程合并或压缩学时,鼓励学生自学;重视实践环节将学生的培养与高校的产学研相结合.由此使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不仅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养成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3,4].
逐渐重视针对专业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各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多数局限于提高人文素质方面,建议应重视针对专业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应广泛开展随第一课堂而产生的第二补充课堂,如学术讲座、校企论坛、专业竞赛等,使专业教育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质,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基础[4].
重视学生工作在专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大部分人忽视学生工作干部在专业素质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学生工作的职能更加广泛,方式更加灵活,方法更科学,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也更加明显.如: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组织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等[5].因此,学生工作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中发挥积极作用.
3.2 创新教育模式
就业的本质是社会对求职者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和认可的素质便成了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两手抓,一方面,利用第一课堂鼓励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以及面向社会的第三课堂的作用,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地位.强调实践教学四年不间断:一、二年级侧重课程实践教学,二、三年级要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专业素质竞赛实践,三、四年级要在继续开展专业素质竞赛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综合性实践[1].
3.2.1 创新第二课堂教育
学院针对培养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并形成了若干项专业特色鲜明、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活动,延伸原有课堂教学的时空形式.
学术讲座开阔学生视野.第二课堂讲座包括经济、管理、就业指导等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各有针对.经济系列主要抓住热点问题,以知识的拓展及应用为本,通过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深化同学的专业知识,引发大家更深更广地思考.管理系列则以实际案例为主.一方面,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在与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在实践中通行的管理思路、方法,为他们走进社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就业指导系列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从职业生涯的设计、模拟竞聘到创业指导,学院努力从各个方面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学院发挥校友这一优势资源,以校友论坛为载体,召开交流会解答同学在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困惑.
校企论坛加深学生与企业交流.为加强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交流与合作,缩小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企业更好地吸纳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学院邀请知名企业的董事长、C E O、职业经理人等企业经营者来校开展校企论坛.校企论坛让学生提前熟悉未来社会工作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著名企业家,了解成功人士是如何要求自己、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引方向.同时,学院通过和企业经营者的联系,建立起经济管理领域的人际关系网络,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极大的影响[6].
以竞赛推动实践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和投入,才能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为此,学院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参加“挑战杯”竞赛.此外,学院内部针对各专业特色开展专业素质大赛,如营销策划大赛、物流方案设计大赛、模拟商务谈判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电子商务设计大赛等.这种高强度、综合性的专业竞赛不是实战,却胜似实战,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竞赛不仅在学院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吸引了其他院系对经营管理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将来从容应对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职业证书培训,提升自身的就业实力和就业层次,从而使自己尽可能地满足企业职业化、规范化的专业标准,顺利实现就业.除此之外,学院先后与影响力管理咨询机构、阳光创业中心、阿里学院合作开展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课程.
3.2.2 拓展第三课堂教育
面向社会的第三课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一环,加强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立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带到实践基地,去接触实际问题,发现各种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素质能力的培养[1].目前,学院已建成实习实训基地4 0多个.除了建设专业实践基地,学院还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分散式的实践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活动.学生在找实践单位的过程中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不同程度地受到挫折锻炼,提高了社会活动能力.
走产学研道路.产学研可产生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效应,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泉州创亿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为创亿公司提供技术知识支持,利用创亿公司的高科技信息技术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服务,努力为大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创造条件,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另外,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团队为多家地方企业成功开发了企业管理软件,也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
3.3 健全保障体系
要加强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创新教育模式,还要有保障体系的推动.
完善激励机制.把专业素质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使之与原有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一样,可以用学分来衡量[1].同时在综合测评考核细则中,还将专业素质培养列为考核内容,使大学生都愿意、也必须按要求主动开展自我培养的专业素质实践活动.学校对在校、省市以及国家级学科竞赛上取得名次的大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学院对省市以及国家级的给予配套奖励.在开展院级专业素质竞赛时,学院历来强调与企业合作,企业不仅对活动进行指导,而且对比赛优胜者进行物质奖励,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建设高水平教育团队.学院组建的专业素质教育团队,为专业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师资保障.概括的讲就是“三师”队伍:一是专业理论课教师.他们除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承担起学生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活动的专业指导.二是专业素质教育校外导师.学院聘请校外的专家、教授、知名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作为兼职教师,这些校外的师资力量给学院的专业素质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三是以辅导员为主的素质导师,素质导师除履行辅导员职责外,主要负责组织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实践锻炼和对学生生涯设计及就业进行指导[7].
构建高效组织网络,积极寻求学院党政领导的支持,在全院范围内协调教务科、学生科、团委、学生会、学术性社团的关系,形成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团委和学生科为依托,以学生会和学术性社团(目前针对各经济管理类专业成立了市场营销协会、物流管理协会、商务协会等学术性社团)为主力的专业素质培养的组织网络.在活动的组织策划上,学院本着“放宽、放松、放手”的原则,给予学生会干部较大自主权和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与氛围.
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平台的建设,是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应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拓展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1〕林华东.大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之六.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5).
〔2〕郭平.大学生专业素质与拓展.求实,2006(S2).
〔3〕林升栋.试论高校营销与广告专业素质教育.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S1).
〔4〕翟国栋.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机械职业教育,2007(6).
〔5〕刘景军.论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6〕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24315.清华:经济管理人才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7〕罗建国,廖小磊.论大学非专业素质教育.中南论坛,2008(4).
G 6 5 5
A
1673-260X(2010)10-0201-03
泉州师范学院2009年度校课题项目(2009S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