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丽
(赤峰学院 环境与资源系,内蒙古 赤峰 0 2 4 0 0 0)
赤峰市开发风能资源的优势与途径
郭 丽
(赤峰学院 环境与资源系,内蒙古 赤峰 0 2 4 0 0 0)
分析了赤峰市风能资源的优势,论述了开发风能资源的途径.
赤峰市;风能资源;优势;途径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平原、辽河平原的截接复合部位.东与本自治区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的朝阳市接壤,南、西与河北省承德地区交界,北西与本自治区的锡林郭勒盟相连.站地总面积9 0 0 2 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 7 5公里,南北最长4 5 7.5公里.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俱全.既有崇山峻岭,又有广袤无垠的天然森林、草原和肥沃的良田.总观地貌属山地丘陵区,中低山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7 3.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多山,西部最高海拔2 0 6 7米,东部海拔不足3 0 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 1°1 7'-4 5°2 4',东经 1 1 6°2 1'-1 2 0°5 8'之间.处于暖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1 1.6℃,年平均最低气温-1.8℃,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至7℃.全市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南北温差为9℃.年日照时数为2 8 0 0-3 1 0 0小时,光能总辐射量为5 7 0 0-6 1 0 0焦耳/平方米;绝大部分地区有效积温在1 8 0 0-3 0 0 0℃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 8 1毫米,蒸发量达2 0 0 0-2 3 0 0毫米,降水7 0%集中于6-7月份,雨热同季,年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
2.1 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的需要
从长远发展来看,不论未来煤炭、石油等资源如何涨价,但大自然赐予的“西北风”不会出现枯竭,也不可能涨价.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公司全额收购上网电量,并提供上网服务,为风电的发展在销售环节上提供了保障.在该法律中还确定了上网电价差额的分摊原则,明确了有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税收优惠、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性的政策.这些条款有助于或将有助于改善风电企业的运营大环境.在当前各种资源日益减少以至匮乏的情况下,风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倍加受到青睐.赤峰市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应当抓住契机,依靠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大力开发风能资源.
2.2 风电装备技术已有相当基础
2 0 0 6年7月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南通航天万源安能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线的第一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标志着我国已实现国际风力发电机主流机型的本土化,实现了向兆瓦级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跨越,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促进发展我国风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风电电价快速下降,日趋接近燃煤发电成本,已经凸现经济效益
以美国为例,风电机组的每千瓦造价已由1 9 9 0年的1 3 3 3美元降至2 0 0 0年的7 9 0美元,相应的发电成本由8美分/千瓦时减到4美分/千瓦时,2 0 0 5年降至2.5-3.5美分/千瓦时.国外专家指出,“世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 5%”,尽管目前在我国风电电价还比煤电价格高,但是风电产业已经凸现经济效益,在内蒙古境内的风场,设备几乎全部是进口的,风电厂的综合造价已降至7 8 0 0元/千瓦以内,生产的风电含税上网电价已降为0.5元/千瓦.如果风机实现国产化,风电电价还会下降1 5%左右,无疑将更具竞争力.
2.4 风力发电能够缓解能源短缺和电力不足的局面
风电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上马快,不像火电、水电建设需要用年来计算,风电建设,在有风场数据的前提下只需要几个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风场的建设.世界风电正在以2 5%甚至在部分国家以6 0%以上的增速发展,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全有可能以迅速发展风电的模式来解决能源短缺.
2.5 风力发电还能够有效地遏制温室效应和沙尘暴灾害,抑制荒漠化的发展
据统计,风力发电每生产1 0 0万千瓦时的电量,便能减少排放6 0 0吨的二氧化碳,大力发展风能可以大幅度削减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暖的状况.
2.6 风电场建设投资方式很灵活
风电场建设不仅可以是国有大企业投资,也可以是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间资本都可以投资大办风电.风电场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赤峰市现有风电场虽然不大,但场面很壮观,能够发展成为旅游区,增加旅游收入.
2.7 拉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风力发电也是解决边远农村独立供电的重要途径.在干旱、少雨的贫困地区开发风能资源,可以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老、少、边、贫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对推动生态环境恢复、农牧业产业化、电气化将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草场灌溉是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但因输电线路长、工程投资大,成为“老大难”问题.风电的开发拉近了电源与草场的距离,形成了新时期发展的契机.
赤峰市境内的风能资源丰富,特别是达里、塞罕坝地区,地形简单,风资源丰富、稳定,适合于大规模开发、安装风力发电机组,是理想的风场.近几年东电茂霖风能发展有限公司和创建集团建设风场三处,共装风机7 3台,年发电量1万千瓦时以上.利用风能发电变风害为利,而且成为旅游的一大景观.赤峰市依托地理资源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计划投入1 0.2亿元资金,建设四大风电项目,赛罕坝Ⅰ期3万千瓦风电建设项目,总投资2.7亿元,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承担,已开工建设.达里风场、赛罕坝风场二期3 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达里风电场三期风电建设项目,由东电茂霖风能有限责任公司承建,总投资2.4亿元,装机3万千瓦.按照赤峰市风电发展总体规划,到2 0 1 0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 0 0万千瓦.
风是一种永不枯竭的资源.据国家气象局公布的资料,全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3 3亿千瓦时,其中内蒙古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1.0 1亿千瓦时,居全国之首.而赤峰市是内蒙古的风能资源富集区,全市风能资源达1万平方公里,易开发的风能资源在1 0 0 0万千瓦以上.赤峰市有4 2.3%的丘陵地,建设风电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大部分丘陵高地隆起都在5 0—1 0 0米左右,其形状犹如一个个巨型天然塔架,可以将风机举到3度风区,而大多丘陵山坡均在3 0度左右,其形状平滑如流线,没有凹凸.这种地形条件由低到高,形成了较好的下垫面,可以使气流加速,对建设风电场极为有利.特别是克旗西部地区、右旗南部地区、翁旗西部和松山区西部地区,由于同属于大兴安岭及七老图山脉截接地带,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较为稀疏,对风的阻力较小,风力资源更好.有关部门多年的测风数据表明,这些旗县风场1 0米高处的年平均风速每秒可达6.6米,年有效风速时数近7 0 0 0小时,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风场,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克旗的达里、赛罕坝,翁旗的灯笼河,右旗的翁根山以及敖汉的新惠等地区都有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条件.这些地区由于风能平均变化幅度小于1 0%,开发风电能源将为赤峰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扶持和协调作用
加快风电发展步伐,需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加大风力发电项目贴息贷款的力度,降低风电税收,风电增值税征收应在5%以下,以提高风电的还贷能力.有关部门要尽快落实、出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并且做到风力发电机容量大小都一律适用.这样做有利于发展风电,充分利用风电资源,解决农村、牧区生活用能的需要,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4.2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保障风能人才储备
风电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随着风电产业迅速发展,风能人才严重短缺.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安装、保养,风电场运营、维护、管理等领域都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办风能技术专业,与国内其他院校合作,共同培养风能人才,保障风电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除了学校培养人才外,企业也应将人才培养放在战略地位,建立激励机制和创造良好环境,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高素质的风能专业技术队伍.另外,风力发电设备的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一般的企业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兆瓦级变浆变速风力发电机,政府应列入科技攻关项目,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
4.3 开展风能资源详查,制定合理开发规划
根据需求对特定区域、特定高度的风能资源进行评估,并为今后开展风电场规划、风电场选址和风电预测业务、提高风能资源利用率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风电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风能资源监测、预报、评估综合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体系和符合风能资源特点的风电开发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利用赤峰市丰富的风能资源,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大风场大开发、优质风场重点开发,网络建设科学合理,积极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
4.4 制定合理的风电价格标准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由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利于促进其开发利用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同时要采取保护电价加鼓励电价的模式政策.目前全国风电装机总量所占比例很小,不足1%,既使到2 0 2 0年我国风电发展规划的3 0 0 0万千瓦,所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例也只有3%左右,因此,为了促进这一清洁能源的发展,给予风电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4.5 在开发风能资源的同时,做好变电站基础建设,解决好风电输送
总之,风电是绿色清洁能源,需要全社会的共识,需要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制度的保障、科技研发力量的支撑以及各方面的参与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赤峰市风能资源的开发取得辉煌的业绩.
〔1〕风力发电场并网运行管理规定(试行).电政法,(1994)461号.
〔2〕关于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发展的若干意见.国经贸电力,(1999)1286号.
〔3〕甘肃日报.2008-9-2.
〔4〕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网.2010-03-15.
T K 8 9(2 2 6)
A
1673-260X(2010)10-0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