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刘少奇关于党的执政方式建设思想探析

2010-08-15 00:48朱夫夫
关键词:刘少奇执政党民主

朱夫夫

(安徽大学,合肥 230039)

建国后刘少奇关于党的执政方式建设思想探析

朱夫夫

(安徽大学,合肥 230039)

刘少奇对于党执政方式的探索始于建国初期,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使命出发,对执政方式的探索着眼于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思想的建构,对当今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刘少奇;执政方式建设;思想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没有执政全国的经验,没有现成的方式可供参考,刘少奇和他的战友对为谁执政、如何执政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理论和思想,对我们不断健全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刘少奇对执政方式建设思想的建构

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掌管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治主张的基本方法,核心是怎样处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即执政党以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把其政治主张变为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1]刘少奇在对执政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从提高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性、法制性来对党的执政方式建设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一)关于科学执政方式的建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基本沿袭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党的“一元化领导”方式来领导国家,许多地方是以“军政委员会”或“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形式处理国家事务。当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展以后,当社会生活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继续采取革命战争时期的领导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应该由党对国家政权的直接领导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向一定的执政方式转变[2]。其中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是科学执政方式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处理好党与政府的关系,刘少奇始终给予高度的关注。刘少奇在 1955年4月同西南地区各省委负责人的谈话中指出:革命胜利了,我们管理了国家,机构还没有齐全。过去熟悉的东西闲置起来,不熟悉的东西又强迫我们去做,所以关于党委组织机构如何领导、如何工作的的问题,县委、省委以致中央都还没有完全解决。要有管业务的,这些主要是政府系统、行政系统去管。另外要有管干部管思想、管政治的,这些由党委管。要把现在党委的工作由管业务慢慢转移到管干部、管政治思想和实行监督方面来[3]。具体的措施是怎么样的呢?首先是要完善政府职能,刘少奇认为:“一揽子领导方式是不行的,要有分工,要建立各种业务机构。必须健全中央以至地方政府部门的业务机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能负担他所应负担的任务。”[3]其次是要明确党政分工,刘少奇认为将统购统销等具体事务推出去之后,“省委就可以站在监督的地位来指导和帮助业务部门工作,即管理干部、检查工作和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不必直接地管他们的业务。今后党对政府部门的领导方式,原则上是如此”。“为了进行监督,党的干部对业务工作也要逐渐地熟悉起来变成内行。对于政府、事业、企业等方面的干部,党委要抓紧,要切实管好,不能由他们亲戚朋友乱用。”[3]再次明确党要管党的思想,刘少奇认为:“党委还要建立一些部门,做到政府有一个方面的工作,党即有相应的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3]这里刘少奇比较早地在党内提出了党政分开的思想,其基本思路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党政分开、党要管党等思想基本一致。

(二)关于民主执政方式的建构

民主执政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是政党执政的本质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它在成为执政党之后必须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民主又是实现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如何才能长期执政,毛泽东在建国前回答黄炎培的“历史周期律”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这条路就是民主。刘少奇对民主执政思想的建构主要表现在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党与人民、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关于民主执政的构建刘少奇认为首先要处理好党内民主的问题,“为了力求党的工作符合于客观实际,便利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意见,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必须在党的各级组织中无例外地贯彻执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扩大党内民主”[4]。刘少奇在 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就指出,近几年党内生活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些党组织不容许党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不容许党员在党的会议上,自由地切实地讨论工作问题和政策问题,不容许党员批评工作中的缺点,特别是批评党组织领导人的缺点等等。“为了使党内生活正常起来,为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一切党的组织,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刘少奇还认为:“当我们加强党的集中统一的时候,认真发扬党内民主,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党的集中统一,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只有认真地发扬党内民主,只有提高了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心,党的集中统一才能真正加强。”[4]其次要处理好党与人民的关系,反对脱离群众、破坏民主作风的倾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使党的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刘少奇对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这是同共产党的作风完全背离的国民党作风。刘少奇认为:“如果不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党同人民群众的非常密切的联系,也就不能建立无产阶级的集中制,不可能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的领导,也就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4]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对人民的民主呢?刘少奇认为“必须把共产党作风同国民党作风严格地区别开来,必须继续向存在于我们党内和政府工作中的国民党作风作战,并且要随时随地对这种国民党保持高度的警惕。这样,我们才能够发扬人民民主,最密切地联系人民群众”[4]。再次是要处理好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民主党派主要是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并且同中国共产党早就发生了合作的关系。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参加了人民政府,同中国共产党一道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因此民主执政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地推动民主执政的有效运行。刘少奇认为:“应当采取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我们现在还有缺点,将来也一定还有缺点,并且不可能没有错误。我们当然要首先要加强党内的自我批评和依靠广大劳动人民的监督来消除这些缺点和错误;同时我们也应当善于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和批评中得到帮助。”[4]

(三)关于依法执政方式的建构

所谓依法执政,就是要抓紧法制建设这个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立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正规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而改变。依法治国,就是治理国家要实行法治而不是人治;从党与法的关系来看,就是要消除“以党治国”错误思想的影响。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刘少奇就曾经指出: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共产党并不要包办政府,这也是包办不了的。

新中国成立,为了巩固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确立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1949年9月召开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确立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并不是说,宪法公布以后,宪法所规定的任何条文就都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起来。宪法……为我们目前的奋斗提供以根本的法律基础”[4]。我国的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刘少奇在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我们迫切需要“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4]。另外在依法执政的过程中刘少奇十分关注法律的执行情况,认为“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在遵守宪法和其它法律中起模范作用。一切共产党员都要密切联系群众,同各民主党派、同党外的广大群众团结在一起,为宪法的实施而积极努力”[4]。“我们的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法律,而我们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必须贯彻执行法制方面的分工负责和相互制约的制度”[4],切实地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刘少奇关于执政方式建设思想的特点与当代价值

(一)刘少奇执政方式建设思想的特点

首先,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于共产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在纪念刘少奇 110周年诞辰的讲话中就指出:刘少奇同志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刘少奇同志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是刘少奇同志念念不忘的挂虑。

刘少奇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来思考党的执政方式建设,认为执政党的建设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刘少奇对此指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过去为人民做了好事,今后还要为人民做好事。”[4]通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使他们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断地得到改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刘少奇认为:“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同人民共甘苦共患难,能够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不在人民面前摆任何架子;他有事找群众商量,群众有话也愿意同他说。”[4]“一切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普通劳动者,没有任何特权,都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同甘共苦。”[4]

其次,长期执政的历史使命,刘少奇早在 1948年12月,为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讲话时指出:“我们要管理全中国,事情更艰难了。我们打倒蒋介石、打倒旧政权后,要领导全国人民组织国家,如果搞得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的。唐太宗曾与魏徵争论过一个问题:创业难呢,还是守成难呢?历史上从来有这个问题。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有点理由。在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5]在这里刘少奇已经注意到如何才能进行长期执政的问题,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权如果想长期执政就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执政方式。建国之后刘少奇从提高党员条件、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反对贪污腐化与特权阶层、加强党的监督制度、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方面来进行整党整风,不断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并开始着手将这些好的措施方法规律化、制度化。刘少奇认为:“现在留下个遗嘱,留下个作风,留下个制度,留下个办法,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可以使后代有所遵循。”[6]

(二)刘少奇执政党方式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首先,对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做了先声和铺垫,刘少奇关于执政方式建设的许多科学思想由于历史原因很多都没能付诸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党的执政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在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中可以看出有很多是与刘少奇执政党建设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特别是两者关于执政方式的见解。“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对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他认为我们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所产生的错误之一就是我们在领导体制上所实行的党政不分的领导方式,以及由此造成的高度集权的现象,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一是改革权利过分集中的问题;二是改革兼职、副职过多的问题;三是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四是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中共十三大对党的领导方式作出明确规定:撤销了各级党委下设的与政府机构重叠的对口部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并加强各级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这些措施使党的执政方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这些改革所要涉及的问题,很多都是刘少奇曾经有所考虑而没有实践的。

其次,对当今的执政党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方式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坚持和改进执政方式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坚持和完善执政方式不仅需要对党现阶段所面临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正确的决策,而且要善于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要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来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并指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刘少奇关于党的执政方式建设理论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他的党政分开的思想、行政监察思想、反腐败思想、制度建设思想等都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1] 张静如,姚桓.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1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王双梅.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贡献和探索[OL].http://wxyjh.wxyjs.org.cn/GB/lsq/186567/11408767.html,2010-03-25.

[3] 人民网.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关于党的领导和党政分工问题 [OL].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601/74108/5039698.html,2010-03-13.

[4]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68-411.

[5] 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13.

[6] 人民网.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几个问题[OL].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601/74108/5039707.html,2010-04-08.

On Liu Shaoqi’s thought about the CPC’sruling method after the liberation

ZHU Fu-fu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9,China)

For the ruling party Liu began to explorefounding, from the people - oriented ideology and long- term ruling party’s historical mission of ruling way,and to explore on scientific,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 and the ruling thought on the party construc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LIU Shao-qi;governance construction;thought

D232

A

1009-8976(2010)04-0022-04

2010-09-25

朱夫夫 (1985—),男 (汉),安徽太湖,硕士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刘少奇执政党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