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搭配任意性的理据探讨

2010-08-15 00:52:47叶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理据性任意性理据

叶丹

(浙江农林大学 公共外语部,浙江 临安 311300)

英语词汇搭配任意性的理据探讨

叶丹

(浙江农林大学 公共外语部,浙江 临安 311300)

一些约定俗成、被解释为习惯使然的词汇搭配是语言习得或二语教学中最感困难的环节之一。本文从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出发,从内部选择限制、认知角度及文化语境着手探讨理据,以求提高语言学习者准确、地道运用语言的能力。

词汇搭配;任意性;理据

1 引 言

词汇或词块教学法是很多研究者颇为关注的教学理论模式,在同样的语法、语义制约条件下,在词汇搭配中存在一些不可预期的,被解释为习惯使然的结构。这是语言教学或语言学习过程中最感困难的环节之一,大家认为基本上无规律可循,如一些“创造”、“激活”类的搭配,非本族语者很难掌握其规律,他们无法知道英语里正确的说法是make an estimate而不是make an estimation,是commit treason而不是commit treachery。表示“妒忌、羡慕”的为什么是green-eyed而不是red-eyed。任何语言决不是词语的任意堆砌,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语言内部机制,又要服从于各种语言外部要素的制约。Lewis指出,学习者要通过搭配和语块掌握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1,2,3],语言研究者则必须努力探寻隐藏在语言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本文正是要探讨英语词汇搭配的任意性这一现象背后的理据。

2 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物理、心理、意识和社会等方面的属性,表现在语言中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无论语言间的差异有多大,无论语言历史变化有多烈,都必得在这些限制内发生。即使是某些约定俗成的成分,也只能在这些限制范围允许的条件下才有可能。”[4]王艾录、司富珍提出“任意性的理据制约”的观点,“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中并行不悖、同等重要的两条原则,理据性对任意性有强大的制约力”[5]。从表面上看任意性似乎具有无穷的解释力,事实上它却只能在理据性所规定的范围内运作。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理据性是一个普遍潜在的动因,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证性,这一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的可能性。

词汇搭配对语言学习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判断学习者词汇能力的标准之一。王文昌教授在《英语搭配大词典》的前言中提到,“掌握符合习惯的英语词语搭配有助于非英语民族的人克服由于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避免不合习惯的类推,从而提高运用地道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6]。本族语者能自然掌握词的搭配知识,而外语学者却需要像学词汇一样地学习。韩秀丽和张治中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发现英语搭配与认知形式密不可分,概念范畴化是基础[7]。孙佩婕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超常规搭配存在的根本原因。这些文献从认知的角度展示了搭配的规律及超常现象存在的原因[8],为搭配研究提供了探讨角度。本文从内部选择限制、认知角度及文化语境这三个方面来认识词汇搭配的组合原因,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英语词语习惯性搭配知识。

3 词汇搭配任意性的理据

3.1 内部选择限制

语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世界中有联系的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必然在语言中得到反映。换句话说,词与词之间的并置关系,正好反映出这些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夜晚”在通常情况下是“黑暗的”,因此dark和night之间的并置关系就反映了“黑夜”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客观世界中没有“红夜”这种自然现象,因此,在语言中就不会有red与night之间的并置关系。

对于前面提到的一些“创造”、“激活”类的搭配,为什么说make an estimate而不是make an estimation;为什么是commit treason而不是commit treachery,这些问题其实可以从它们细微的词义上找出答案。 estimate和estimation都是“评估”。estimate一般是“估计”、“做一估算”, 如“at a rough estimate”(据粗略估计),“form an estimate of”(给...作一估计;评价);而estimation更多表示“判断”、“尊重”,一般用在比较抽象的词组搭配里,如“in my estimation”(依我来评价),“hold sb.in estimation”(尊重、看重、敬重某人)。treason一般来说指“叛国”或“叛国罪行”,而 treachery则指“变节”、“叛逆行为”或“背信弃义”,这一区别可以从著作Treason:Liberal Treachery from the Cold War to the War on Terrorism和电影 Act of War: High Treason Eugen的中文翻译中看出。前者翻译为《叛国:自由派从冷战到反恐的变节》,后者为《战争行为:严重叛国》。从这一分析可以看出,commit应该后接treason较合理。

3.2 认知角度

概念范畴化是任何语言词语搭配的基础,范畴化是人类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Halliday注意到尽管strong和powerful具有类似的句法和语义,还是存在着各自更为适宜的不同语境(如:strong tea和powerful computer)。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应该从范畴入手,看看“tea”属于哪个范畴[7],然后通过联想学过的知识“strong wine”、“a powerful machine”。“tea”和“wine”都是液体,都是可饮用的,属同一范畴,既然可以说“strong wine”,就可说“strong tea”。而后者中我们知道“powerful”是由“power”派生来的,“power”(马力,动力)使我们联想起我们已知的常识:机器可按“马力”划分的,“a powerful machine”的搭配没有问题,可以投射到“computer”上,因为计算机属于机器,都能做功,因此,这两个搭配自然就合法合理。认知领域注重“从丰富而详细的概念结构到高度抽象的意象图式”,而这些意象图式是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的基础,认清了来源,就能很好地记住搭配。

3.3 文化语境

语言反映了跨文化差别,不同国家的人与世界有着不同的心理联系,尽管其心理机制是一样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语的搭配组合习惯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能机械地把汉语的搭配硬搬到英语中去,其主要原因是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方面有所差异。英语中某些动词的搭配能力很强,以动词“fall”为例,它在不同的语境之下就有多种搭配能力,但在汉语中,要用不同的动词与有关名词搭配,以便使汉语中的词汇组合流畅、地道。相反,汉族人也可能很笼统,英语国家的人则很具体。汉语中说东西 “变质”,在英语中表示食物的变质可以说rotten或bad,但说到变质的黄油和火腿时一般用rancid,变质的牛奶则是sour milk。汉语中短语“羊群”、“牛群”、“狼群”在英语中分别是a flock of sheep,a herd of cows,a pack of wolves。这就需要学习者根据英语的组合规律或搭配习惯来习得词汇,而不能简单地利用母语套用词汇,不能任意联想。

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汉语中表示“嫉妒”意义的“眼红”,应该翻译为green-eyed而不能翻译为red-eyed,其原因主要为文化影响。由于美元纸币是绿颜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如: 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在美国政治竞选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些有财团支持的人物,从而使得绿色green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 green with envy,green as jealousy,green-eyed monster都是指“十分嫉妒”“对某人眼红”的意思。因此,从文化角度探讨词汇搭配深层次的组合原因,有利于加深印象,真正掌握词汇。

4 启 示

当然,每一个搭配都这样去追求理据有点困难,但是对现象的理据认识相当重要,这能够提高学习者准确、地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词汇搭配的再认识有利于克服母语负迁移。抵消负迁移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提供足够的输入,而提供足够输入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提供词汇模块和理据,以使学习者的大脑调变到本族语者的认知语境。这就要求语言教学者具有渊博的知识,充分了解英汉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培养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中认识特殊的词汇搭配,培养学生运用隐喻、联想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词汇搭配,了解其内部形式、内在联系以及与文化社会间的关联性。只有这样,英语学习才是真的语言学习,才是活的学习。

[1]Lewis,Michael.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UK: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2]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 UK: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

[3]Lewis,M.Teaching Collocations[M].Hove UK: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2000.

[4]宁春岩.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吗?[J].现代外语,1996(1):12-16.

[5]王艾录,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王文昌.英语搭配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7]韩秀丽,张治中.英语词语搭配机制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2):92-96.

[8]孙佩婕.英语超常规搭配的特点及其语用认知基础 [J].东北大学学报,2005(7):305-308.

责任编辑 闫桂萍

The Rationale for Arbitrariness of Vocabulary Collocation

YE Dan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Zhejiang A&F University,Lin’an,Zhejiang 311300,China)

The conventional and customary vocabulary collocation is the toughest part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ationales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arbitrariness and motivation,inner selective constraint,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cultural context,to improve language learners’abilities of language use.

collocation;arbitrariness;rationale

H313

A

1674-5787(2010)05-0060-02

2010-08-31

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度科研计划项目“英语词汇搭配任意性的理据研究”(Y200805145)。

叶丹(1982-),女,浙江温州人,硕士,浙江农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词汇学。

猜你喜欢
理据性任意性理据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教学刊(2024年18期)2024-06-27 03:03:39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中国人姓名的理据性分析
青春岁月(2017年5期)2017-04-20 11:37:59
《孙子兵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据性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0:56:39
转化法妙解任意性与存在性问题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16
论任意性、理据性和约定性的关系
青春岁月(2015年16期)2015-08-29 13:21:52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语言与翻译(2015年1期)2015-07-18 11:10:08
标点符号产生的认知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