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意性原则是作为语言的基本原则被索绪尔提出的,关于任意性的理解有很多争议,本文重点讨论任意性和理据性以及约定性的关系。笔者认为,任意性和理据性并不矛盾,它们是语言在不同层次的特征。此外,正是因为任意性,才有了约定俗成的必要,也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约定俗成才成为可能。
【关键词】符号;任意性;理据性;约定性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arbitrariness was considered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by Saussure, and scholars have various understandings about this principle.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rbitrariness, motivation and conventionality.
Key words:sign, arbitrariness, motivation, conventionality
一、引言
关于语言符号的本质的争论自古就有。在古希腊时代,就有自然派和约定派之争。在柏拉图的对话录《克拉底鲁篇》可以见到克拉底鲁,赫莫吉尼,以及苏格拉底关于这个问题争论,克拉底鲁是自然派,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赫莫吉尼则是约定派,认为事物的名称是约定俗成的。苏格拉底也倾向自然派,但他同时也认为词有所谓的对错之分。差不多时期的孔子也有类似的观点,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荀子更是在《正名篇》中明确写道“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朴素的思想,是前语言学阶段对于语言的思考。现代语言学对于任意性的重视源于索绪尔,同时索绪尔也因为强调任意性为语言第一原则,使人们将他的名字和任意性连在了一起。
二、索绪尔对任意性的论述
任意性(arbitrariness)这一概念发端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然而在语言学界,对任意性的理解似乎因人而异,因此也生出很多争议。“任意”一词是一个普通的词汇,不管是英文的arbitrary,还是汉语的“任意的”,虽然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但大家似乎都是理解其含义的。不过,要争论一个话题,争论的双方首先要对这个话题的定义达成共识,而不是坚持自己的定义。既然任意性原则被索绪尔提出来并冠以语言的基本特征之名,那么弄清楚索绪尔的任意性指什么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确定我们所讨论的“任意性”是索绪尔的语境中的任意性。
索绪尔关于任意性的论述见于《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节(Saussure 2001:67-69)。他指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即是说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能指是符号的声音形象,所指是符号的概念。一个概念,比如“姐妹”跟它的法语能指s-?-r的声音形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可以用任何别的声音来表示(比如英语s|st?,汉语的ji?mèi),所指同样是“牛”,在国界的一边是b-?-f,在另一边是o-k-s。关于语言的任意性,我认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语言符号不是任意的,那么各语言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全人类就只有一种语言了。存在着不同语言这个事实本身就证明了语言的任意性。所以,索绪尔的观点很明确,即语言符号的能指(声音)和所指(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在这一章里,索绪尔还谈到了象声词和感叹词,他认为,象声词和感叹词的能指和所指之间其实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语言对能指的选择也是不同的,比如法语用ouaoua表示狗的叫声,德语用wauwau;法语用a?e来表示“哎哟”,德语则用au,所指相同而能指不同。索绪尔还解释说,任意性并不是说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符号的能指,一旦一个语言社团确定了一个符号,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改变它。任意性即是“无理据”的意思,也就是说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
在第二部分第六章第三节(同上:130-132),索绪尔讨论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问题。他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区分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任意性有程度的区别,有时候符号是有理据的。比方说,法语里表示“20”的vingt就是绝对任意的,而表示“19”的dix-neuf就具有相对任意性,也可以说具有一定的理据性,因为法语的dix表示“10”,而neuf表示“9”。
任意性原则使人们对语言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了语言符号自身,因为符号的概念和声音形式没有内在的联系,所以语言就是一种纯粹的结构。而相对任意性的提出又让我们看到词语之间的相互联系,比如dix-neuf就和dix-huit(“18”)以及soixante-dix(“17”)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任意性的提出是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作出的重大贡献,奠定了结构语言学的基础。“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不但是认识语言根本属性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全面把握和理解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出发点。”(张绍杰 2004:2)
三、任意性、理据性和约定性
表面上看,理据性和任意性似乎是矛盾的,理据性有时候也被称为象似性(Haiman 1985),常常被人们用来作为反对任意性的理由。从《教程》的表述来看,索绪尔的确是把任意性等同于“无理据性”,而把相对任意性看成理据性的。所以谈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相当于是讨论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的关系。我认为二者是在不同层次的。正是因为有了任意性,才能有谈理据性的可能。
照索绪尔在教程中所说,在两个方面任意性表现出相对性,首先是拟声词和感叹词,然后是句法层次。我觉得这两个方面是不同性质的。拟声词等首先只是很少的部分,另外不同语言的拟声词也因为进入到具体语言系统之后会发生变化来顺应该系统,比如语音方面。另外,人类发出的另一些声音,比如因为疼痛的喊叫,或者在一起干重活是喊出的有节奏的声音,或是模仿动物来唤动物(比如唤鸡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号(symbol)。因为都是出于某种生物的本能。而符号很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某能指来表达所指,一般我们谈论的所指都是抽象的概念。句子是另一个层面,它是抽象的层级,有语序的特征,同时组成它的各部分都有层级性(hierarchical)。如果从任意性基本的定义来看,句子当然也是任意的,因为组成它的词都是任意的,句子的能指(某一连串声音形象)和所指(某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整句的概念)之间当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可是,语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比如词序的安排可以体现现实事件的顺序,而焦点信息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突显出来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法具有一定的象似性。
笔者认为,这其中也有经济性原则在起作用。人类不可能选择对于每一个概念都用不同的符号声音表达,那样将会有无数的符号,因为有多少句子就有多少符号。同时因为有些概念本身是另一些概念组合而成的,所以我们就将一些符号组合起来,用来表示组合的概念,这也是语法的基础。
约定性和任意性的矛盾没有理据性那么直接,当然,正是因为语言是任意的,人们才能去约定它。关于这一问题,学者们在“任意性究竟是不是等于约定性”这一问题上有争议。Sapir将任意性其视为“约定俗成”(转引自许国璋 2001:56),姜望琪(2004)也认为任意性等于约定俗成。而辜正坤(2004a,2004b)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任意性过多的强调了语言的无理据因素,而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理据的。关于任意性,姜辜二位老师在多方面有明显对立的看法。
笔者的观点是,任意性不是约定性,但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任意性的符号要为一个言语社团所用就必须是约定的,这样交流才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语言符号只能是任意的,这样才有约定俗成的必要。自然的符号,比如“乌云意味着下雨”是不需要人为去约定的。任意性和约定性也不存在孰先孰后,谁是谁的因果的问题。只能说语言符号既是任意的,也是约定的,二者不矛盾而已。
四、结语
这三点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点,表面上看任意性和理据性似乎是矛盾的,但实质上他们是不同层次上的。我们认为二者都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本质决定的。人类具有特殊的发音能力,并运用认知能力对世界进行范畴化,丰富的语音系统和复杂概念系统的结合导致了语言的诞生,因此语言的本质就是语音和概念的任意性联系。人类作为同一个物种,对于世界的划分大致也是类似的,因此概念系统也大致相似,用不同的声音来对这些概念进行表达就是任意性的证据。但是,人毕竟是理性的,因为经济性的原则,我们总是在无序中寻找有序,语法的诞生就是理据性在起作用。理据性和任意性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因此并不矛盾,任意性是更为基础的语言符号本质问题,理据性是语法层次的问题。
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要成为有效的交流者,人们必须约定使用同一套符号,也就是说语言必须具有约定性,人们并不能因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就可以随意地选择符号形式来表达意义。当然,约定性和任意性也不是在同一个层次的问题,正是因为符号的任意性本质,符号才有可能被约定,人类才能自如地表达概念,正是因为任意性,人类才能通过语言来脱离客观世界的限制,逃脱藩篱,从而成为自己的主宰。
【参考文献】
[1] Haiman, J. (ed). Iconicity in Syntax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2] Saussure, F.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trans. R. Harri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 辜正坤. 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 辜正坤. 语言的必然性——答姜望琪先生《语言的任意性:与辜正坤先生商榷》一文//语言学研究(第三辑)[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 姜望琪. 语言的任意性——与辜正坤先生商榷//语言学研究(第三辑)[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 许国璋. 论语言和语言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7] 张绍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研究——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探索[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戴婷婷(1981—),女,重庆江津人,博士学位,重庆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