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2010-08-15 00:53罗敏张世萍
重庆行政 2010年6期
关键词:玄幻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罗敏 张世萍

网络小说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

罗敏 张世萍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法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如滚滚浪潮席卷而来。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浪潮,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大学生们踏浪而至。根据2010年7月公布的《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中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27.1%下降到23.3%。这说明大学生上网非常普遍,是稳定的网络用户生力军。资料同时显示,2008年网民将互联网应用于阅读网络文学还没有进入“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13名,到2010年6月网民应用互联网于阅读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已经飙涨到达44.8%,用户规模达1.88亿,居网络应用使用率第10名,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规模增幅最大的一项。[1]可见大学生将互联网应用于阅读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

在形式纷繁芜杂的网络文学中,网络小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关于网络文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大都囿于网络文学特点等的挖掘,甚少将它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联系起来。即便有相关研究,也仅从网络文学的角度出发,将大学生视为被动的接受者。而关于网络小说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众所周知,小说不仅用于消遣,还有更神圣的作用。梁启超曾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2]发展态势红红火火的网络小说对人的影响更不容小觑。而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以大学生为主,所以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发挥网络小说“支配人”的力量,消除其负面影响,以达扬长避短,我们在西南交通大学展开了题为“网络小说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力图了解西南交通大学理工科为主的大学校园中学生对网络小说接受状况、对网络小说的认识,分析这些状况出现的原因,探索网络小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意义。

我们的调查对象是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11月大一到大四的473名学生。调查采用随机问卷的方式进行。我们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473份,回收率97.3%。其中理工科学生为371人,占总人数的78.4%,文科学生为102人,占总人数的21.6%。男生为359人,女生为114人。本次问卷采用自编问卷方式,问题涉及大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状况、阅读它对大学生的影响两方面共20个问题。

二、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基本情况调查

我们首先就大学生是否阅读网络小说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257位男同学会花一定时间阅读网络小说,占男生总人数的71.5%;有78位女同学对“是否阅读网络小说”做出肯定回答,占女学生总人数的68%。353位同学承认每天会花2个小时以内的时间用于阅读网络小说,占总人数的74.6%。10.3%的同学每天会花2~4个小时用于阅读网络小数,1.4%的同学每天会花4~6个小时用于阅读网络小说。所以阅读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大学生对网络的一种日趋重要的应用方式,绝大多数都能理性待之。我们同时对大学生喜欢的网络小说题材类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同学喜欢的网络小说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玄幻小说,占54.4%;武侠小说,占45.5%;历史军事,占43.5%。男同学阅读率最高的排名前五位的小说是:《诛仙》、《星辰变》、《沧海》、《搜神记》、《斗罗大陆》,全是玄幻类小说。以萧鼎的《诛仙》为例,它讲了一个本土玄幻故事。主人公张小凡与同村伙伴林惊羽惨遭灭村,亲人尽殁。无助的他们被正道的青云门接纳,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修真求道之路。整个故事极尽曲折之能事,不但描绘出一幅幻想中的瑰丽画卷,刻画张小凡这个默默无闻的少年人生之跌宕起伏,更描写了人性、爱情等让人深思的东西。这部被称为2003年“三大网络奇书”之一,在起点排行榜上居第21位[3],点击率达2261万的奇幻小说,在男同学中阅读率达26.7%。女同学偏好的网络小说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青春校园小说,占67.9%;言情小说,占55.3%;玄幻小说,占41.7%。女同学阅读率最高的排名前五位的小说是:《泡沫之夏》、《何以笙箫默》、《第一次亲密接触》、《龟吹灯》、《明朝那些事》。

网络小说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今天可谓风起云涌,在线付费阅读成为它发展如火如荼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我们同时对大学生在网络小说方面的消费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学生从主观而言都不愿意付费阅读网络小说。但面对网络小说的诱惑,还是会掏出少量金钱投入其中。其中64.9%的学生承认每个月会花上10~20元钱用于付费看网络小说,7.8%的学生每个月会花上20~40元钱用于在线付费阅读网络小说。

三、大学生对网络小说的定位认知及其分析

网络小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了大多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针对大学生对网络小说的认知进行了调查。我们将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网络小说在大学生中的存在方式确立其定位认知,其次从价值论角度探索网络小说在大学生中的存在本质建构其价值认知,以获得对大学生视阈中的网络小说之完整诠释。我们将首先从认识论角度探讨网络小说在大学生中的存在方式,以理清其定位。

网络小说对大学生而言究竟“是什么”。调查显示,我校69.8%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小说仅仅是无聊时的一种休闲方式,27.5%的大学生将它视为丰富人生阅历的一种途径,只有5.1%大学生认为它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可见,面对发展态势波澜壮阔的网络小说,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热衷于从文艺美学的层面在学理上探究它“是什么”,而是悬置对它的理性思考,定位为无聊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的“慰籍品。”

大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将网络小说定位为无聊时的休闲方式,主要与当代大众社会无聊的时代特征、当代大学生的现状以及网络小说营造的光怪陆离的氛围密切相关。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快速列车已经轰隆隆驶来。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日新月异,让我们能“观古今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但走出后现代信仰的危机,重塑人文精神的底蕴这些价值追求在今天仍步履蹒跚。因为“我们的时代具有阶段性的无聊特征,随着物质的丰富、传播方式的变化,社会的宽容度增加,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去个性化’向‘个性化’时代转变的茫然时期。”[4]在这个茫然的时代,人们对生活的意义、价值的追寻漠不关心,只关注通过各种途径来宣泄生活的无聊,寻求光声色像的全面刺激,通过各种娱乐方式让时间被完全“占有”。而蛛网覆盖又触角延伸的网络提供了化解“无聊”的最佳途径。人们通宵达旦地沉浸于网络,或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披荆斩棘,浴血奋战,历经虚幻的人生跌宕起伏;或观看一个又一个网络视频,让沉静而寂寞的夜晚在声色光电集聚的视频前无声无息的划过;或浏览一篇又一篇形形色色的网络小说,以慰籍躁动不安的精神癔症。正如阿伦特所说:“大众社会需要的不是文化,而是娱乐。娱乐工业所提供的物品在真正的意义上被社会所消费,就像任何其他消费品一样。娱乐需要的产品服务于社会的生命过程,虽然它们可能不是像面包和肉那样的必需品。它们用来消磨时光,而被消磨的空洞时间(vacant time)不是闲暇时光(leisure time)——严格意义上说,闲暇时光是摆脱了生命过程必然性的要求和活动的时光(引者注:阿伦特的意思是:闲暇时光应该是那些用来从事和生命必然性无关的高级活动的时光,而消费文化所消费的时光却仍然是为了满足生命需要,而余下的时光却不是),是余下的时光(leftover time),它本质上仍然是生物性的,是劳动和睡眠之后余下的时光。娱乐所要填补的空洞时光不过是受生物需要支配的劳动循环中的裂缝。”[5]网络小说就是大学生填补“空洞时光”的一种极佳选择。

同时,当代大学生的逃避心理让他们对网络提供的低廉快捷的娱乐方式趋之若鹜。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式教育过渡到普适性教育,带来最明显的后果是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如2010年内地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630万创历史新高。许多大学生刚走出校门就迈入失业大军的行列。即便能顺利就业,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也仅仅找到一个只能糊口而不足以养家的工作,不是一个能展示学有所成、体现人生抱负、谱写人生辉煌篇章的职业。生存、家庭、发展等种种现实问题无奈与沉重,令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就已经感受到自己仅是芸芸众生中渺小而卑微的一员,不可能创造出令人高山仰止的伟大成就。沉重的现实逼迫着大学生让他们内心产生某种孤独感、逃避现实。同时,从大学生本身的心理而言,他们又是一个极具叛逆性、颠覆性和想象力,充满幻想的群体。而充斥于网络的玄幻小说让大学生的无奈情绪、孤独感得到了释放,丰富的想象力得到展现的平台。以起点中文网为例,点击率排行榜前五名小说的分别是:我吃西红柿的西方奇幻小说《盘龙》点击率达8671万,居第一位,之后依次是《斗破苍穹》、《凡人修仙传》、《九鼎记》、《从零开始》[5],全部是玄幻小说。我校男同学阅读率排名前五的网络小说分别是《诛仙》、《星辰变》、《沧海》、《搜神记》、《斗罗大陆》,也全部是玄幻小说。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玄幻小说的狂热。在玄幻小说虚拟的场景中,无论是人是仙还是怪,都能御物飞行、飞天遁地,拥有超凡的法力和仙术,能完成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对充满无限想象力而又无法得到释放的男同学而言,阅读玄幻小说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生活的焦虑、慰籍焦躁不安的心灵、展现广袤驰骋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而且对周围的叛逆、对传统的反抗,让大学生希望得到来自长者、同龄人和异性的安慰,特别是向我校这类理工科院校,学生生活和交往范围囿于教室、实验室和寝室三点显得更为狭窄,得到的理解和同情就更少。这样,孤独感、反叛性就只有转化为暴力和性等各种反主流文化的方式来解决。网络小说中随处可以点击到的关于暴力的细致描绘,性和私生活的想象描写,让大学生得到某种程度的慰籍。但“这种幻想式的成功是一种压抑下极大的快乐和放松,也是无奈情绪下的消极心理抵抗。这也意味着青少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一种直接的现实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不是现实的对抗,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来释放心中的焦虑,以消极的娱乐来回避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6]

网络小说被定位为空闲无聊时的休闲方式,还与网络小说营造出的光怪陆离的氛围相关。首先,网络小说产生于电脑与网络等现代化工具组合成的“数字化生存”时代。网络小说与过去文学精英创作的小说相比,由各种现代工具缔造的背景是“读图时代”的文化转型。网络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音画两全的境域。“大众审美文化选择渠道的拓宽,改变了许多人的欣赏习惯,又培养了新一代‘多媒体族’——把文字阅读与声音、图片、图像、动画和影视剪辑等视听观赏结合起来,其多感觉通道的全方位接纳,远比单纯的文字阅读来得直观和过瘾。”[7]多媒体工具的运用令网络小说远比传统小说更吸引追求刺激性、游戏性的大学生的眼球。其次,大众话语境下的网络小说从语言上看,行文不像传统文学那样严谨沉稳,显得飘逸潇洒,轻松诙谐。“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3]。这句豪气干云的呐喊为许多大学生津津乐道。或者网络语言日常化、口语化,显得生动亲切,让大学生觉得如好友闲话家常般平实、朴素。再加上为了适应读者心态,迎合读者口味,用最短的话语来传达最多的含义,网络语言大量地用短句、符号,如v5(威武),〉﹏〈(不),╰_╯(我生气了)等。清新明快、趣味横生的网络语言让时常感叹生活郁闷,追求快餐式文化享受的大学生在网络小说中找到了无穷乐趣,如鱼得水。第三,从题材上看,活跃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网络小说强调去中心而求自由。网络小说不求表达千秋情怀、终极道义,只求抒写自我心旌。各种以非中心题材为主题的小说不断涌现。如被称为2002年全球中文论坛里最火爆的小说——慕容雪村的《成都,请将我遗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像一部“反爱情”的生活写真!爱情,在这里成为无处容身的流浪汉!除了日复一日的性冲动,剩下的只有破碎的青春记忆。“作者将生活剥去光鲜的外衣,赤裸裸的呈现在眼前。主人翁名字‘陈重’透出的显豁符号意味,他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是人的无奈,商业社会的无奈。”[8]大学生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题材,于其中尽情徜徉,尽兴狂欢。感官享受取代了理性思维,所以当代的大学生悬置了网络小说的学理追问,将之定位为闲暇无聊时的一种休闲方式,一个狂欢的场域。

四、大学生对网络小说的价值认知及其分析

我们的研究从网络小说对大学生而言“是什么”进一步深入到“怎么样”的厘清。这是一种价值论的追问方式。价值是由人的需要产生的,揭示外部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的范畴。网络小说开发和满足了大学生的哪些需要?我校的调查数据显示,41.5%的大学生认为阅读网络小说令人沉溺于理想世界而无法自拔,27.8%的大学生认为阅读网络小说能使人更加宽容,20.5%的大学生视阅读网络小说为一种情感宣泄渠道,14.2%的大学生将阅读网络小说视为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10.3%的大学生觉得看网络小说令人更无奈、压抑。所以我们进一步研究大学生何以会对网络小说有这些评价,以敞现其价值,展现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首先,网络小说通过瑰丽的想象将大学生带入巴比伦通天塔式的理想王国。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对理想追求的盲目使大学生经常陷入一种无序的、可悲的、无聊的生活中浪费生命。更为可怕的是,大学生明明知道是在虚度光阴,却不知如何摆脱和超越。所以,将他们的兴趣、精力乃至全身心投入到网络小说描绘的美妙爱情中与主角经历缠绵悱恻、生离死别,或者倾注到奇幻之旅,在异界与仙侠鬼怪为伍。以时下起点中文网上点击率达1278万的明晓溪现代言情小说《泡沫之夏》为例,这是我校女生的最爱。有同学说道:“结局很美很美。……就像夏沫到机场挽回欧辰时最后对欧辰说的话‘如果你爱我可以爱到离开,那我为什么不可能爱你呢?’这么深刻的爱,爱到为了你的快乐而放弃自己的快乐,没有理由去拒绝的。然而,这样的爱情只存在于泡沫之夏。”[3]泡沫之中的绝美爱情,虚幻而华丽,辗转的飞在天上……可惜瞬间就碎了,绚烂短促。可见网络小说中的爱情只能让大学生逃避现实,去铸造梦幻中的巴比伦通天塔。相应的,男同学则痴迷于凭空妄撰的由奇人、超人、灵异与神魔鬼怪组成的魅影世界——玄幻小说。例如在带游戏性质的《盘龙》中,通过带有盘龙戒指的少年林雷的梦幻旅程,在二十一集的描写中,大学生感受到了数不胜数的神魔鬼怪,见识到了招招胜出的绝世神技。所以才有男同学认为阅读网络小说是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的有效途径,才嗜读如瘾。如网友“伤欣有泪”评《诛仙》时写道:“已经是五年过去了,从一个什么也不知道的小书迷,到现在也算是博览群小说。还记得当前的疯狂,没日没夜的抢着同寝室的室友那本厚厚的诛仙,等待总是那么的枯燥,但是为了这么一个结局却是等的好苦!小说已经结束了两年多了,一套正版的图书已经不知不觉磨旧。还是当年的痴样!”[3]在细腻的杀戮、强暴、掠夺、蹂躏描写中,大学生广袤驰骋的想象力中得到展示。但大学生看重的不是玄幻小说所表达的人文情怀。价值判断的混乱和颠倒使得“中国大陆当下的玄幻小说,将时空的穿越,生死界限的打破,以及怪异事物、神秘气氛的渲染,当成了几乎全部的叙事目的。对人性内涵的解释和思考反而淡出,甚至付之阙如。”[9]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只是一个脱离历史和脱离社会的建筑在幻象和魅影废墟上的虚幻王国,它缺乏对人性的拷问和对中国现实问题反思,只能把大学生带入巴比伦通天塔式的理想王国。

其次,网络小说将大学生领入“虚无主义”的自由王国。“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自由,文学的精神本质也是自由,网络之接纳文学或者文学之走进网络,就在于他们存在兼容的共振点:自由。可以说,自由是文学与网络的最佳结合部,是艺术与信息科技的黏合剂,网络文学最核心的精神本性就在于它的自由性,网络的自由性为人类的艺术审美的自由精神提供了又一个新奇别致的理想家园。”[10}作为网络文学最重要形式之一的网络小说,将大学生领入了自由精神创造的瑰异王国。网络小说不望救世济民而求表现自我,不求终极关怀而注重抒发性情,不求崇高和宏大,只求兴之所致能痛快淋漓。读者通过小说的浏览、与写手的互动、帖子的发布,在题材各异的网络小说中尽情徜徉,写手产生共鸣而敞现自我最真实的心臆。在小说高潮迭起的奇幻之旅、缠绵悱恻的凄美爱情中,读者与写手心意相通,经由网络小说描写的人生百态、人情冷漠的熏染,变得或宽容大度,或愤世嫉俗,或身体欲望得到肆意张扬,个人情感得到纵情宣泄。我们以孙睿的《草样年华》为例,看看它对大学生的影响。《草样年华》讲的是以邱飞、杨阳为代表的一群多才多艺的大学生满怀梦想又对现实绝望,一直叫嚷着无聊,在学校里,他们都是所谓不务正业的“坏”学生,无心学习,整天琢磨着逃避考试、偷窥女生宿舍、谈恋爱、玩乐队、喝酒、打架等等,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大学生活众生相。通过对这部被称为“校园文学第一奇书”的阅读,大学生抒发自己对生活的心态对人生的感叹。榕树下网友“北化散人”评到:“喜欢你的文字,就像是酒精,迷醉,然后没心没肺的笑。就像是福尔马林,浸泡,然后永远不老。一瓶啤酒,一把吉他,一段爱情,一张补考通知书,大学时代,足够了。……为什么理工科大学的有脑子有灵魂的人,都和我一样傻逼兮兮的?”[11]通过自我嘲讽,引导大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无聊琐碎的日常生活。网友“把酒御剑”在博客中写道:“看完《草样年华》说实在的让人感觉挺压抑绝望的。……整本书看完,宣泄的同时感到的是更深的压抑。他们身上那股匪气、霸气、流气,从有些方面看还是很可贵的。那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有些时候这些匪气就显得不那么正大光明不那么让人见得了光。总之,青春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一份独特的诠释。”[12]经由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大学生激烈的情感获得了适当的宣泄。但宣泄过后剩下的是什么?与我校学生谈到《草样年华》时,他们坦诚的表示认同这本书所写的东西,但并不喜欢,因为读起来很压抑。它只会给本来就压抑的生活更平添一分乌云,令人产生对环境的无奈感,颓废的感觉弥漫在生活中。

网络小说创造的自由境域给当代大学生真正带去的是什么?经过网络小说的阅读,大学生可能以更大度宽容的心态对待生活,能让充沛的情感得到尽情宣泄,但最后剩下的却是笼罩着他们的无边无际的无奈和无聊感。有学生谈到看过《草样年华》、《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等小说后的感想,认为它们远没有鲁迅先生笔下的深刻与犀利,只是一些饭前饭后的谈资,稍后即逝,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价值,总之就是无聊。故而网络小说为学生创造的只是虚无主义式的自由王国,娱乐世界的自由也并不是真正的政治意义上的自由。实际上,“网络的自由名存实亡,因为其充其量仍然属于自言自语(我认为自由应是集体中个人位置所得到的尊重,而非自我独立的自在;也就是说,我所要的是自由主义,而非‘自在主义’),它不能带给我们任何物质的帮助和精神的抚慰;它的最大贡献就是拓展了我们的虚空与空虚,——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人生虚无主义。那么,我已经没有任何必要解释什么叫‘无聊主义’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聊主义即人生虚无主义,即网络悲观主义。其本质接近于僧侣和旷妇怨女的境界。我们敲击键盘就如同他们手拈佛珠、夜数铜钱。”[13]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对我校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小说已经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构成重要部分,成为大学生打发“无聊”时光的一个主要选择。网络小说冲撞着大学生固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日益引发深刻的心理模式和思想道德的变化。它通过瑰丽的想象将大学生带入巴比伦通天塔式的理想王国,将大学生带入“虚无主义”的自由王国。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网络小说的管理,杜绝暴力、色情等反动信息的大肆猖獗和传播。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同时学校应创办丰富精彩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充实,从网络小说的王国中脱离出来。

[1]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0-08-24].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7/15/ 100708.pdf.

[2]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M].新小说.1902,(1).

[3]起点中文网[EB/OL].[2010-09-24].http://top.qidian.com/ Book/TopDetail.aspx?TopType=29&Time=3.

[4]尤红梅.触摸芙蓉姐姐背后的大众心理[N].中国经营报,2005-07-09.

[5]H.Arendt:Between Past and Future.转引自陶东风.去精英划时代的大众娱乐文化[J].学术月刊,2009(5):25.

[6]蔡朝辉.网络文学的青年亚文化意义研究[J].求索,2007(11):155.

[7]欧阳有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173.

[8]书评:网络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EB/OL](2002-08-20).[2010-07-30].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8/20/content_531388.htm.

[9]武善增.”人”在幻象与魅影建构的废墟中失踪——浅析玄幻文学的审美困境及其表征的文化症候[J].扬子江评论,2008(3):86.

[10]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47.

[11]榕树下[EB/OL].(2003-04-25).[2010-06-25].http:// www.rongshuxia.com/book/comment/bookid-2017740-cmttype-1-page-2.html.

[12]把酒御剑.7月15日随想杂感.再再续——读《草样年华》祭奠我那百无聊赖的青春.[EB/OL].[2010-09-25].http:// blog.clzg.cn/space.php?uid=115383&do=blog&id=13218.

[13]曹寇.网络自由与无聊主义.榕树下随笔小札[EB/OL]. (2001-01-09).[2010-05-30].http://article.rongshuxia.com/view art.rs?aid=103821.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玄幻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初中生玄幻小说阅读行为分析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