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格之重建
——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探析

2010-08-15 00:50李清聚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蔡元培人格

李清聚

(1.河南科技大学 政治与社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2.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教育学

近代中国人格之重建
——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探析

李清聚1,2

(1.河南科技大学 政治与社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2.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在民族危急、国家衰亡的关键时刻,蔡元培提出了以人格重建来救亡图存的理论主张。在蔡元培看来,近代中国之所以备受欺凌,根本原因就在于旧式失败的教育所造就的懦弱国人,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就必须改造旧时教育、重塑国民健全人格,通过完善的个人最终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

在中国近代史上,对健全人格理论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研究的当推蔡元培,健全人格的教育理论是他在探索教育救国道路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人格重建之原因——救亡图存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思失败,探讨救亡的历史过程。洋务运动就是在此种背景下进行的第一次尝试,它希望能在固守传统伦理秩序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以“致用”,从而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但是它企图离开社会制度和人格精神层面的变革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独立,证明只能是一场舍本求末的妄想。甲午中日水战的惨败,使先进的国人看到了“变事不变法”的局限,进而认识到中华民族失败的更深层原因,还在于政治制度的腐败,从此开始了谋求制度层面的变革,于是就有了以宪政取代封建专制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然而,面对强大的保守势力,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终也都是以失败而结束。先进的国人在历经多次的失败打击之下终于认识到“黄金黑铁断不足兴国家”,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民智已下矣,民德已衰矣,民力已困矣”[1]。因此,要救国,就必先新民,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培养现代新人,否则的话,救亡图存只能是一句空话。梁启超先生后来在总结这段历史时曾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拿‘变法维新’做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2]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理论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他认为,要救国,必先有救国的人,而要有救国的人,就要有救国的教育,这就是人格教育,它是社会改良、进步的根本途径。他说:“凡一种社会,必先有良好的小部分,然后能集成良好的大团体。所以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3]“吾人苟切实从教育入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4]

二 人格重建之目的——健全人格

蔡元培认为,近代中国之所以饱受外敌侵略和欺凌根本原因就在于旧时教育所造就的寡廉鲜耻之徒的存在,他们追求袭取之术,揣摩、钻营无所不至;徇利禄,更不知礼义廉耻为何物,“此我中国所以以四万万之众,而亟见侮于外国,以酿成亡国亡种之祸者也”[5]。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救国,并最终达到国富民强,就必须改造旧式教育,重建国民人格。蔡元培说:教育“欲副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的人格,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6]。在蔡元培看来,有了健全人格的国民,那么国家一定会“隆盛而不衰亡”。那么什么样的人格才算是健全的人格?我们重建的人格应该具有那些特征呢?对这个问题,蔡元培在不同的时期有过不同的论述,概括下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健全的人格在于生理与心理的统一

在《1900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蔡元培明确地指出,健全的人格在于生理与心理之统一,然“中古时代之教育,偏于一部分之心理,而不及生理一方面,诚为偏隘。今也,偏重生理一方面,而于心理一方面均漠视之,不亦矫枉而过其正乎?健全之精神,必宿于健全之身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生理之影响于心理也有然;科学知识,美术思想为发达工艺之要素,利用后生之事业,非有合群之道德心,常不足以举之,心理之影响于生理不亦有然乎”[7]。因此,他认为健全的人格的必须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协调发展的人格,二者决不可有偏废。

(二)健全的人格在于个性与群性的一致

在《教育之对待的发展》一文中,蔡元培对健全的人格从个性与群性的角度再次作了论述。他指出:“盖群性与个性的发展,相反而适以相成,是今日完全之人格,以及新教育之标准也。持个人的无政府主义者,不顾群性;持极端的社会主义者,不顾个性;是为偏畸之说,言教育者其慎之。”[8]在蔡元培看来,只有个性与群性二者同时具备,这样的个体才算得上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个体,才是国家所需要之才,“故此后教育家之任务,在发现一种方法,能使国民内包的个性发达,同时使外延的社会与国家之共同性发达而已矣。盖惟此二性具备者,方得谓此后国家所需要之完全国民也”[9]。

(三)健全的人格在于德、智、体、美四方面的和谐

蔡元培多次在文章中指出,健全人格的实施离不开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比如,他《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校欢迎会的演说词》中就明确指出,“所谓健全人格,分为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四项。”[10]并且强调说“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11],只有这四项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由此可以看出,在蔡元培心目中,理想的健全人格就是德、智、体、美四方面的和谐共存。

三 人格重建之途径——新式教育

如何建构健全的人格呢?在蔡元培看来,毫无疑问是通过教育,“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12]。但蔡元培这里所提的教育与旧式教育完全不同,是赋予了学生于自由和个性,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发展的新式教育。那么,这个新式教育的新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与旧式教育相比,它又有哪些不同呢?蔡元培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诸育并举,多育互通的教育原则

旧式教育只看重人的某一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是一个整体的思想,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被蔡元培所完全纠正。在蔡元培看来,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统一,个性与群性一致的整体,因此,培养、完善人各个方面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也就密不可分。蔡元培认为,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他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13]“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14]而智育,在蔡元培看来,则为完全人格之基本。蔡元培说:“身体壮佼,仪容伟岸,可以为贤乎?未也;居室崇闳,被服锦绣,可以为美乎?未也;人而无知识,则不能有为,虽矜饰其表,而鄙陋龌龊之状,宁可掩乎?”“道德之名尚矣,要其归,则不外避恶而扬善。苟无知识以辨善恶,则何以知恶之不当为,而善之当行乎?”[15]所以,蔡元培说,“知识者,人事之基本也。”[16]体育则被蔡元培看作是完全人格之首。蔡元培说,“在西洋有一句成语,叫做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17]没有健全之身体,是不可能有健全之精神的,所以蔡元培才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18]至于美育,则被蔡元培看作是建构健全人格之重要桥梁。在蔡元培看来,真正健全的人格,不仅要追求现实的幸福,更要“超轶”于现实,从而实现人生的“最后鸪的”(美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相统一的境界),而这必须依赖于美感教育。他说:“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实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达到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19]这几者虽然内容不同,在健全人格中的地位也不一样,但都是为完善“整体的人”而服务的,且在实施中也都是相得益彰的,所以,缺一不可。对诸育之间的关系,蔡元培曾形象地用人的身体来比喻:体育就像人的筋骨,用以自卫;智育就象胃肠,用以营养;德育好比呼吸循环系统,贯穿全身;美育好比神经系统,用于传导。而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上述器官必须统一协调,缺一不可。也正是据于此,蔡元培才提出了“诸育并举,多育互通”的教育原则。

(二)学校、家庭、社会并重的教育途径

在传统的旧式教育中,学校毫无疑问是培养学生人格的主阵地,但在蔡元培看来,家庭和社会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地位与学校并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家庭教育,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之中。习惯故能成性,朋友亦能染人,然较之家庭,则其感化之力远不及者。”[20]因此,一定要重视家庭。如果家庭在进行健全人格教育时有缺陷,对子女人格之发展必无益,“于社会、国家之道德,亦必无纯全之望。”而社会教育,在蔡元培看来,也必不可缺,原因有二:其一,这是由中国当时的教育现状所决定的。蔡元培说:“顾三四十年来,乡里儿童就学者,不过十之二三,失学者十常七八。以如此多数失学儿童,俟其成年,再行施教,难免事倍而功半。但欲一一纳诸学校,非惟现在国家财力容有未逮;即儿童本身,往往因贫困而不得不工作以求生,虽欲入学而势亦有所不能;是我大多数之国民,永无识字读书之机会矣。”[21]在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情况下,社会教育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其二,这是由社会教育在完全人格形成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在蔡元培看来,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过程中毫无疑问起着重要作用,但学校教育必然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而且学生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毕竟是有限的,学生更多人格的健全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形成的,所以社会教育必不可缺。甚至为了突出社会教育的地位,他在就任民初教育总长时就于教育部中增设社会教育司,以强调社会教育之重要。总之,蔡元培认为,要想使学生养成完全之人格,家庭、学校、社会这几个教育阵地一定要同抓共管,协调一致,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这样,健全人格之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三)男女地位平等的教育方针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中,女子是一直被排斥在教育之外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识字多诲淫”的传统说教也一直深入人心,而这一切在蔡元培看来纯粹是无稽之谈,为什么呢?首先,蔡元培说:“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而一切倚男子以生存。”[22]因“无可自恃”,“于是不自主而有妾媵之制,于是不自重而有女闾之业”[23]。那么女子的自主、解放也就无从谈起。其次,蔡元培认为,女子受教育与否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教育质量。“人之受教育,当自小儿时起。而小儿受母之教,比之受父亲之教为多。……苟母亲无学问,则小儿之危险何如乎?”[24]此外,对一心想通过教育救国的蔡元培来说,女子的愚昧无知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民族,造成国家“种性所以靡苶,而政俗所以腐败也”[25]。所以,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蔡元培提倡男女一样,地位平等。他在1917年《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中明确指出:“至民国成立,改革之目的已达,如病已医愈,不再有死亡之忧。则欲副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之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完全人格,男女一也。”[26]蔡元培不仅在理论上大力提倡男女教育平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身体力行。他在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颁发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就规定:初小女生可以与男生同学;女子高小以上可设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及女子高等师范;女子学校不另立系统,特设之女学校章程,暂时照旧[27]。在他掌管北大时,更是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学同校之先河,成为我国大学教育史的一大创举,影响非同小可。

(四)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方法

在旧式教育中,教师在处置学生时所采取的方法往往“如吾人之处置无机物然,石之凸者平之,铁之脆者锻之;如花匠编松柏为鹤鹿焉,如技者教狗马以舞蹈焉,如凶汉割折幼童而使为奇形怪状焉”[28],完全忽视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在蔡元培看来是毫无可取之处,更谈不上培养出学生健全的人格来,因此必须应被废弃。那么废弃之后应该实行何种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呢?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一文中,蔡元培对所应实行的新式教育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说明。蔡元培在文章中指出,这种新教育与就旧教育完全不同,它能够“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食则资以肥料,好光则复以有色之玻璃;其间种类之别,多寡之量,皆几经实验之结果,而后选定之;随时试验,随时改良,决不敢挟成见以从事”[29]。简单概括之,就是用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方法来代替旧式教育,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要想使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方法能够得以真正的实施,在蔡元培看来,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自动精神。所谓“自治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蔡元培认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个性,不能完全依靠外在力量的制约和引导,必须养成“自己管理自己”[30]的习惯。他说,“学生对于社会,已经处于指导的地位。故自己的行为,必应好生管理。”[31]他认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就必须要具备自治的能力,最好是“自定规则,自己遵守”[32]。所谓“自动精神”就是学生能充分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适应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蔡元培认为,人格的健全,绝对不能完全依靠被动地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寻常一级的学生,总有二十人左右。一位教员,断不能知道各个学生的个性,所以在学生方面,也应自觉,教我的先生,既不能很知道我,最知我的,便是我自己了”[33]。所以,蔡元培说,“在学校不能单靠教科书和教习,讲堂功课固然要紧,自动自习,随时注意自己发现求学的门径和学问的兴趣,更为要紧。”[34]

总之,在蔡元培看来,只要按照上述诸方面改造旧式教育,进行人格重塑,那么近代中国人格之重建一定可以实现,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最终目的也必将达到。

蔡元培的人格教育理论通过完整系统的论述把个人人格的重塑同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把人格教育的意义提高到救亡图存、治国安邦的高度,这不仅为近代中国的救亡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也为近代中国新式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尽管受时代和其本人阶级性的局限,蔡元培并没有看到统治阶级的软弱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才是造成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但是他把健全人格教育看作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关键,看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我们今天科学地把握教育方针,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仍然具有可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1]王 栻.严复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

[2]梁启超.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833.

[3]蔡元培.蔡元培选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158.

[4]吴 虞.蔡孑民先生言行录[M].上海:上海书店,1990.291.

[5]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1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5.

[6][7][8][9][10][11][12][13][14][17][18][19][24][26][28][29][30][31][32][33][34]蔡元培.蔡元培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7、34、84、84、128、128、29、48、11、128、47、6、19、47、72-73、73、146、146、146、131、146.

[15][16][20]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83、183、200.

[21]中国蔡元培研究会.蔡元培全集(第13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84.

[22][23][25]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0、151.

[27]杜学元.女子教育通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388.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Personality——A Study on Educational Thought of Cai Yuan-pei’s Healthy Personality

LIQing-ju1,2
(1.School of Politics and Sociology,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Henan 471003;2.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0094,China)

At the critical moment of the national emergency and the national decline,Cai Yuanpei put forward a theory of personal reconstruction for salvation.In Cai Yuanpei’s view,the root reason why modern China was suppressed was the weakness of the compatriots resulting from the failure of the old education.To change this passive situation,we must transform old education,reshape the national healthy personality by improving the individual to ultimately achiev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prosperity.

Cai Yuanpei;healthy personality;education

G40-092

A

1674-3652(2010)06-0023-04

2010-09-06

李清聚(1978- ),男,河南镇平人,河南科技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讲师,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黄江华]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蔡元培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