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祥(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近年来,有关母语与二语写作相互关系的研究日趋增多,也取得相当大的成果。如张文涛(2003)认为受本族语结构干扰所造成的语言错误是相对显著的,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不容忽视。蒋平(2001)指出负迁移不仅发生在学习者的母语知识诸如母语语法规则和词汇概念方面,也出现在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上。Kaplan(1966)认为母语文化思维和知识会影响到二语学习者的写作语篇的组织方式。王立非、文秋芳(200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汉语水平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水平产生影响。严立东(2004)认为研究者对各种错误的揭示和描述不仅促进了错误分析既作为理论又作为方法的双向研究,而且对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不过,上述研究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因母语文化的影响而出现的错误类型及原因,阐述不多、分析简略。本文拟就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汉语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干扰的具体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
英语语言能力有四种基本技能,即听、说、读、写。其中写作能力处于第四层次,是前三种能力的升华、提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英语写作一直是各级考试的必考题型。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大学本科阶段,通过两年的英语学习,他们应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具体量化到考试类型,大学本科毕业生应能通过CET-4和CET-6。然而,在现实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包括通过四、六级的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发展上存在极大的不均衡性。其表现为阅读、听力较强,口语和写作能力较弱。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母语文化中汉语语言习惯对英语写作的干扰问题进行讨论。笔者根据自己所代2004级和2006级两个年级共8个班英语作文的批改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比较,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错误有70%以上是由于母语文化影响造成的(其余为单词拼写错误),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不属于一一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一个汉语词汇可以有几个英语词汇与之对应。如汉语中的“看”,在英语中就可以翻译成“see”、“look”、“watch”、“peer”、“glance”等好几个词,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大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只简单地把想用的词汇从汉语直译成英语,根本没考虑到汉语单词所蕴含的深层语意及英语单词在使用上的限定性。
(1)Their family can't give their education costs.
(2)A part-time job can contribute to increase their experience.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至少经过十年的母语的熏陶,思维方式留有汉语的烙印。即使是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写作中也难免犯中式英语的错误。毕竟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在学习时间上永远无法与作为第一语言的汉语相提并论。每周短短的四、五个学时接触英语,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杯水车薪”,“Chinglish” 是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
(3)When he smiles,you will see that his teeth lost many.
(4)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changed in my home town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严格意义上说,这类错误是必须消除的,它只是语法上的错误,表现为双重谓语、句子结构冗余、多种句型混杂等。这些语句乍看起来似乎可以理解,尤其是对中国读者来说,他们很容易明白英文语句的意思,但作为外国读者,他们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5)There are have all kinds of sports we can take part in for the well-being of our bodies.
(6)In spite of sports have its passive sides,for instance,it can cause injury,it can bring some bad manners,but sports still attract more and more people.
Halliday&Hasan把连贯定义为“用来连接前面提到的东西的各种可能性”。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种“可能性”应该满足听话者或读者在句子或语篇理解过程中对续接信息的心理预期。一个句子内部连贯的满足,要求句子的承启结构或转折暗示所引导的续接信息与信息受方的心理预期在方向上基本一致,而语篇的连贯性则更多依赖存在着语义关系的句子的有序连接。目前,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存在着相当多的语句不连贯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般的语法错误,而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有些学生的英语作文虽无明显的语法错误,但读起总觉得不通顺、不连贯、不紧凑等等。
(7)Nowadays,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a modern man.In my opinion,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has been broadened.
(8)In modern time,everyone wants to find a good job,a good job can earn much money,also make people happy.
从以上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来看,主要原因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母语文化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习得与文化了解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它的文化。作为语言习得基本技能之一的语言输出--写作必须要反映目的语所承载的文化。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大学生受汉语影响颇深,尽管进行的是英文写作,但在思维模式和推理过程上仍不可避免受到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写出中国人看得懂、外国人不明白的中国式英语。
其次,大学生对英文写作的特点缺乏了解,英语书面语的论述方式与汉语书面语的论述方式不同。英文写作更直截了当。主题明确、直接,事情交待的也很清楚。主题给出后必有细节或事实来证明、支持观点。相比而言,汉语写作更含蓄一些。他们也许不会明确提出主题,但会以多种不同方式重申观点(主题),给读者留出思考的空间,中国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不给任何解释或详细阐述就做出论断。在思维方式和材料组织上,英语陈述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清楚性。完成的论说文语篇连贯、行文衔接、条理清楚,观点、论据、论证有机统一。汉语的思维方式则不同,它不强调逻辑思辨,总的来说,汉语议论文往往只提出论断而不给出论据,更少引述别人的成果并注明出处。具体例子一个接一个地举出来却不把它们联系起来推导出结论。在表达式上,英语修辞偏爱演绎,强调新颖性和个性化,因此,主要观点明确提出后,鼓励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和独特方式阐述观点。而汉语的修辞倾向归纳法,主要观点往往延后提出。中国大学生似乎更喜欢引用和解释别人的话或使用固定短语而不是个人观点。大学生英语写作时不了解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找不到正确的策略进行写作,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组织和表达他们的观点、想法,只是把汉语的论述方式生硬地转化成英语的论述方式。因此,对一些外教来说,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总是显得做作、逻辑混乱,也就毫不奇怪了(Houston 1994)。
最后,学生对英语写作存在误解。绝大多数学生持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学习外语就是学习语法规则,记住单词、短语和固定搭配,写作不如阅读重要。这种英语写作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如何对待学习任务,因而也影响到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同能力的培养。再加上中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一直蒂固根深。和其它语言技能比起来,英语写作所获得的教学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甚至把写作活动全部放到课后进行。更何况,大学英语考试对写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反,它更重视通过语法和词汇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种导向下,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写作教学。即使给学生时间在课堂上练习写作,他们也不会认真对待,很难达到这一活动的要求。
鉴于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因汉语语言习惯和母语文化干扰而产生的错误,笔者认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注意在英语写作时排除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用英语的方式思维。具体到高校课堂教学,应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注重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积累。如前所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离不开了解文化。既然是学习英语,那么英语作文的语言应地道、自然,让英语国家的人看明白。在英语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英汉语言本质上的差异和东西方人思维习惯上的差异,注意用英语思维方式进行构思和写作。注重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的培养,在词汇、短语的使用、功能、语境方面,提醒学生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区别,讲解语法、篇章时,更要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的思维方式和论述方式。
第二,利用学生的阅读教程作为培养写作能力的材料。中国高校最重要的英语教程是阅读,尤其是精读。这套教程以文章为中心,而这些文章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需要详尽讲解,牢固掌握。学生对这些文章也比较熟悉。例如,当教师向学生解释文章时,可以要求学生特别留意作者在行文衔接上的遣词造句,像关联词、人称代词、形容词、指示代词的使用,以及一篇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和语言上的联系等。同时,这些文章出自英语本族语作者之手,自然是权威、地道,较能反映当代英语语言特点。学生通过这些培养熏陶,在自己的写作中也会自觉运用,逐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第三,重视写作过程的培养,即写作材料的搜集、词汇的积累,体裁的明确、线条的清楚和反复修改,以实现英文写作的科学表达。传统的写作课教学法以结果为导向,教师对某一种写作技能大致介绍后布置题目让学生去写。学生独自完成后交给老师修改,老师批改过程往往只关注形式而非内容。这种方法符合中国的教育现状,但对学生学习英语写作帮助不大。过程写作法可以弥补产品(结果)写作法的不足,在过程写作中,学生不是独自一人就给定的题目写作,然后交出产品让老师修改。而是做写前准备和策划行动步骤,例如商讨、辩论、阅读、动脑筋、列清单。许多学生通力合作,制定计划如何开始和怎样组织一次写作任务,他们一起构思、遣词、造句,写出初稿给老师或其他同学看,征求反馈意见。然后修改,写出第二稿。过程写作法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创新尝试、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英语作文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是普遍而严峻的。由于中国大学生鲜有机会接触权威、地道的英文材料,更缺乏和英语本族语者直接交流的机会,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侧重语法、词汇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培养一直未得到应有重视。因此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依然薄弱。学生英语作文中因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而造成的错误比比皆是。为提高中国大学生英文写作能力,我们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确保足够的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对写作任务本质的全面意识。增强对英国文化、英语语言的了解,努力克服汉语语言文化对英文写作的消极影响(负迁移)。
[1] Kaplan R B.Cultural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
[2] Halliday M A K,R Hanson.Cohesion in English[M].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
[3] Houston A.learning writing through writing:the Chendu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ten composition[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1994,26:100 110.
[4] Jiang Ping.Negative transfer in the aspects of language,culture and thinking pattern[J].TeachingEnglish in China,2001,20(1).
[5] Zhang Wentao.Analysis of interlingual and intralingual errors made by college students[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3,26(4).
[6] Yan Lidong.Implica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by analyzing errors in college students'writing[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27(1).
[7] 程晓堂,王琦.2004,从小句关系看学生英语作文的连贯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8] 简庆闽,陆建平,潘珣袆.大学英语书面表达的连贯性评价和缺陷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
[9] 王立非,文秋芳.母语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