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

2010-08-15 00:49:10吴振华
关键词:法兰克福人本主义学派

吴振华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

吴振华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地认为贯穿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的中心线索是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在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现行制度展开深入批判时,法兰克福学派揭示了启蒙精神所确立的理性主宰地位在现代社会的独断运用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继承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批判传统法,并充分发展了马克思哲学中的和谐思想。

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异化;和谐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犀利的批判精神和庞杂的理论系统而著称。尤其是面对西方人所面临的普遍的文化——历史困境以及人的异化受动的存在方式、现代性、和谐思想几个方面批判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社会批判理论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

无论是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劳动还是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人的物化等问题,它们二者产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即都是人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相分离的结果,而人的存在的二元分裂可追源于分工。

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概念后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因受黑格尔绝对精神异化与复归思想及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它在当时还不成熟。“异化劳动史观是黑格尔绝对精神认识自身、实现自身最后回到自身的另一种表达。”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中人的异己化存在状态的批判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客体化、对象化、物化的存在状态。他提出的异化劳动思想在以后的著作中逐渐被扬弃,进而发展成为新的人类解放学说。

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继承了马克思尤其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凸显的人本主义精神,并对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做出进一步的发展,使人本主义精神贯穿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发展的整个历程。法兰克福学派以人本主义的视野来审视启蒙精神,看到启蒙精神将人物化、空虚化等消极的一面,他们试图对启蒙进行再启蒙,以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启蒙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但却陷入悲观主义之中。

与法兰克福学派人本主义精神始终占主导地位不同的是,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但人本主义在马克思其后的思想发展中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异化劳动思想中相关内容并最终形成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科学成果,将人本主义精神纳入到科学唯物史观的范畴。相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明论批判,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批判不但在时间上具有先在性,而且在内涵上亦具有科学性和超越性。

二、现代性问题

自摆脱中世纪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而开始自己的世俗化进程以来,西方世界便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发生了一场理性取代蒙昧,科学取代迷信的变革。这一世界性的理性化过程即马克斯·韦伯所言的“祛魅”过程,亦即通常所说的现代化的过程。而“现代性”则正是对这一过程的本质特征的审视和反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便通过对劳动二重性问题的分析开始接触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这也是其能够辩证地看待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根源。但是此时的马克思哲学中的主导线索还是人本主义的逻辑,他只能从悬设的人本理想中拉出一条对资本的人本主义的批判线索,而无法引出一条对资本的真正科学性的批判线索。《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代表马克思哲学对现代性问题的认识走向了成熟。

在对待现代性问题上,卢卡奇强调当代社会遭受生产力奴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构建对启蒙理性——工具理性的哲学批判,马尔库塞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政治批判等,都推进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性问题上的理论高度。

三、关于和谐的思想

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进行深入批判,进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是其理论特点之一,其中以马尔库塞最有代表性。他在探讨革命和解放的主题的同时,提出了“自然的解放”的主张,即人对自然关系上的变革。马尔库塞认为,要把自然变得与人性相符合,成为人的对象化了的本质,自然不再是材料、无机物,而是主体——客体,是独立的生命力,解放自然就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解放自然意味着使自然获得自由,上升到自然美的诗意境界,使自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的主要依据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认为马克思在维持唯心论的批判的先验的因素的同时,达到了人的自由与自然的必然性的统一、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的统一。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现象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批判,并深刻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人自身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关于人与人的和谐。哈贝马斯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学说开始,主张重建交往理性,并以此约束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实践,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公正。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把哲学史上的交往问题研究具体化了。马克思研究了作为一般社会关系的交往对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其许多细节尚未提出,并没有深入展开。哈贝马斯在探求人际关系和谐时,将视角具体化,始终强调以理解为核心的交往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规范和方法,对于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和谐思想有着一定意义。

关于人与自我及社会的和谐。在人与自我以及进行社会的和谐的方面,弗洛姆对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他充分吸收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的思想,并从马克思的“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和独立的人”这一健康人概念出发,对资本主义病态社会作了全面的批判,并提出了构建理想和谐的健全社会的初步构想。弗洛姆在高扬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引入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作了心理化、伦理化的理解,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发展,从理性、人的意识活动来考察人与自我的和谐。在人与自我社会的和谐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对于我国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

不管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现代性理论还是关于社会和谐的一些论述,法兰克福批判理论总的来说都是持一种辩证的态度。因此,法兰克福学派为建立现代化的社会提供了一些有理论价值的内容,批判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地认为,贯穿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的中心线索是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它在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性以及由此必然引申到否定性的努力方面,在阐发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原则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相当有益的理论启迪。但他们在许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过时了”的论断则是错误的,非常有害的。而且,他们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有着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他们设想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下来实现人的解放和协调发展只是一种空想。

[1]陈振明,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3](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B089.1

A

1673-1395(2010)01-0249-02

2009-10-28

吴振华(1984—),男,山东曹县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法兰克福人本主义学派
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
天天爱科学(2023年3期)2023-02-23 03:43:02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心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2-17 00:52:48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2017法兰克福车展
车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48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