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成因及培养路径

2010-08-15 00:49
关键词:通识责任感学院

郭 伟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思政教研部,福建 泉州 362332)

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成因及培养路径

郭 伟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思政教研部,福建 泉州 362332)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然而,独立学院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趋于淡薄。应加强教育载体、形式和途径的多样性,进而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由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的优质办学资源与社会民间资本相结合,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联合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最具特色的办学形式之一。独立学院学生大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他们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大学生群体。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受时代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当代大学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也面对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而社会责任感主要是指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它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1](P72)。从总体上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是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主流,但也不容忽视在部分学生中社会责任感淡薄现象日益凸显。独立学院学生能否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更与国家前途和命运悠悠相关。因此,我们应当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放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一、当前独立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表现

(一)在价值取向上,过多关注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以及他人利益的关系。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倾向,“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也必然折射到独立学院。独立学院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首先表现为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偏差,重功利轻道义,重索取轻奉献,盲目夸大自我价值,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自我奋斗。而有的学生面对社会弱势群体,缺乏同情心,看到一些不平事,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袖手旁观。

(二)在人生奋斗目标上,重个人愿景,轻社会理想

独立学院学生大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一代,但部分学生过多地关心自己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而忽视了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还应对社会、集体和国家尽一份责任,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一些学生崇尚“有用就是真理”,各种“经商风”、“打工热”等在校园里此起彼伏。校园里讲奉献、讲社会责任的学生少了,而追求实惠、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现象却多了起来,社会责任感正在被逐步淡化。

(三)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生态保护意识差

社会公德意识是社会责任感的道德基础和重要表现。然而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表现为:不爱护公物,排队加塞,浪费水电,过马路闯红灯;考试作弊,制作虚假证书和求职简历,就业时毁约跳槽,知行脱节。一些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差,存在诸如虐待动物、随地吐痰、践踏草坪、乱扔废弃物,为追求便利而广泛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四)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缺乏感恩之心

社会责任感是公民对自身社会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识,公民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个人的自我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实现。但现实中部分学生的个人权利诉求强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强调社会、家庭、学校的给予及其个人的权利,缺乏履行个人义务的意识。许多大学生超前消费、攀比消费、负债消费现象严重,认为父母“养活”自己是理所当然,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辛劳;少数学生甚至对曾经资助过自己完成学业的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缺乏感恩之心,麻木不仁。

(五)贪图安逸生活,及时享乐,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部分学生学习上怕苦、工作上怕累、生活上贪图安逸,追求豪华奢侈、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的生活;在个人感情问题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严重匮乏。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主要成因

(一)社会环境大变革的负面影响

其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对于传统的重道义轻利义的道德观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它是一种强调个体利益的经济,某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因素如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2](P43)

其二,受西方各种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个人本位论等西方各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大学生不加批判地全盘吸收,片面宣扬“自我价值、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等等,崇尚自我价值取向成为当前部分学生的主要特征,这种忽视社会整体利益的为己思想使大学生深受其害。

其三,就业形势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和大学连年扩招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必然更多地关注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较之以前更加强烈,由此淡忘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了将来顺利就业,部分学生从大一起就开始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证和考研辅导班,与此无关的课程和活动不闻不问,培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也就无从谈起。

其四,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殊性。由于高考失利或填报入学志愿失误等原因,他们不得不进入“本三批”的独立学院学习。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实行完全的自费上学,根据目前政策又无法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等原因,家庭负担普遍较重,时常有内疚和压抑感。因此他们不仅从理念上,更重要的是从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迫切性,普遍认同重现实的价值观,认为用自己家的钱上学,学到的知识就是私有的,从而逐步淡化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

其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重视亲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牺牲一切,这种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使大学生从小就淡化了自己的责任意识。[3](P54)特别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对孩子一味宠爱纵容,为了孩子在物质上可以不计成本付出,只要求自己的子女对考试的分数负责,从小就忽视责任教育,使独生子女形成感情上的“自我中心”,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差,他们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经不起挫折,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其责任意识的养成。

其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在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主导下,中小学校必然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尽管我国高校一直十分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又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少独立学院把实用价值明显的所谓专业课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警句所集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市场经济功利化的影响下,往往成为大学生过眼云烟式的“快餐文化”,大学生不可能系统地去感悟,其社会责任感自然难以培养和增强。

(三)受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有限的制约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锻炼,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公正地分析和看待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正面与反面等各种社会问题;还由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使得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因而无法切实履行应尽的各种社会责任。

(四)受网络上西方各种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类信息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网络在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和好奇心强的社会群体,更是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美国等西方大国不遗余力地凭借其掌握的网络信息资源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这对于自控力和辨别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理想信念的动摇、社会责任感的下降。

三、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的路径选择

历史经验证明,没有责任感,任何社会都不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个人的发展就会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现象日益凸显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是独立学院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不断丰富和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

其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是人类在自身价值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它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实质就是缺乏远大理想,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此,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使大学生“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

其二,加强通识教育,夯实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大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广博的、普遍意义的了解,形成内心统一的认识观和世界观,并通过理性和感性均衡发展,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态度、道德和政治修养等广泛的教养要求的具体教育形式。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学识、理性的智慧,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生活的价值;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正如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谈到北大人才培养的理念时所说那样:“北大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各行业起引领作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开展通识教育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人类命运的关爱、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加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融入通识教育中。二是拓宽视野,重视结合各专业教学进行通识教育。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都应体现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强调造就具有批判精神、博雅精神、远大眼光、优美情感、富有责任感的公民,专业教育强调培养具有学术精神、能够理性思考的人才,在这个意义上专业教育也可以体现通识教育理念。三是重视隐性教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通识教育。如果说,正式课堂上的授课是“言教”,校训校歌、新生军训和社团活动等就是“身教”,作为潜在课程的校园景观、学校建筑、教务后勤服务等就是“境教”。尤其是后两者,虽然没有固定的授课时间、教学地点,但是只要进入大学校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您都会受到它们的影响。

其三,造就一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培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学识、言行、举止、品行和兴趣等都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只有教师首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对学生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P145)否则,必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现实中独立学院教师主体是近年来毕业的硕士生,其主流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他们安贫乐道,勇于奉献。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种精神在一部分教师身上已经逐步流失。独立学院应当着眼于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建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只有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来。

其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报恩家庭、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意识。“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是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应树立的重要理念。俗话说:“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晓父母恩”。对于大学生来说,感恩之情不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更重要的是回报社会;感恩之情不能仅停留在情感方面,而要更多地体现在报恩家庭、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感方面,并使这种责任感转化为自强不息、掌握本领的学习动力。为此,独立学院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系统感恩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在感恩文化的熏陶中逐步学会感恩、知恩和报恩。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其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除大师、大楼外,主要是其文化环境。大学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观,其学术自由、民主管理的氛围,其校风、教风和学风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承担了塑造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职责,而且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的重要途径。由于独立学院创建时间不长,校园文化底蕴普遍不足,因此,独立学院更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校园氛围,使之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

其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知、情、行的统一。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是要从他们内心深处产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种自觉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促进知、情、行的相互转化,缩短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从而提升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网络环境,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国国情依法治网,加强技术监控,防止宣扬自由主义和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流传和泛滥,从而净化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也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5](P85)同时,独立学院自身应开设系列网络道德讲座,引导他们提高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辨别信息以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培养和提高对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加强社会责任感以及对自己负责的自我意识。

(四)构筑社会、家庭与学校通力协作的“三位一体化”合力教育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主要是在大学中进行的,但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不可能回避现实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事,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发挥三者的叠加效应,达到1+1+1>3的目的,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就家庭而言,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不仅要求子女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会承担各种应尽的责任。父母要挤出时间多与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

就学校而言,首先要重视挖掘和利用现有各种教育资源,弘扬时代主旋律,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实行全方位育人。学校不仅要完善和深化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完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评价、监督、奖惩等机制,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从而营造从教学到教育、从管理到服务、从学生的学习到生活全方位的责任感教育氛围。通过这些措施让大学生在学校开始承担各种责任,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促使责任感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此外,学校还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及与社会各界合作,协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就社会而言,力求通过制定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赏罚制度,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惩恶扬善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制度存在缺陷,社会责任的制度规范基本上属于空白。国家和政府各部门要在立法和制度规定上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对负责任的行为给予广泛宣传和表彰,对不负责任的行为要给予谴责,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崇尚美德,人人讲求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氛围;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发提升各类道德教育资源的功能,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设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使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的完善。

总之,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蒋国勇,应小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原则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2]彭定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 (3).

[3]毕宪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7(7).

[4]陈登汉.关于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

[5]丁凯,刘志成.网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M].湖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2).

G641

A

1673-1395(2010)01-0063-04

2009-12-22

郭伟(1962—),男,福建莆田人,高级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通识责任感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海盗学院(7)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