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熟能生巧”的反思

2010-08-15 00:49利杜平倪春霞
关键词:熟能生巧关键期能动性

唐 利杜 平倪春霞

(1西华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眉山市第一小学,四川 眉山 620010)

对“熟能生巧”的反思

唐 利1杜 平1倪春霞2

(1西华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眉山市第一小学,四川 眉山 620010)

就语言教学而言,熟能生巧是指通过不断地练习使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准备正确的难度适中的练习材料,把握好教师在练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构架起从熟到巧这座桥梁。

熟能生巧;语言学习;反思

长期以来,人们在语言学习中信奉着这样一句谚语:熟能生巧。就语言学习而言,熟能生巧是指通过不断地练习,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熟就一定能生巧吗?近年来,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异议。许红、石卓成明确提出熟不一定能生巧。笔者为此感到困惑不已,带着这种困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熟能生巧”进行了反思,以期对当今的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一、“熟能生巧”的理论反思

(一)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看熟能生巧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语言学习是一个模仿和习惯养成的过程。他们强调学习者反复的语言实践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熟能生巧”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反复的机械性练习会在无形中引导语言学习者过多地关注语言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其内在的东西。再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还强调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的鼓励作用即“正强化”作用。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然而犯了错误自己却浑然不知,仍在反复不断地练习,教师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也仍然给予学生“正强化”,这样下去的结果不是practice makes perfect,而是practice makes permanent,因此熟不一定生巧。

(二)从关键期假说看熟能生巧

关键期假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关键期假说这个概念最早仅用于一语习得。后来,研究者也把它运用到了二语习得的研究上。到目前为止,研究一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关键期假说的存在。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儿童天生就具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LAD)。应该说绝大多数儿童天生就对语言敏感,他们是在模仿父母和身边人们的谈话以及他们在与自己讲话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讲话的。因此,模仿练习在关键期以前对儿童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功不可没,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正是熟能生巧的最好体现。但对于过了关键期的人来说,是否模仿练习也同样作用巨大呢?笔者认为不尽然。比如,“狼孩”维克多错过了关键期,无论J. G.伊太德怎样费尽心思,他也不能学好法语。可以说,错过了关键期,熟不一定能生巧。

(三)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看熟能生巧

克拉申是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监察模式,它包括5个部分,其模式的核心部分为“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克拉申的输入假说认为,如果进行的大量语言输入是不正确的,那么反复的练习只会让学习者很好地掌握错误的知识和技巧,却根本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水平的提高,也就未能达到学习者所期望的真正意义上的“巧”。再者,如果进行的输入是学习者不可理解的,反复的练习也只能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的意义,从而不能从熟过渡到巧。因此,从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看,熟是不一定生巧的。

(四)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看熟能生巧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指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即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指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并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再者,如果练习者本身缺乏主观能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不积极地去思考、去感悟,那么这样的练习也是收效甚微的。因此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看,熟是不一定生巧的。

综上所述,熟只是生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熟未必能生巧。

二、构架从熟到巧的桥梁

既然熟能生巧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限制,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语言教学中构架起从熟到巧的桥梁呢?

(一)准备正确的难度适中的练习材料

教师在准备练习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在确保练习材料正确的同时,要考虑到练习材料的可理解性。教师可参考克拉申的i+1输入假说模式。i代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结构,i+1代表稍稍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的练习可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然,对基础不同的学生,i+1的输入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做认真细致的工作,摸清每个学生的基础状况,以提供适合的练习材料。只有这样从熟到巧才有望得到实现。

(二)把握好教师在练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在练习之前,教师就要对学生何时练习收效最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关键期假说中可以看到:练习也需要最恰当的时机,错过这个时机往往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对练习最佳时机的恰当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再者,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练习作正确的指导,以确保他们练习的准确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练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进行练习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练习的主体和练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样会使得学生在意识上重视练习,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地对待练习。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做的练习是“有意义的练习”而不是机械的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有意识地把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使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得到改善,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从而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长期稳固地保存在记忆之中,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能迅速地再现出来。

关注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热情。对于练习材料的设计,教师可考虑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选取贴近生活、贴近真实的话题进行练习,让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练习活动的设计,笔者认为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之后有一种成就感,有还想再练习的冲动。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练习中来,对学生在练习中所取得的成绩,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练习的热情。

[1]杨红梅,刘伟.儿童语言习得与英语教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5(5).

[2]许红.熟未必能生巧[J].教学研究,2007(7~8).

Reflection on“Practice Makes Perfect”

TANGLi,DU Ping (School of Foreign L anguages,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 anchong Sichuan637009) NI Chun-Xia (NO.1Primary School of Meishan,Meishan Sichuan620010)

For a long time,people hold a saying that“practice makes perfect”in language learning.However,in recent years,some scholars challenge this saying expressing their doubts.Reflection is made on“practice makes perfect”to get some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language learning;reflection

H0-05

A

1673-1395(2010)01-0185-02

2009-11-28

唐利(1981—),女,四川泸县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猜你喜欢
熟能生巧关键期能动性
熟能生巧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
开发0-12岁儿童智力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