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形势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思考

2010-08-15 00:49杨勇
关键词:管理

杨勇

构建和谐社会形势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思考

杨勇

从转变高校内部管理观念、加强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形势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思考。

和谐社会;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外部环境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部管理体制在由旧秩序向新秩序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其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运作的方面的不和谐。新和谐观的提出对于更新管理理念,规范行政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学校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构建和谐的内部管理体制。

一、更新高校管理观念

(一)强调高校自主权,树立“经营”高校的理念

高校“经营”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历史与现实、优势与劣势有清醒的认识。另外还要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关注市场变化可能对高校造成的冲击,在综观条件基础上,进行系统思考,统筹内外资源,制定长远战略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从强调科学管理出发,树立管理现代化的理念

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就是从高校自身出发,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同时,在管理方法运用上应借鉴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随着信息技术被各高校广泛运用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采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式已经势在必行。高校内部管理过程中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信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对管理信息处理的实效性要求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管理,才能使信息的处理能够及时、准确,才能将现代的管理理念付诸实践。

二、实施民主化和法治化管理,加强监督机制

(一)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高效率运转的基本条件。在大力开展效能作风建设,建立服务型高校内部管理的同时,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在建立健全高校各项管理制度上下功夫,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形成一整套较完备的管理监督制度,为实现“管理出效益”的办学总体目标保驾护航。首先,要建立首问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是服务意识在管理过程的具体体现,可克服推诿扯皮“踢皮球”的弊端。其次,要推行问责制。问责制是指对有过错的管理当事人追究管理责任的制度,是防止权力腐败、杜绝管理集团谋求私利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保障措施。高校推行问责制,就是要把管理的责、权、利统一起来,使每一位管理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把学校发展的大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第三,要健全管理协调例会制。管理协调例会制是统一思想、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形式,是各部门相互沟通、促进交流、协调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个稳定的运作系统,高校不仅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同时又是一个专家学者荟萃,从事教育、科研的学术团体,具有行政事业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双重属性。因此,协调好党政系统与各种专家委员会、评议会、教代会以及学生组织等在学校管理事务中的关系,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管理协调例会制,有利于加强高校的宏观指挥协调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促进各种权力科学合理的结合。

(二)建立高校内部管理的听证制度

国家对高校实行宏观调控的管理机制下,“政校分开”已成为党和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高校将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中谋求自我发展;新的教育观念、服务观念、人才培养观念、人才流动观念等将给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管理的民主化、透明化、公正化、合理化是高校的发展方向。推行高校内部管理的听证制度,正符合了这一发展方向。首先,它有利于保障内部决策行为的民主化和合理化。在新的体制下,主管部门将不再直接干预高校的内部管理,因此高校内部领导层的决策能力、决策水平将面临挑战和考验。其次,能有力推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听证制度从方式上是在学校的主持下,保证了改革方、受益方、其他利害关系方平等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并从实质上赋予了他们以充分的举证权、说明权和辩解权,因此,引入这种制度的内部改革,能够保证行为过程的透明度和结果上的公正性,最终能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使高校内部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增强个人和单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比较注重过程管理,而不太注重结果管理,对个人与单位的评价往往是凭总体印象和直观感觉,缺乏科学、系统的目标评价体系,常常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缺乏比较准确的区分度,从而影响了个人与组织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建立内部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就是要改变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现状,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引入目标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对个人与单位实施绩效目标控制。首先,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建立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绩效目标体系,并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其次,要处理好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以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实际工作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至于目标实现的过程,在符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鼓励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发挥其激励先进、勉励后进的作用。绩效评价结果要与个人的评价、待遇、职务、培养相结合,与组织的表彰、激励、发展、提拔相结合,以此增强个人与组织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引导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开展良性竞争,更好地为学校总目标的实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内部管理效率

在高校内部管理中,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第一,在后勤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的宿舍、食堂、运输、物业、绿化、医疗、校园基础设施等完全可以通过引进社会上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与学校的后勤企业一道进行竞争,这既有利于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校节约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在采购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采购质量,节约经费支出。通过建立规范的采购机构和采购程序,引入具备资质条件的供应商参与竞争,将大大降低支出成本。第三,在管理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高校内部的许多管理服务项目,事实上可以让更多的私人部门参与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高校内部管理中来,对推动管理效率的提高、服务态度的优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普遍接受的准则和文化观念,“铁饭碗”和“大锅饭”在绝大多数行业已经被打破,但高校的人事管理体制仍然具有十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新形势下高校迫切需要革新人事分配制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学校的活力。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任制度的意见》,《意见》指出,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是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重要措施。200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要以试行聘用制和强化岗位管理为突破口,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高校应在外部要求和内部发展的双重推动下,以“教师聘用制”为主要内容、以“竞争、择优、流动”为基本原则,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1]花长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模式[D].南京:河海大学,2001.

[2]何开莲.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市场,2005(32).

[3]周清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4]朱君强.以人为本,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7).

[5]文胜利.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J].教育发展研究,2000(12).

[6]王干.高校行政管理与和谐新理念浅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6).

[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G647

A

1673-1999(2010)10-0094-02

杨勇(1972-),男,硕士,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党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

2010-03-26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利建设与管理》征订启事
聆听两会
——关注自然资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征稿函
运行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解秘眼健康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