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傩面具造型审美特征探析

2010-09-30 02:47金龙
关键词:傩戏池州面具

金龙

池州傩面具造型审美特征探析

金龙

安徽省池州傩戏是以驱逐鬼疫、祈求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形式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戏曲表演活动,其在造型上继承了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优良传统,吸收了明清时期娴熟的雕刻技法,追求精工细致,突出了池州地域特色和雕刻工匠的个人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审美欣赏价值。

池州傩戏;傩面具;造型特征

安徽省池州傩戏源于原始宗教、鬼神信仰和图腾崇拜意识,它把某种魂灵的依附物(如面具)当作傩事活动的神灵,并围绕着它进行傩事演出活动;它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安徽九华山北麓方圆百公里的池州市贵池区、石台和青阳等县,尤其集中于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的几十个大姓家族中;它并无固定的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驱疫纳吉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佩戴面具为表演特征。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由各宗族代代沿袭互不交流,故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池州傩戏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具有池州地域特色的一种戏曲形式。它带给人们最直观、最形象的冲击便是面具。傩面具是傩戏的表现特征,也是傩事活动的核心。在傩事活动中,面具被视作神的载体,无论傩仪、傩舞还是傩戏都围绕着面具而进行。

池州傩面具着意刻画神祇面部特征,雕刻艺人擅于运用五官的局部变形,刀法娴熟而流畅、制作精致、造型独特、形式感强、图案丰富、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同时讲求布局的均衡、造型的和谐和整体上的统一,显示出很强的古朴、粗犷美,体现着人物的神韵,显示出傩戏面具雕刻艺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表现能力。

中国傩戏除了安徽池州傩戏外,还有贵州傩戏、四川目连戏、云南关索戏、重庆庆坛戏、四川提阳戏、西藏藏戏等。从整体上看,池州傩面具造型生动有趣、结构严谨,显示出古朴、粗犷美,面具或狰狞,或憨厚、朴实,其造型更贴近角色的需要,与地戏面具、傩堂戏面具大不相同。

人们熟知的贵州地戏脸子刻工精细、轮廓分明、神态奇特,其造型以写实为主,兼有夸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云南关索戏的面具只分生、旦、净三个行当,比较简单,它是用棉纸和牛胶作成的,面具与头盔、发髻连为一体,在眼部位置处各剜一个小孔,供演员视物。乌江流域的“摄泰吉”面具则古朴原始、造型粗犷、着色大胆。湖南泸溪傩戏之面具造型独特、面目狰狞而又如卡通般可爱,非同平常。傩堂戏面具简略概括、整体感强,其华丽的造型、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艺术欣赏的乐趣,体现出率直自由、质朴清新的风格。而西藏藏剧的面具分为白面具与蓝面具两种,白面具产生的年代较早,其造型古朴粗犷,由白山羊皮制作而成;蓝面具产生的年代较晚,其制作精细,由纸板和多层纱布粘合,上面用蓝底花缎糊裱,装饰美观、色彩绚烂。这些面具在造型上的特征与池州傩面具的造型特点有着很明显的差别,造就了全国各地傩面具的多样性。

池州傩面造型按神的属性来分,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正神面具,其形象正直、善良,如傩公傩婆、土地等;二是凶神面具,其形象威严、凶悍,如阎罗王、判官等;三是世俗人物面具,其形象接近生活原形,如关公、赵云等;四是丑角面具,其形象滑稽、风趣、幽默。池州傩面具造型有其独特的原则和技法:在眼睛造型方面,遵循男豹、女凤、善正、邪歪的造型原则;在眉毛造型上,依据神相是个性,分别为竖眉、刀眉、剑眉、浓眉、白毛眉、卧蚕眉等;在嘴部造型上,依据神灵个性有张嘴、闭嘴、抿嘴等不同造型;在脸腮造型方面,有象征忠厚性格的国字脸,有圆脸、瓜子脸型、马脸、鹅蛋脸造型,也有尖脸尖腮造型等不同样式;在耳朵造型上,有方面配大耳的造型(象征神相大福大贵),也有尖耳、瘦耳、肥耳、两耳垂肩的造型等;在胡须造型方面,有长须长胡和短须短胡、山羊胡、八字胡、络腮胡等造型样式;头部各部位的造型,有整体协调对称与非协调、不对称等造型模式。

池州傩面具的出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在唐朝对南北朝的梁昭明太子神像的祭祀活动中。池州由于在地域上毗邻佛教圣地九华山,使得傩面具艺术在造型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在现存的清代和现代面具中看到,这些面具大都慈眉善日、方面大耳、雍容富态,极具佛像特点,同时也带有世俗化特征,这让老百姓更为喜爱和接受。其中,面具张妃像和萧氏女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这两枚面具上盘的发髻、肥大的耳朵、柳叶眉、丹凤眼、面容福态、美丽端庄以及雕塑中流畅的线条表现等特征上,我们不难追寻到唐朝仕女像的踪影,这说明了池州傩面具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成熟而有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如下图)。

池州傩面具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规律,形状外凸内凹,眼珠和眼角镂空,便于演员表演时向外张望。我们从上面的面具图片中不难看出,单色傩面具往往显得狰狞可怖,而彩色面具显然受庙宇雕塑的影响,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示人物的性格和人们对角色的褒贬。傩面具作为一种雕塑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创作手法,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不得不和各种宗教相互渗透并吸收民俗传说的养料,以获取民众的认同。多种多样的傩面具无不充满着鬼气灵性,因为神灵没有统一的规范,这就给民间艺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尽管艺人五花八门,但其创作的人、鬼、神等形象都力求变形和夸张,其目的是让信仰者在视觉上与神鬼产生心理距离。民间艺人认为,神灵本身存在于树身里,他们仅仅是用刀把它显露出来。因而,傩面具的美学趣味就在于这种写意的象征造成了其放纵不羁的艺术风格。傩面具一般都具有鼓眼、立眉、高颧、大鼻的特征,这不仅表现了神的威严、神秘、凶残,也暗含雕凿之道。傩面具大多神采飞扬,各呈姿态,显示出强烈的动感,以此表现对象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气势。池州傩面具随着傩戏的发展成熟而逐渐发生变化,其造型日趋精细和丰富多彩,具有中国民间美术所共有的特色,即造型程式化、类型化,擅长以装饰性的图案符号来表达形象的丰富文化内涵。

池州傩面具的雕刻继承了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优良传统,吸收了明清时期娴熟的雕刻技法,追求精工细致,远观近看皆相宜,把雕刻技艺与艺术规律融汇得珠联璧合。其雕刻手法是在浮雕、浅雕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镂空,相叠有序,并注重对人物形象气质的刻画。按面具形状外凸内凹,面部雕刻人物五官,其中眼睛(保留眼珠)、嘴巴和鼻子等部位镂空,刀法简洁、娴熟而流畅、细腻,显示出很强的粗犷美,体现着人物的神韵,显示出那个时代雕刻艺人高超的技艺和简洁庄重、繁缛、堂皇的艺术风格,是雕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第一,点、线、面构成形式的运用。池州傩面具的造型,不仅雕刻精细,还广泛运用了点、线、面等平面构成形式,特别擅于雕刻线的运用。如:正神的整体线条温和平滑、婉转舒畅,形象平易近人,仿佛是生活中常见的老翁、老妪或少男少女,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抵,如土地、和尚、张妃等。而线条粗犷、奔放是凶神面具造型的共同特征,在写实的基础上作恰如其分的夸张,直线、凹凸线、断裂线的运用充分展示了他们凶神恶煞的精神气质。它们都有短促、尖锐、火焰般的线条,着意刻画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如招魂、张龙、赵虎等。这让人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感受,同时在心理上也滋生了害怕与敬畏的感情。

第二,造型艺术的乡土气息。面具来源于劳动人民,其造型必然受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影响。造型的题材也来源于民间,因此始终不脱朴实的乡土之气。再加上民间艺人制作面具要受材料、工艺和资金的限制,所以面具通常不具备华丽的客观条件。

第三,造型艺术的实用性。池州傩面具来源于民间,属于民间美术,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或用于表演,或用于祭祀,绝少有单纯用来作为装饰品而制作的。

第四,造型艺术的古拙之美。池州傩面具在造型手法上运用抽象选取、分裂再现、多面糅合、夸张变形等技巧,从整体中分裂出某一局部,如獠牙,经夸张以后整合成多面糅合的变形面具,从而在外观上给人以头上长角、头发眉毛倒竖、眼珠暴戾、胡须横扎、眼窝深陷、獠牙外呲、凶狠残忍的整体美感。夸张的人物面部比例、古拙的刀法,突出表现了人物、鬼神的特征和气质以及古人对于鬼怪神灵的敬畏。图2的老和尚面具为清代制品,它以木为材料,色泽暗红古旧,整体是椭圆形,面具的比例十分夸张,额头很大而脸颊面积较小,眼睛细长,嘴和耳朵却很大,完全不符合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三庭五眼”的说法。但其用刀手法泼辣、老练,没有繁复的表面装饰,给人一种古而不腐、拙而不笨的厚重美感。

第五,造型艺术的怪诞之美。池州傩面具往往看起来都不美丽,不符合人们对现实美的定义,通常都是一些神怪的形象,但却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这就是丑与怪诞之美。经过民间艺人对面部造型的归纳、概括,使古怪造型、强烈对比的色彩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情趣和韵味美。由于面具往往取材于神怪故事,故其造型怪诞、诙谐,易使人产生一种饶有趣味的视觉印象,其狰狞的面孔也不再令人感到恐怖,反而给人一种憨态可掬的感觉。

第六,造型艺术的夸张美。池州傩面具造型追求夸张、威猛,突出避邪纳吉的寓意,并注重写实,根据不同的人物塑造不同的形象,夸张有度、变形有法。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凸出的眼球大而圆,显得炯炯有神。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眉毛又粗又长,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又大又圆,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面具的嘴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有的面具在牙齿两边还有尖利的獠牙。面具的头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有的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整个面具造型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对人物的凶猛、威武、忠诚、奸诈、滑稽、和蔼等性格的形象塑造。各种千姿百态的面具造型一经展示,便让人获得无穷的艺术美感,如关公、招魂使者面具(见图3)。而现代傩面具则更多地迎合人们避邪驱鬼的寓意,造型多选“凶神”,大多采用头上长角、嘴吐獠牙、眉毛倒竖、眼珠暴突等夸张手法,突出这些神祗的勇武、剽悍、威严的精神气质。

综上所述,池州傩面具是中国傩面具艺术的瑰宝,它因附之于傩戏而遐迩闻名,却又超然于傩戏自成一流,在广阔的时空中承传着傩文化,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民间工艺美术之林,散发着艺术的芬芳;更以厚重的文化积淀,昭示人们怀祖念宗,不忘先民的可敬精神。池州傩面具艺术深深地植根于民间,植根于劳动人民,真诚而质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其造型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层的发掘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繁荣民间文艺具有重要意义。

[1]吕光群,王兆乾.中国傩文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2]何根海,王兆乾.在假面的背后[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陈选民.面具[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陆焱.贵池傩与社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

[5]刘冰清.辰州傩面具的审美特征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8(7).

J218.9

A

1673-1999(2010)10-0151-02

金龙(1979-),男,安徽贵池人,硕士,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艺术系讲师,从事傩戏面具研究、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

2010-01-2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08sk365)。

猜你喜欢
傩戏池州面具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面具中的鱼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