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廷秀 周从标
(长江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贾廷秀 周从标
(长江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中最为传统的专业之一。1998年国家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相当一部分专业被取消、转并或调整,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然被保留。此后,除了普遍设置该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外,相当一部分综合性院校也开始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如何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模式与途径。
我国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有120多所(军事院校除外),其中师范类院校约占60%,综合性高校约占20%,其他类型院校约占20%。师范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于师范教育,而部分综合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于企业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追求的目标。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长江大学是办在地市州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作为合并高校,面临着从内涵到外延提高与发展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顺应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是综合性的,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人。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价值取向,大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适应我国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
第二,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江大学作为省属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既不可能把着力点放在培养精英型、学术型人才上,又要与职业技能教育型的高职高专相区别。因此,应依据学校特点,从自身的办学特色出发,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
第三,有利于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工作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作环境变化的速度加快,人们在一个很窄的专业下很难适应这样的变化,也难以获得长期的生存资格,所以,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工作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既是现实环境的要求,也是一种世界趋势。
第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历史使命,教育观和人才观应由重知识向重能力和素质转变。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教育的有效性。在目前大学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密切结合市场经济动态需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学、企业文化学、管理心理学、企业公共关系等专业知识;同时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还应该具备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好的文笔与口才,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等,这对他们将来从事企业报刊的编辑、企业政工简报、新闻报道等文稿的撰写、内部协调、外部沟通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还应具备必要的现代科技知识,尤其是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知识与技能。
(二)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其是否科学合理对能否高质量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
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大学如果只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没有对社会文化的全面理解,没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改革的方向。
构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平衡的课程体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强调“厚基础、宽口径”,要考虑学生应获得的理论知识结构与框架,如果基础理论过分薄弱,缺少理论支持,则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同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相比,复合型人才主要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平衡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过程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强化实践教学。
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一方面,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另一方面,大学生源的类型构成变得更为复杂,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求学意愿和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此,应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第一,分层次教学,开设一系列不同学分的课程,给学生弹性的学习空间。第二,逐步加大选修课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择取难易程度不等的课程,构筑个人培养方案。
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的课程体系。开设综合课程,可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的认知方式和整体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过去课程设置上的“学科中心型”倾向,顺应科学知识综合化的趋势。重新组合各种相近的学科,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创立跨学科的边缘学科课程,加强文理有机结合的课程,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社会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相互渗透。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目前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因此,要突出实践教育教学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从思想观念、措施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设置独立的实践课程,组织、管理、场地及资金要配套。
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实践环节。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加大毕业生的实习实训力度,加强对学生实践的考核,促进实践教学的落实。
丰富第二课堂。利用大学生社团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与教学活动配合、运用理论于实践的专业研究活动。
建立固定的实践基地,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其早日成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在城市、乡村、机关、学校、企业中广泛建立青春创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专业实践实习基地等。
作为地方综合性高校,长江大学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方面有自身的优势。深厚的人文底蕴、多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文理良性互动等都为高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解决学生专业思想稳定问题。由于某些负面因素的存在,学生对专业理论课兴趣不是很浓厚。鉴于此,应加强与相关学科、专业的沟通交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二是强化“思想性、师范性、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使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三是强化人才培养的精品意识,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打造平台。四是适应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
企业柔性化管理趋势的加强,使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多,企业不仅需要技术性专家,而且需要思想文化性专家,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进入企业施展专业才能提供了平台。其中创新管理、人本管理、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政治经营等都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体现。这些管理方式、方法、理念要得以落实,企业就需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善于协调人际关系,能从文化、思想、政治层面从事思想文化引导和设计的高级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培养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构建相应的培养模式:强化素养与修养,“三基并重”,重视实践教学和实习教育。
强化素养与修养,指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等精神层面的塑造。
“三基并重”,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并重,使该专业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学、企业文化学、管理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管理沟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调研能力、沟通能力、策划能力、应变能力、文笔与口才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维护这些思想观念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求创新、尚学习、讲进取的精神素质。
重视实践教学与实习教育。实践教学与实习教育对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要创造条件,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见习、实习的机会。
针对学生的素养与修养的培养路径设计,主要包括学生活动路径、人文讲座路径、公益活动路径等。具体内容如下:鼓励学生参加由校团委、校(院系)学生会举办的文体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学生聆听校内外人文专家的讲座、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义务家教、知识下乡等活动。
针对学生的“三基”教育的路径设计,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路径、理论联系实际的调研路径、专业深化研习路径、专业讲座路径、专业兴趣与研究小组活动路径、素质与技能系列比赛路径等。具体内容包括:根据就业市场要求,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市场经济更多的结合点,从而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工作通论》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基础课外,部分专业核心课和大多数专业选修课完全可以根据市场要求或社会要求来设置;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激发教师和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双向沟通。总之,尽可能做到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在良性互动过程中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针对实践教学与实习教育的路径设计,主要包括情景模拟路径、校企联谊、校外参观、见习活动、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建立实习基地等。所谓情景模拟路径,就是设计一些模拟企业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场景,例如,如何组建职工之家、如何与问题员工进行沟通、如何编辑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内容等。至于校企联谊、校外参观等活动,则需要学校、院系和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在基地建设、校企联谊等活动中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改变大学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状况,激发广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与实习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JIA Ting-xiu,ZHOU Cong-biao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 aw,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434023)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hould be led by social demand,and cultivate large numbers of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 construct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 should optimize the specialist structure,reform the courses system and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r-disciplinary talent;training mode
book=6,ebook=12
D64
A
1673-1395(2010)06-0080-03
2010-09-09
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217)
贾廷秀(1963—),女,湖北仙桃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发展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