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2010-08-15 00:53牛明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期
关键词:李白月亮意象

牛明明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浅析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牛明明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意象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月亮情结在中国文学和民俗中普遍存在,且在华夏民族心理中被一贯认同。月亮意象在古典诗歌中表现为乡思、别离、隐逸、幽怨、闲愁、相思等六种主要类型。探讨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典诗歌的内涵和意义,也有助于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向心力。

唐诗;月亮;意象

“意象”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一种“理性和感情的集合体”,[1]它有别于生活形象,是交融着思想观念与感情的知觉映象。在古人诗歌中常以“杨柳”为意象,用以表示生机盎然、绿茵荡漾的早春意象,哀婉凄切、恋恋不舍的别离意象,或者用以表示窈窕多姿、可爱宜人的美女意象等等。[2]又如古人诗词中常由“桃”这一意象的“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的特性,想到青年男女也应该及时交游婚媾,生儿育女。因而便以桃花盛开赞美男女及时婚嫁,以桃之结实比喻妇女之生子,以桃实硕大祝福家庭人丁兴旺。[3]在古典诗词中,月亮这颗围绕地球运转的无生命的行星,由于它本身阴晴圆缺的自然变化规律以及中国人心灵深处素有的“月亮”情结的缘故,历来为文人骚客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李白有“欲上青天揽明月”句,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句皆以月亮为意象,或抒发其志向,或表达其心绪。即使在中国最传统的民俗文化中,也总带有一股浓浓的“月亮”情结。如将有月圆之夜的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等。尤其是中秋节这天,时值秋季,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皓月如镜、朗照乾坤,圆月所引发的神奇想象,使中秋节充满了浪漫色彩,民间有赏月和祭月的风俗,且要求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合家团圆赏月祭月话家常。《帝京景物略·春场》说:“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以圆。……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4]又比如我国古代的女子有拜月祈祷的习俗,因为满月易使人想到团圆,而“圆”又与“缘”谐音,因此传统民俗中便将为男女青年起牵线搭桥作用的人冠以“月老”的称呼,且奉为神灵,说他专司人间婚姻,凡天下之人,虽贫富悬殊,仇敌之家,天涯海角,吴楚异地,只要月老红线一牵,便定终身,所以年当婚嫁的少女或丈夫远游的思妇,都会在月圆之夜设案焚香,虔诚跪拜,以求天赐良缘或夫妻团圆。据史书记载,秦祭八神,月神排第六,日神排第七。由于古人记月是以月的阴晴圆缺为依据的,我国又是农业社会,人们据月以安排农事,因而在古人心目中,月亮比太阳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才有了古人对月的虔诚与好奇心理。也就有了“嫦娥奔月”、“女娲捧月”等神话传说和“貂蝉拜月”、“西施醉月”等美丽的故事。[5]由此可以看出,月亮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确具有一种难以消释的情结,所以它总是被赋予最浓厚的感情色彩或哲学意味,用以表示乡思、隐逸、别离、幽怨等情调。文人自古皆多情,中国的文人骚客的血管中更是流淌着一股浓浓的月亮情结,每每夜阑人静而思绪难平时,月亮便成了他们最忠实、最信任的倾诉对象。如《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熙,劳心惨兮,[6]就以月亮明亮、静谧的意象特征,写出了美人那不可再现的月下惊艳,同时也表达了对美人的钦慕与恋念之情。本文试以唐代诗歌为例,略谈古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一、魂牵梦绕、羁旅愁思的乡思意象

由于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且以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日为中秋节,要求这一天,身处异地的游子一定要回到故乡,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样,和亲人一起团团圆圆,一起把酒话桑麻。但由于种种的缘故,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却不能及时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于是他们只好对月咏叹,吟咏出了无数思乡怀亲的佳句。如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7]581抒发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怀。诗中以明月为意象,写他独依床前,四周一片寂静。仰望天宇,明月当空皎皎,此时才知道自己身在外乡,因而触发起思念故乡的客子情怀。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7]6741一句,也是以月与鸡声、茅店、人迹、板桥等意象一起,既给人画了一幅诗人在荒山野店早起赴路的“荒山早行图”,而且将途中的“道路辛苦,羁旅愁思”都见于言外。又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撩乱边愁听不进,高高秋月照长城”,[7]143,1444以月等夜的意象,景动情,情映景,写尽边愁苦态,更将思乡之情写得激越悲凉。再如唐末隐逸诗人唐求《晓发》“几处晓钟断,半桥残月明”[7]724,8305以残月半桥意象勾画出了一幅清寂的画面和一位饱经风霜、憔悴天涯的倦客形象,更是将思乡之情写得情真意切。

二、闲适清淡,幽静宜人的隐逸形象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7]128,130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7]128,1301王维晚年态度消极,且受佛学的影响,在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从山水景物中寻求乐趣。上面这两首诗歌正是王维这一时期的作品。诗人以悄上山头覆照深林的宜人的月亮这一意象,营构出一幅清风徐徐,桂花飘香,飞鸟昵昵和鸣,嘤嘤成韵,空谷独自抚琴的恬淡闲适的颇似桃花源中人悠然自在的生活境界。又如“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7]390,4402以明月渔火这一意象在夜幕中分外明亮的情景,配以古刹钟声,将自然美景与人间烟火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中,颇有世外桃源之美。由此也写出了诗人弃官归乡,息隐田园的和平、恬淡、闲雅的心境。再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7]144,1454写在王昌龄隐居的地方,连松枝间露脸的月亮也为他洒下清光。清幽闲适,隐逸山水,溢于言表。

总之,月亮这一意象以其皎洁、清幽、静谧、超然无求的形象特征历来被许多诗人借以写幽静安逸的心境和追求隐逸的志向。

三、哀婉凄切、缠绵难舍的别离意象

在唐代诗人笔下,有许多借月写离别的诗,如“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月夜送别》)[7]56,682全诗写离人去后,冷落凄清的情景。人去之后,江岸上只留下门已掩了的“寂寂离亭”,离亭四周,除了笼罩碧色台阶的“乱烟”和高高的、孤零零的照着离亭的“飞月”而外,还有什么呢?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使人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瑟缩,顿感寒气逼人。孤照离亭的“飞月”这一意象正是诗人在离去后孤独寂寞心境的体现。又如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7]167,1726半圆的秋月照在峨眉山头,把清凉的光影投入平羌江中。夜里,诗人从清溪出发,乘船向三峡飘去,再也看不到故乡和友人,在淡淡的愁思中,蕴含着温馨的乡思别情。由峨眉山上的月写到平羌江水中的月,空间距离的跨度很大,但因明月常在诗人心头,又因江水长流,伴诗人远游,所以能够统一起来,谱成一曲人与月无限亲近的月光曲。寄寓了诗人初次离乡时的深深眷恋之情。再如唐末隐逸诗人唐求《邛州水亭夜宴送顾非熊之官》中有“不堪分袂后,残月正如钩”[7]724,8309句,更是将残月如钩的秋夜中,诗人黯淡的心情和殷殷惜别之情写得凄婉刻骨。

四、哀婉、寂寞愁苦的幽怨意象

唐玄宗天宝五年 (公元746年),杨贵妃得到唐玄宗的专宠,又加上她的嫉妒,从此京城里年轻貌美的宫女都被安排到远处的行宫中去,实际上是把她们禁锢在那里。这些从民间掠夺来的美女,有时在行宫中一闭就是几十年,孤独寂寞地与明月为伴。有感于此,许多诗人为她们写下了同情的诗句。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7]164,1701一诗中,写一位宫女夜深独处,久不成寐。下帘望月的形象。字面上无一个“怨”字,而怨情却溢于言表。台阶用玉石砌成,可见这里不是寻常百姓人家,“白露”已浸湿了“罗袜”,不但表明了人物是女性,而且表明她伫立在风露中已经很久了,她不能再耐寒气的侵袭,回(却)到房中,垂下了“水晶”帘子。依然没有丝毫的睡意,不得不移坐窗前,仰望着美玉 (玲珑)一般的皎皎秋月,也只有这玲珑的月亮才能安静地聆听她满腹怨情。诗仅20个字,但在这极其有限的文字构图中,却能引导我们从这个下“帘”望“月”的意象中,联想到千千万万宫女命运及她们怨情的幽远。又如“禁门宫树月痕过,媚影惟看宿露窠。”(张祜《赠内人》),[7]511,5841“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顾况《宫词》)[7]267,2966都是以月亮为意象,将寂寞孤独哀怨的宫女的处境写得凄凉而逼真,对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给予深切同情。

五、矛盾、苦闷难驱的闲愁意象

作为人之七情之一的“愁”是难以捉摸的,那种苦闷难驱的心绪就如同天上的月亮一般时盈时亏、时阴时晴,因此,月亮便又成了诗人们聊以寄愁的载体。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7]179,1826漫长的历史,悠久的岁月,生活在今世的人们,从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如今普照大地的月亮却是照过古时的人的啊——月亮,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暂的。一代接一代的人生有如长流水,一去不返。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生中,又有谁在仰望明月时不曾怀着同样的思绪发出内心的感慨呢?又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7]182,1852一诗,写诗人在幽美明净的月光下面,幽香四溢的花丛旁边,在徘徊中独酌,幻想与明月作永恒的交杯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孤独、空虚、寂寞的心情。上面李白的这两首诗歌,诗人借永恒的月亮作为意象,抒发了他矛盾、苦闷难驱的闲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感慨和对岁月易逝而功名未就的忧心如焚的心境。

六、凄惨伤恻、绵绵无尽的相思眷怀意象

自古多情伤离别。有情人一旦分别,一寸相思一寸灰。寸寸相思全会化作绵绵无尽的千万愁思。每每夜阑人静,月上中天之际,更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8](李清照《一剪梅》)于是,高悬中天的月亮便又成了他们倾诉相思之情的对象。借月以寄托相思的诗作便吟咏而出。如“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 (沈期《独不见》)[7]96,1043《乐府解题》说:“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题历来多写闺中伤离别恨之情。这句诗便是如此。它以明月映照流黄制的帷帐为意象,写出了闺中少妇思念征夫而长夜不寐的幽怨和对丈夫久戍边地,音信不通的担心和思念。又如“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李白《长相思》)[7]165,1713以含烟春花、如素明月等意象反衬出思妇春夜怀念远戍的丈夫,难以为情、不能入眠的心情。“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7]250,1834以眼前的明月想到远戍不归的丈夫,表达了这一长安少妇对出征边塞的丈夫的怀念。“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夜月》)[7]251,2840夜深人静,月光只照着半个庭院,诗人艺术家特有的敏感,通过写绿纱窗里一个闺妇对物候细微的观察来写出其落寞之情,极富韵味。

除此之外,月亮有时用以指“美玉”,比喻高尚的品质,纯洁的人品。如屈原《楚辞·九章·涉江》)中有“被明月兮佩宝璐”句。有时又用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如屈原 (《楚辞·九章·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9]句。有时也用以写少女的美丽。如“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星月” (李白《越女词》之一)。[7]184,1884

[1][美]庞 德.现代西方文论选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264.

[2]倪同刚.古代诗词中“杨柳”的十种意象 [J].文史杂志,2000(2):48-49.

[3]潘 莉.古籍中的桃意象 [J].文史杂志,2000(4):38-40.

[4]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69

[5]孙建芳.民俗文化与团圆意识——浅谈中国人对圆月的崇拜心理 [J].贵州文史丛刊,2003(4):54-56.

[6]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245-246.

[7][清]曹 寅,彭定求,沈三造,等.全唐诗:卷一六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0.

[8]唐圭璋.全宋词 [M].北京:中华书局,1965:928.

[9][明]汪 瑗.楚辞集解[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162.

On theM oon I mage in Ancient Poetry

N IU M ing-m ing
(School of L iterature and H istory,Northwest NormalU niversity,L anzhou 730070,China)

I mage is the thought and mood of literary works through image description.M oon Complex is prevalent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olklore,and has been consistently recognized in Chinese national psychology.The moon has six images in ancient poem s--homesickness,parting,seclusion,hidden bitterness,disconsolation and lovesickness.A n analysis of the imagery of themoon in classical poetry w ill help us to more accurately grasp 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classical poetry,and deepen the 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ang poem s;the moon;image

I207.22 文献标码:A

1672-9048(2010)01-0073-03

2009-10-15

牛明明 (1980—),男,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敦煌学研究。

(责任编辑:陈 红)

猜你喜欢
李白月亮意象
抚远意象等
意象、形神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倒下的那一刻
“玉人”意象蠡测
砸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