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国 策
(大连民族学院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王利民,国 策
(大连民族学院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针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难点,提出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同时,要坚持教育与管理同步,重视个案的调查与应对等方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应对这些难点的具体方法。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民族观;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院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制短,预科学生的文化背景、宗教习俗和成长环境与普通高校学生有很大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他们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并顺利进入本科继续深造,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以及高中阶段教育比较滞后的实际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预科学生大多来自边疆贫困民族地区,经济困难,家庭负担重;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由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身特点非常鲜明,给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需要协调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关系。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生源地域差别很大,不同生源地的学生特点非常鲜明。大多预科生的民族意识较强,尤其是来自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学生比较容易聚集在一起,往往忽略同其他学生的交流与交往,易形成小团体。特别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同一民族的学生非常团结。教育工作者在解决不同民族地区学生间的摩擦问题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2)缺乏对宗教的正确理解。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对宗教问题的认识更多地是受社会环境、民族和家庭的影响,他们对宗教的信仰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加上预科生的思想尚不成熟,又追求个性独立,遇到困惑的问题又一时找不到答案。而学校的学生工作往往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这样,致使部分学生觉得宗教的一些教义更有吸引力。
(3)经济资助短缺。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加之自然灾害、病残、意外事故等天灾人祸的时有发生,不少家庭生活贫困,给孩子提供教育资源的能力十分有限。按照国家规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还没有取得正式的大学学籍,不具备申请国家贷款的条件,所以在预科阶段将面临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的双重压力。
(4)预科学生文化程度相差较大。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内地,高校民族预科根据国家政策采取降分录取的办法招收少数民族学生,这些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民考民”考生,英语几乎是零起点,有的录取分数线比高考提档分数线低几十分甚至上百分。而少部分内地基础教育较好地区的预科学生录取分数线往往能达到甚至超出当地本科分数线水平,在客观上造成了预科生文化程度相差很大、层次多,学校采取一般意义的分层次教学依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5)需要加强心理引导。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多数来自边疆民族地区和生活贫困地区,没有受到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接触外面社会的机会少,进入大学后,由于成长环境的改变,贫富差距的拉大,生活学习的受挫,使不少预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卑心理和封闭心理,造成思想情感不愿与外人分享,严重时往往偏离集体,独来独往。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祖国观。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预科生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各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有的家园,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才能拥有平等、尊严和荣誉,才会有光明美好的未来。无论在内地,还是在边疆,无论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应当自觉地把维护祖国的统一与稳定、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发展、捍卫祖国的利益和荣誉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2)引导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一般来自几十个民族成分,同学之间的社会关系与普通院校相比较为复杂,除了处理一般的人际关系外,还要处理好民族关系[1],因此,对预科学生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敌对势力的分裂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是享受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入大学校门的,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勤奋自强。民族预科贫困生比一般大学生更多地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艰辛,教育工作者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暂时的贫困问题,使他们懂得贫困不是罪恶,贫困不是耻辱,贫困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自己勇敢乐观地面对家庭经济贫困问题,从积极意义上去体会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才能有抗争命运的勇气,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增强自信心,放弃自卑感,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馈家人,将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4)坚持教育与管理同步。教育是通过内在的思想来管理人,管理是通过外在的约束来教育人。在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辅之以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在日常工作中,寓教育于管理之中,用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约束学生,让学生懂得只有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顺利完成预科阶段的学习任务并进入本科阶段继续学习。
(5)重视个案的调查与应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虽然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但个性更复杂、更突出。不能简单地用比例等数据来衡量,如多数人如何如何,少数人如何如何,某个民族的学生如何如何等,要注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及发展轨迹,针对不同的人、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工作方式方法。
(1)挖掘有效载体。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有效载体,把教育贯穿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以国庆60周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事件发生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重要纪念日、升旗仪式、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好的传统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预科学生不但上好文化上的预科,更要上好思想政治上的预科。民族院校要定期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形势报告会,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节日,组织开展民族歌舞表演、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真正把民族团结教育覆盖到每一个学生。通过开设宗教类相关讲座,满足预科学生对宗教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揭开他们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摆脱信仰上的盲目性[2]。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预科学生的兴趣需求,激发他们对学业、事业的追求,使得他们的情感有所依托,生活学习有所帮助,人际关系有所依靠,心理问题能够及时舒缓。
(2)完善测评制度。将不同民族、地域和文化基础的学生混合编班分寝,有利于他们相互交流,促进学习;在混合编制的班级和寝室中,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学生要想与其他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唯一可以使用的语言只有汉语,这样可以有意识地锻炼与提高汉语水平,为将来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混合编班分寝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间的交流,让民族感与集体意识融为一体,相互取长补短,促进民族团结[3]。在重视预科学生智育的同时,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预科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校应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活动、日常上课早操晚自习出勤等作为德育综合评定,学生针对不同内容对自身进行评定,并按这一标准逐渐完善自己。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评定细则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将公平竞争的原则贯穿于学生评优、评奖、升学、选专业的全过程,使学生明白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人生目标,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分阶段缓解心理压力。由于预科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在一年的时间内要完成高中毕业生—预科新生—预科结业生—大学本科生多个角色的转变,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面对专业选择等问题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在日常工作中,结合预科学生心理特点和预科教育自身特点,分入学适应阶段、期中调整阶段和结业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对预科学生进行心理调试,使预科学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软着陆”,为本科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促进祖国边疆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培养少数民族合格大学生的预科阶段,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积极投身祖国边疆建设的荣誉感与使命感。
[1]吴容.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240-242.
[2]丁根林.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社会学解析及其引导[J].中国高教研究,2010(6):20-22.
[3]王利民,国策.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3):265-268.
D ifficulties in the Education ofM inority Students in Preparatory Stage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WANG L i-m in,GUO Ce
(College of Science,Dalian 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education ofminority students,thispaperproposes that educators should further foster in students patriotism,guide them to hold positive outlooks and values,and have correct views on nationalities and religion.It is also stated the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gether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e students and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ersonality of each student.Ways to cope with thes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education for students of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preparatory stag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atriotis m;religion viewpoint;religion
G642
A
1009-315X(2010)06-0564-03
2010-05-07
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基金项目(B3-05-5-5);大连民族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T-2009-40)。
王利民(1961-),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刘敏)